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發布了《孫中山自小家境貧寒,哥哥孫眉接住了潑天富貴,過程讓人瞠目結舌》一文到“覃仕勇說史”上,文中講到:孫中山的哥哥孫眉,16歲跟隨別人到夏威夷群島中的檀香山闖蕩,后來轉到夏威夷的第三大島茂宜島,一躍而成當地首富。孫中山以后能走上革命的道路,全靠這位哥哥的傾力支持。
別的不說,單是求學這一點,孫眉便費盡了腦筋來幫助弟弟孫中山。
他先是把弟弟孫中山接到檀香山,安排進了意奧蘭尼學校就讀,不到兩年,又轉入了奧阿厚書院,極大地開闊了弟弟孫中山的眼界。
為了不讓弟弟脫離中國道德傳統觀念,他又把弟弟回廣州、香港等地讀書。
1885年8月,19歲的孫中山在香港中央書院讀書。
而在此前兩個月,中法兩國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定安南條約》,也就是俗稱的“中法新約”。
這是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作為越南的宗主國,并非無力拯救越南,老將馮子材明明在鎮南關大破法軍,打得法軍毫無還手之力,打得法國內閣倒臺,可卑躬屈膝慣了的清政府仍然向法國俯首求和,讓越南完全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年輕的孫中山因此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和無能,他痛心不已,有了要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新的國家政體的思想和決心。
改年,他從香港回到廣州,進入了廣州博濟醫院的附設醫科學校,也就是南華醫學堂學醫。
在南華醫學堂,孫中山并不專注于學醫,而是常有驚人語。
某天,他拿著一個銅錢問同學:“說來聽聽,我們中國的元首是誰?”
同學想也不想地回答說:“光緒皇帝!”
孫中山一臉嚴肅地說:“你想過沒有?光緒皇帝是不是中國人呢?你來看這銅錢上的字,并非中國字,而是滿洲字,也就是說,中國的元首并非中國人,而是滿洲人,是韃虜!”
不得不說,孫中山的許多言談里充滿了“反清”意味。
在清朝政權的統治下,孫中山的這些言論無疑是大逆不道的,如果是在康雍乾時代,是要被誅九族的。
因此,很多同學都對他敬而遠之,不敢過分和他交往,以免惹禍上身。
但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
越多同學遠離孫中山,孫中山反而越容易交到真朋友——那種可以割頭換命的朋友。
他在南華醫學堂交到的第一個朋友,姓鄭,名士良。
此人豪俠尚義,少有大志,且有一身過人的武藝,早年曾在德國教會辦的禮賢學校就讀,也和孫中山一樣信奉基督教,對孫中山的反清言論極其贊賞,算得上是最早接受孫中山救國思想宣傳的人。
鄭士良的交游廣泛,有江湖幫會背景,用孫中山的話來說,是“廣交游,所結納皆江湖之士,同學中無有類之者”。
通過鄭士良,孫中山結識到了另一個革命知己尤列。
尤列是廣東順德人氏,其授業恩師為名儒陸南朗。
陸南朗擁有極強的民族意識,畢生以“明朝遺民”自居,向往反清復明。
尤列受恩師的熏陶,仇視清政府,和孫中山一見如故,相識恨晚。
孫中山后來又轉入了香港西醫書院,結識了陳少白、楊鶴齡。
香港的政治環境比廣州寬松多了。
孫中山更加肆無忌憚地與陳少白、尤列、楊鶴齡大談反清言論。
盡管他們這個時候只是把革命掛在嘴巴上,并沒有付諸行動,但也足令身邊的人側目了。
久而久之,他們四個人被稱為了“四大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