今年下半年以來,很多家電廠商在一線市場競爭,從拼低價搶出貨,進入了拼手速搶國補的新階段。這必然會增加所有家電廠商的市場經營難度,也考驗著所有廠商直面用戶的精細化經營實力。
寧言撰寫
進入7月以來,隨著全國多地的家電國補政策“恢復”實施,再度激發了一輪全國范圍內的“拼手速”競賽。原因正是,與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國補政策相比,今年下半年全國各地對于國補政策的發券開啟一輪“限時、限量”的調整。
連日來,不少家電廠商告訴家電圈:恢復后的國補政策,雖然表面上繼續實施,但對于家電企業的市場拓展,以及家電商家的經營,增添了不少的難度。不買家電時,根本想不到搶券;買家電時,卻又根本搶不到券。由此,一批家電經銷商抱怨,限時限量還不如直接取消了。
對于新一輪國補政策調整背后,家電圈認為:主要是各地的商務部門,為了讓家電國補政策在2025年實現全年的延續,從資金精準管理的角度采取“限時限量”發券。既讓國補政策可持續,也能控制國補資金被提前用盡,還能維護產業政策的延續性和嚴肅性。
今年下半年聚焦消費品以舊換新,目前只有1380億元的中央補貼資金,這意味著上半年使用超過1600億元。接下來,國補政策面臨的調整,就是必須要實現對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全年性持續覆蓋,避免像去年下半年那樣,再度出現“政策結束時間沒到,但補貼資金提前用完”的局面。
同時國補政策在最近1年的家電市場實施過程中,由于一直采取粗放式的操作策略,中央明確各地全年的資金額度卻沒有細分每月、每周的資金使用計劃。這不只是引發家電廠商的“套補騙補”情況,同時還讓很多廠商和用戶不珍惜國補的價值。現階段,通過階段性發券的方式,反而可以提高國補政策的延續性和價值感,讓用戶在搶券過程中認識到20%補貼的價值。
家電國補政策,從去年9月到今年7月,家電圈認為,對于眾多廠商而言,主要呈現兩個階段:一是,曾經有過一次機會擺在我面前,我卻沒有珍惜,失去的時候后悔莫及。很多家電廠商去年在國補政策實施初期,不重視不積極。二是,如今又有一次機會擺在我面前,優柔寡斷的我想珍惜,卻發現總是“搶不到”。現在很多家電廠商市場搶奪離不開國補,卻又發現消費者搶券難,直接影響家電廠商的經營難度。
應該看到,作為一項刺激家電消費市場購買力的國家產業政策,國補政策從去年四季度首次推出,到今年的全年實施,甚至未來有望延續,這個趨勢是明確的。這一系列動作,充分說明國家產業政策對于家電等消費品的支持力度“只增不減”,希望通過20%的國補資金撬動更多家庭和用戶購買力。
不過,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在一線市場經營和搶奪過程中,雖然國補政策現階段出現了“券難搶”引發的市場經營復雜度,但是整個市場的消費搶奪和刺激還是離不開國補。正如一些家電企業所說,“如果沒有去年9月開始的國補政策,不知道有多少廠商的生意會掉進沼澤地,又有多少廠商會出現經營虧損甚至出局”。
現階段家電國補政策實施過程中“搶券難”問題,家電圈相信,短期內沒有解決辦法,既要保持中央資金的全年性覆蓋,還要引發廠商對于國補政策的重視程度,只有通過“限時限量”發券的方式,在資金額度明確的背景下進行每周每月分配使用,避免無序的哄搶甚至投機。
進入下半年,家電國補政策的恢復性實施,其實進一步加速整個家電市場的二次或三次洗牌效應:一些具備經營能力和手段的家電廠商,可以借助國補政策帶來的價格優勢,實現精準搶單;同時那些被動參與市場爭奪的家電廠商,只能陷入發展的沼澤地,面臨訂單的流失。所以,很多家電廠商經營的“分水嶺”在今年被進一步放大了。
搶不到又離不開、想放棄又舍不得。這是當前很多家電廠商在一線市場經營過程中,對于國補政策的復雜態度和清醒認知。離不開,因為消費者經過持續教育后,普遍認識到國補價值,要領券買家電更劃算;想放棄,是因為很多家電經銷商,好不容易碰到一些用戶買家電,卻怎么也搶不到“國補券”,導致生意流失。
接下來對于所有家電廠商來說,面對國補政策的最直觀認知,就堅持兩點:一是,不去評價國補政策的好與壞,想辦法享受國補政策帶來的消費市場活力,借助產業政策的東風起飛;二是,不要糾結于“搶券難”的小問題,當“限時限量”發券成為常態,相信家電廠商一定有辦法幫助用戶搶券享受補貼,這只需要時間的磨合和廠商的探索。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