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兒佩戴的平安鎖扣,到婚嫁傳統的“三金”首飾,國人生命中的重要節點都離不開黃金作為點綴。黃金與東亞文化一同發展,如今,正以更流行、更多元的方式受到人們的青睞。
作者|劉嘉懿、編輯| 木蘭
小時候,大家有沒有被媽媽拉去柜臺,而當時的你對著黃金連連擺手、滿臉質疑......現如今,你已經攢下三月工資,對著克重數和每日金價精打細算,戴在身上、愛不釋手。明明也是如花似玉的年紀,怎么突然“血脈覺醒”了呢?
前幾年,大家在挑選貴價首飾時會把目光首先放在寶格麗、卡地亞、梵克雅寶等國際奢侈大牌上,它們設計經典、服務體貼且有廣泛的認可度,即便在二手市場也十分熱門。但現在,身邊朋友的手腕和脖頸間漸漸出現了黃金的各種單品。曾經與“老土”“俗氣”相掛鉤的黃金飾品突然逆風翻盤,僅歸功于金價的增長確實太過片面。
消費是一種情緒
與傳統認知里的黃金設計理念不同,現在能掀起搶購風潮的很可能是一些讓你難以預料的款式。以老廟黃金與《天官賜福》動畫的聯名為例,預售當日1000份限定金運禮盒全部售罄,這一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熱門IP,證實了二次元消費者在貴金屬方面同樣具有雄厚的號召力與購買力。
老廟黃金×《天官賜福》動畫聯名
IP聯名一直是各個品牌屢試不爽的營銷策略,但是將黃金作為生產原料卻是近些年才出現的大膽嘗試。除了帶有IP故事的產品設計,配套的禮盒與線下活動同樣不容忽視,在老廟黃金×《天官賜福》動畫限量金運禮盒中,不僅有以角色頭像為設計靈感的黃金手繩、黃金御守,還有足金好運簽、主題明信片等豐富贈品,對于粉絲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心悅誠服的“雙向奔赴”。
老廟黃金×《天官賜福》動畫聯名
老廟黃金推出的多款《天官賜福》動畫“黃金谷”產品順應了近些年二次元消費者多樣化的周邊收藏需求,超人氣的二次元IP通過大眾商業品牌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建立與年輕消費者的情感共鳴,是當今黃金品牌深度連接年輕群體與亞文化愛好者的一次積極嘗試。
如果說動畫聯名指向特定的粉絲群體,那么帶有玄學色彩的好運手串則輻射到了更廣泛的人群。從被賦予能量療愈功能的水晶手串,到寺廟里一串難求的香灰琉璃手串,玄學營銷直擊當代年輕人痛點,形成以滿足情緒價值、獲取心理安慰為目的的消費新增長。
在電視劇《繁花》中,馬伊琍飾演的玲子與胡歌飾演的寶總在一次爭吵中翻出一盒首飾,以愛財面目示人的玲子激動地守護自己的黃金戒指并大聲喊道“黃貨壓邪”,成為劇中讓觀眾津津樂道的名場面之一。
在眾多影視劇中,黃金與黃金制品都是大家貼身守護的對象。除了它作為一般等價物所代表的高價值以外,在東亞文化中,黃金一直被視為財富、地位和權力的象征。如今,人們普遍認為佩戴黃金飾品可以帶來好運,辟除不詳之氣,畢竟“真金不怕火煉”,其穩定的化學特性常常被聯想為驅邪庇佑、守護平安的超自然力量。
玄學力量一線牽,黃金也不能免俗地加入了這場祈福轉運的手串之戰。以老廟黃金新推出的“一串好運”系列為例,珍稀玉石與天然檀木組成主體軀干,黃金串珠點綴其中,不同材質相互碰撞,集結多方能量為手串佩戴者保駕護航。
老廟黃金把目標客戶對準職場打工人,捕捉情緒穩定、升職加薪、財富自由等普遍心愿,用簡約時尚的設計讓黃金手串真正進入日常穿搭,成為兼具功能性與造型感的實用類單品。
老廟黃金一串好運系列
走進今天的商場柜臺,以老廟黃金為代表的黃金品牌已然更加多元,它們擺脫了陳舊厚重的刻板印象,主動捕捉流行熱點、接納社會情緒,以靈活輕盈、關懷至上的方式革新產品設計,讓黃金的受眾向年輕群體不斷延展。
奢侈品黃金
六月,全球奢侈品龍頭集團LVMH的高層到達北京SKP-S商場進行視察,奢侈品公司的商業高管跨國巡店并不是一件稀奇事,但這一次,他們在巡視完本集團的門店后,轉頭走進了一家中國本土黃金品牌——老鋪黃金。
2024年,全球金價增長趨向平緩甚至偶爾回落。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黃金消費總量為985.31噸,同比下降9.58%,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為532.02噸,同比下降24.69%。
而與之相反的是,今年春季,老鋪黃金發布港股上市后的首份年報。2024年,老鋪黃金銷售業績高達97.95億元,同比增長166%;實現凈利潤14.73億元,同比增長254%;毛利約為35.01億元,同比增長163%。兩組數據的對比襯托出老鋪黃金強勁的商業能力,在黃金消費品相對遇冷的階段仍舊高歌猛進、一路增長。
老鋪黃金店內陳列
事實上,早在今年五月的LVMH媒體會中,就有記者對中國消費市場反響平淡、業績下滑的狀況發出了提問,集團副首席執行官Stephane Bianchi表示,“中國大陸的消費者在喜好上已經發生變化,一些中國的本土品牌尤其是珠寶公司發展迅猛,對我們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和影響。”
盡管會議上并沒有指出特定的名字,但從財報數據和最近商場的視察行動中,我們不難推測老鋪黃金已在商業上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并引起了國際奢侈品行業對中國大陸客戶偏好發生轉變的重視。
