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硝煙彌漫在中越邊境。在諒山的這片土地上,局勢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有個叫阮文竹的越南婦女,家就住在諒山下瑯鎮。她的母親是中國人,所以她對中國一直有著特殊的感情。
那時候,越南政府的一些做法讓阮文竹很不理解,中國曾在越南抗法、抗美時給予大量援助,可如今越南卻恩將仇報,和中國起了沖突。
阮文竹的哥哥阮文青,被強征入伍,可他打心眼里不愿對中國人開槍,結果被當成逃兵,慘遭殺害。這件事對阮文竹打擊很大,也更堅定了她自己的立場,她絕不參與針對中國的事。
1979 年 9 月的一天傍晚,忙活了一天的阮文竹背著一歲大的兒子阿南,著急忙慌地往家趕。她一心想著能在宵禁前到家,給孩子做飯。
可她沒料到,這條平日里再熟悉不過的路,此刻危機四伏。走著走著,突然,她腳下傳來 “咔噠” 一聲,她整個人瞬間僵住了,心里 “咯噔” 一下,意識到自己踩到地雷了。這種地雷是越南民兵專門用來對付中國軍人的,威力特別大。
阮文竹嚇得大氣都不敢出,懷里的孩子還在熟睡,她不敢有絲毫動作,生怕觸發地雷,只能扯著嗓子大聲呼救。
就在她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身影從山林里出現了。阮文竹定睛一看,是個中國士兵。只見他軍裝破破爛爛,身上好幾處受傷,血跡滲透了繃帶,臉上也滿是泥灰和血污,但眼神里透著一股堅毅。
士兵看到阮文竹的樣子,馬上明白她踩到地雷了。盡管兩國正處于交戰狀態,可他沒有絲毫猶豫,拖著受傷的身體,慢慢靠近阮文竹,還打手勢示意她千萬別動。
接著,他趴在地上,用雙手一點一點扒開地雷周圍的泥土。他手里的工具只有一把軍用匕首和一把小剪,就靠著這些簡陋家伙,小心翼翼地把地雷露了出來,找準導火線,穩穩地剪斷。
危險解除了,阮文竹懸著的心剛放下,還沒來得及好好感謝,士兵朝她揮揮手,示意她趕緊帶著孩子離開。阮文竹抱著兒子,剛走沒幾步,身后突然傳來 “轟” 的一聲巨響。
她驚恐地回頭,只見剛才救她的士兵倒在血泊之中。阮文竹顧不上害怕,趕緊把孩子放在一旁,朝著士兵跑過去。到跟前一看,士兵的慘狀讓她心疼得不行。
士兵聽到阮文竹的呼喊,艱難地睜開眼睛,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從軍衣內兜掏出一封信和一張照片,顫抖著遞給阮文竹,隨后腦袋一歪,沒了氣息。
阮文竹抱著士兵的尸體,忍不住放聲大哭。她怎么也想不到,剛剛救了自己和孩子性命的恩人,就這么犧牲了。
當天夜里,阮文竹沒回家。她找來一塊木板,費了好大勁,把士兵的尸體背到了家后山一處隱蔽的山坡。她跪在地上,用手和鐵鍬,一下一下地刨出一個坑,把士兵安葬好,又用石頭壘了個簡易墓碑。
回到家,阮文竹拆開那封信,這才知道士兵叫張鵬,家在鄂西農場柳溪村。信里,張鵬跟母親訴說著戰友們的犧牲,還說自己隨時也可能犧牲,他叮囑母親,如果自己死了,別惱恨越南人,大多數越南人還是好的。
信的末尾,張鵬還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希望有人能把信和照片交給母親。
從那以后,守護張鵬的墳墓成了阮文竹生活里的一件大事。她經常帶著兒子去掃墓,家里做了好吃的,準備酒菜的時候,她也一定會先到墓地,擺上一份給張鵬。可張鵬是中國軍人,他的墓地在越南,總有人來搗亂。
有一回,五六個越南民兵拿著鐵鍬,要來鏟平張鵬的墓地。阮文竹知道后,氣壞了,趕緊跑過去,用身體護住墳墓,大聲質問那些民兵:“你們誰沒吃過中國的救濟糧?中國軍人怎么就不能埋在這兒?” 那些民兵被說得滿臉通紅,灰溜溜地走了。阮文竹心里難受極了,又仔仔細細地把被鏟平的墳重新修整好。
日子一天天過去,阮文竹一直記著張鵬信里的話,她想著,一定要把張鵬的遺骨送回中國,送到他母親身邊。她四處打聽,還給張鵬信上的地址寫信,可一直都沒有回音。她想去中國找,可家里窮,連路費都湊不出來。但阮文竹沒放棄,就這么守著墓,一守就是 19 年。
后來,中越關系逐漸緩和,邊境往來也慢慢多了起來。阮文竹覺得,送張鵬回家的機會來了。她請人幫忙挖出張鵬的遺骨,用紅布仔細包好,背在身上,踏上了去中國的路。
一路上,她坐長途汽車,轉火車,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到了中國。按照信上的地址,她找到了鄂西農場柳溪村,把張鵬的遺骨和那封信、照片,親手交到了張鵬母親宋桂花老人手里。那一刻,兩個女人都泣不成聲。
阮文竹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張鵬也終于回到了家鄉。而阮文竹和張鵬之間這段跨越國界、跨越生死的故事,也被人們口口相傳,成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