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馬恩桐 汪柔銳)2025年7月12日,廣東醫(yī)科大學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走進東莞市寮步鎮(zhèn)中心小學,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夏養(yǎng)調身”中醫(yī)藥文化實踐活動。活動包括養(yǎng)生操“八段錦”教學、藥膳知識講解、中藥材繪畫、水晶桂花糕制作及課后調研等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感受中醫(yī)藥文化的魅力,學習夏季養(yǎng)生技巧。
清晨的校園里,活動在孩子們整齊劃一的“八段錦”動作中拉開序幕。志愿者羅瑤英和謝佩雯帶領孩子們舒展四肢、調整呼吸,一招一式間,不僅驅散了夏日的困倦,更為接下來的養(yǎng)生課堂做好了身心準備。
▲圖為志愿者劉家榕為孩子們授課 供圖 汪柔銳
在“識膳踐行”的養(yǎng)生小課堂上,志愿者劉家榕以“夏季炎炎,養(yǎng)生正當時”為主題,用自身的生活經驗、生動的案例和互動問答的形式,向孩子們普及有關夏季養(yǎng)生的知識。“大家知道夏天為什么要多喝排骨湯嗎?”劉家榕的問題剛拋出,孩子們便紛紛舉手搶答。她解釋道:“骨頭湯中含有的膠原蛋白,能增強細胞活力,尤其有利于青少年的骨骼發(fā)育。”課堂上,孩子們還了解到綠豆湯、冬瓜等夏季清熱解暑食材的功效,孩子們爭相舉手分享自己的養(yǎng)生小竅門。課堂氣氛熱烈。
▲圖為孩子們在繪畫課上認真臨摹中藥材 供圖 馬恩桐
在“畫膳識香”環(huán)節(jié),志愿者們?yōu)楹⒆觽儙砹酥兴幉睦L本,通過引導孩子們臨摹藥材認識其形態(tài)、藥性及功效。讓孩子們用畫筆描繪藥材,既能培養(yǎng)觀察力,又能在繪畫過程中加深對中草藥的認知。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抽象的藥材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活動現(xiàn)場,一幅幅形態(tài)各異的藥材畫作被展示出來,孩子們互相交流著自己筆下藥材的功效,空氣中彌漫著對知識的渴望。
本次活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當屬制作水晶桂花糕。志愿者謝佩雯先向孩子們介紹:“桂花能化痰止咳,蜂蜜可以潤腸通便,這款糕點特別適合夏季食用。”志愿者羅瑤英和梁曉婷提前準備好西米粉揉成的面團、干桂花、蜂蜜等食材。隨后,兩人耐心指導孩子們制作:將西米粉與溫水揉成面團,加入蜂蜜、桂花和白砂糖調味,再分成小面團用模具壓出造型,最后上鍋蒸制。
▲圖為蒸制好的水晶桂花糕 供圖 馬恩桐
家長和孩子們協(xié)作配合,每一個步驟都非常認真地完成。每一份完美成型的糕點背后都透露著制作者的用心對待。當蒸籠揭開的那一刻,陣陣桂香撲鼻而來,孩子們興奮地品嘗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糕點,臉上洋溢著成就感。
活動接近尾聲,志愿者莫國昶對參與學生和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5%的孩子表示“還想參加類似活動”,他們最期待的是動手制作環(huán)節(jié)。家長們的反饋則更關注食材的實用性和性價比,希望能學到更多學習更多簡單易做的家常藥膳配方。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隊長李婧怡表示,將根據(jù)調研結果優(yōu)化后續(xù)活動,更好地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
▲圖為志愿者們的合影 供圖 汪柔銳
此次實踐活動將中醫(yī)藥文化與夏季養(yǎng)生相結合,通過“學、畫、做、問”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觸傳統(tǒng)養(yǎng)生知識。正如家長所說:“看到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好奇與收獲,就知道中醫(yī)藥文化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萌芽。”未來,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將持續(xù)開展不同主題的中醫(yī)藥文化活動,讓文化傳承成為常態(tài),讓文化自信深植童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