不同于周大福、老鳳祥等傳統黃金品牌,老鋪黃金的定價并不隨國際金價和黃金市場的單克價格波動而改變,它更像一個以黃金為制作原料的奢侈品品牌:每件商品有固定的價格,并會在每年進行兩到三次的漲價。據數據統計,老鋪黃金中單價在1萬至5萬元的產品占總數的60%左右,計算到每克重約是其他品牌的1.3倍,目標客戶指向了具有一定經濟實力里的高凈值人群。
走進老鋪黃金的線下專柜,店內裝橫體現出典雅華貴的中式美學,陳列其中的產品也同樣體現著傳統工藝的審美取向和精神信仰。品牌打出“古法金”的招牌,專營中國古法手工金器,并傳承融合非遺技術,于2019年注冊足金鑲鉆“老鋪點鉆”的突破性工藝。
老鋪黃金線下門店
無論是帶有美好寓意的葫蘆項鏈、十字金剛杵,還是做工精美的花絲蝴蝶、玫瑰花窗,無不體現著中式傳統工藝的精細與繁復之美。花絲、掐絲、琺瑯、鑲嵌等古老技法,在當代設計師的巧思下煥發新生,以更據現代審美的面貌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時尚符號。
同時,老鋪黃金簽約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12家文博機構,將館藏文物中的紋樣、款式用現代黃金的工藝呈現,把門店打造成黃金制造的歷史博物館。每一件作品不僅是貴金屬的雕琢,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對話,讓“非遺”通過商業的助推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認可。
老鋪黃金金胎琺瑯蓮瓣紋雞心杯(左)/明代青花蓮瓣紋雞心碗(右)
顯然,如今的黃金成功揭示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他們不再將傳統與過時畫上等號,而是以開放的姿態欣賞中式美學的深厚底蘊,通過配飾、擺件等方式主動地融入自己生活的各個角落。從工藝到設計,從符號到精神,黃金正以更時尚、更富有內涵的姿態獲得年輕一代的認可,成為審美主流的重要部分。這一帶有東方韻味的古老金屬擔任著傳統文化基因的當代轉譯,用現代美學卸下歷史的厚重,成為新消費語境下兼具收藏價值與藝術內涵的奢侈選擇。
可穿戴的投資儲蓄
翻開黃金品牌的官網,價格最低的耳釘定價在2000元左右,對剛剛入門或者經濟實力一般的顧客來說是十分友好的。這些價格較低的單品,相對來說工藝更為精簡、黃金的重量也更輕,在某種程度上遵循著黃金以克重定價的市場普遍規則。
特別是像老鋪黃金的黃金克均價遠高于其他品牌,所以在二手市場上形成了一條獨立的回收與流通體系。相較于卡地亞等大牌首飾三到五折的折價回收,老鋪黃金的回收價格始終維持在市場價的八折左右浮動,這一溢價優勢充分彰顯了黃金飾品的長期價值與市場認可度。
老鋪黃金飛龍、鳳舞吊墜
對于市場上常見的黃金品牌而言,以舊換新則更具有性價比,各大商場也深諳這一現象的存在。它們在賣場中密集布局黃金品牌的專柜,同時配套設立專業回收點,參照國際金價實時結算,使消費者能夠迅速變現舊金飾,即刻轉化為新的消費力。這種循環式的消費模式,既盤活了存量黃金的價值,又有效刺激了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
這些正是黃金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不同于鉆石、翡翠等礦石,一旦進入生產流程就意味著“開弓沒有回頭箭”,前者作為一種硬度低、延展性高且化學性質穩定的金屬,可以溶解、錘煉,不斷“重生”變換新的形態。
琳朝珠寶有鳳來儀妝匣盒
從長遠角度來看,黃金的可循環特性契合了正在蓬勃發展的可持續消費理念。舊飾品回爐重鑄,既保持材質價值不變,又能煥發新的藝術生命,這種"永恒輪回"的特質將讓黃金在飾品領域愈發受到重視,并隨著工藝技術的發展走在迭代更新的最前沿。
在黃金價格持續飆升的時間里,一場全民性的“淘金熱”也在悄然蔓延。黃金飾品不僅在設計上發揮裝飾作用,更是成為一種財富的象征,一份隱形的心理資產。當消費者將金飾佩戴于身時,仿佛自身的能量也與黃金的繁榮同頻共振。在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穿金戴銀”對抗了貨幣保值帶來的不安與焦慮。
無論金價的增長能否能抵御通貨膨脹的壓力,也不論黃金作為投資品是否如數據顯示的那般可靠,當下的消費情緒已經將它推向了爭相追捧、炙手可熱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這股21世紀的“淘金熱”從之前傳統的儲蓄型購買,如今轉向了更具現代性的消費型投資。在保留黃金金融屬性的同時,消費者更愿意為審美意趣和情緒價值下單,各個黃金品牌敏銳地察覺到了商業走向,正逐漸尋找更加年輕、更具粉絲號召力的明星藝人合作,通過多種形式構建品牌認同、培養消費習慣。
演員任嘉倫
黃金飾品或許會隨著市場的潮起潮落而沉浮不定,但它在人們心里可謂是永恒的經典。這份長期主義價值早在人類文明鑄造貨幣之前,就已在宇宙深處淬煉集結了上億年之久。它見證過超新星的爆發,承受過地殼運動的熔鑄,最終以耀眼的光澤降臨人間,綻放著物質不滅的宇宙真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