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黑龍江一產婦大出血命懸一線,村民緊急向蘇聯邊防軍求救,沒成想蘇軍直接派出直升機冒死跨國搶救產婦!
1958年,中國邊陲小鎮——黑龍江省一個叫作八岔赫哲族鄉漁業村的寧靜鄉村,這里的赫哲族人民過著簡單而充實的漁獵生活。
當時,董貴福的妻子出現了大量出血的情況,形勢十分緊急,董貴福焦急地向鄰里和鄉親們求助,希望能得到醫治。
但是,盡管大家都想幫忙,但是由于缺乏醫療設施和醫生,大家束手無策。
然而,就在這個危急時刻,一個村民提出了一個意外的建議:可以尋求位于蘇聯邊境,有醫院和醫生的蘇聯邊防軍的援助。
人們認為這個建議幾乎不可行,畢竟是兩個國家,怎么可能立即跨越邊境來幫助一個普通的農民呢?但董貴福沒有放棄希望,他決定親自向當地的村長匯報這一情況。
董貴福曾是蘇聯紅軍的一員,參與過抗日戰爭,他想起了曾經的戰友,現在是蘇聯公民的他們,于是萌生了一個想法:向蘇聯求援,他想試一試。
村長得知董貴福的請求后,立即上報給縣長,而縣長魏戰國收到報告后,不顧一切地上報給省政府,并請求他們幫助聯系蘇聯方面。
驚人的是,蘇聯迅速做出了響應,并表示愿意前來中國救援這位產婦。
1958年的5月9日,蘇聯邊防部隊駐扎在黑龍江江畔的部隊收到救援請求后,毫不猶豫地派出了直升機進行跨國救援任務。
盡管那天的天氣惡劣,但蘇聯飛行員們不畏艱難,把直升機成功地降落在這個偏遠村子。
董貴福的妻子和孩子在蘇聯的幫助下暫時穩住狀況,并被迅速轉往醫療資源更為豐富的蘇聯醫院進一步治療。
在蘇聯醫院里,許多自愿獻血的蘇聯婦女為這名赫哲族母親提供了血源,并且在眾多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同時,蘇聯的人們也對新生兒給予了關愛,提供了母乳,并且給他起了一個溫馨的名字——安德烈。
待產婦身體康復后,蘇聯方面再次出動直升機將她和寶寶安全送返到她的家鄉,離別時,他們還給這對母子帶去了一些生活物資和一些禮物,表達了對他們的關懷與祝福。
董貴福的勇敢行為和堅定信念背后,還有一段屬于他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輝煌回憶。
他曾作為一名勇敢的士兵,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服務,并與同志們共同努力,獲取重要情報,一同對抗日本侵略者。
正因如此,他不光被授予“斯大林獎章”,還得到了為戰爭中犧牲的兄弟董貴壽獲得的“朱可夫獎章”。
直到2006年,董貴福的兒子董雙森得知蘇聯飛行員阿爾謝年科夫希望再次見到他和他的父母,他向中國政府求助。
政府聯系到阿爾謝年科夫后,董雙森的愿望終于得以實現。他們見面時,董雙森向阿爾謝年科夫表達了家人的感激之情。
這個感人故事成為了中俄友誼中的佳話,并廣為流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