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互稱“同志”,是由毛主席率先倡議,并經黨中央多次以制度形式確立,然后成為黨內一項傳統的。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倡導的呢?
黨內稱呼“同志”,是黨成立時就開始的。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第一個綱領,其中就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并愿意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
這是中共黨內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稱謂。這一稱呼有著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志同道合”之意。
黨內高層在正式場合開始互稱“同志”,始于黨的七大前后。在七大上,劉少奇在《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說:“毛澤東同志是在中國革命大風大浪中成長起來的人民領袖,是中國革命事業的領路人、掌舵人”——對毛澤東的稱呼是“同志”。
在黨的七大后,毛澤東等人在黨內互稱多用“同志”,如1946年朱老總六十大壽,毛澤東的題詞是:
“朱德同志六十大壽:人民的光榮”。
稱呼朱老總為“同志”。
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在黨內正式場合也是多互稱“同志”。1949年5月7日,周恩來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學習毛澤東》,即使是在青年人前面,周恩來多次使用“毛主席”,但在開頭使用的稱呼是“毛澤東同志”。
毛澤東等人倡導在黨內互稱“同志”,既是對中共早期“志同道合”之意的繼承,也是隨著黨的壯大、發展而采取的黨內同志一律平等的做法。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直接倡導“同志”這個稱呼,并且從黨內擴展到黨外。1955年,毛澤東在國務院會議上提出:“以后不要叫某某同志‘部長’‘省長’,直接叫‘同志’。”
毛澤東為什么把這個稱呼要繼續倡導呢?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書說:“新中國成立初期,部分領導干部受舊官僚作風影響,習慣以職務相稱,毛澤東認為這種稱謂容易滋生等級觀念,與黨的性質不符,所以,在黨外也開始推行這個稱呼。”
毛澤東以身作則,強調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黨員應使用“同志”稱謂。1959年在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發現簡報中仍存在“主席”“總理”等稱謂,于是專門致信中央有關領導:
“廬山會議簡報上對于同志的稱呼不妥當,這種舊習慣應當改過來,建議:一律稱某某同志。這里面,也包括我自己。”
黨內互稱同志,一直為毛澤東所重視,為此,他使之在黨的制度中確立“同志”這個互稱。1965年中共中央專門下發《關于黨內同志之間的稱呼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今后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互稱同志。”該通知不僅要求黨內日常交流使用“同志”稱謂,還強調在文件、會議、簡報等正式場合取消職務稱呼,覆蓋所有黨員,無論職務高低,一律稱呼“同志”。
毛澤東為什么對黨內稱呼如此重視呢?
主席多次說,黨內稱謂應體現“志同道合”的政治關系,這關系黨的宗旨的落實。他曾經在《為人民服務》中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走在了一起,便是“志同道合”,黨內互稱“同志”正是對黨員政治信仰在具體言行中的落實。主席老人家還說:“我們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稱“同志”而不稱官職,可以抵制“官僚氣”,既可以傳承革命傳統,喚醒黨員們的初心使命;還可以消除職務高低帶來的等級隔閡,防止官僚主義滋生,并且還有助于維護黨內民主、平等的氛圍。陳冠任《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追隨毛澤東》講述了毛主席對于黨內互稱“同志”倡導的歷史,兩書為該社年度暢銷書,為近年來毛澤東研究的優秀歷史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深獲讀者好評。
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購書選擇正規書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