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的梵高開了個微博賬號,頭像是《星夜》,簽名寫著“靈魂在燃燒,耳朵已下線”,會不會也成了某種流量神話?
在“美即正義,瘋即人設”的時代,也許他不再需要靠弟弟貼錢才能買顏料,而是靠“你絕對想不到梵高眼中的向日葵”爆火出圈,接幾單品牌聯名,在抖音上一邊畫畫,一邊吆喝賣貨。
可諷刺的是,真實的梵高,在那個沒有算法推薦的年代,畫了兩千多幅作品,只賣出過一幅。他把全部生命燃進畫布,卻在貧窮、病痛和孤獨中死去。而如今,他的畫拍出天價,他的“瘋癲天才”形象被一再重塑,成為商業和文化的共同敘事:痛苦越多,天賦越重;越不合群,越有靈魂。
伊朗插畫家阿里雷扎·卡里米·穆加達姆(Alireza Karimi Moghaddam)卻試圖打破這種“苦難標簽”的浪漫化。
他畫的梵高,雖然流血,但不再崩潰,而是在藍天白云下安靜地曬太陽,穿越星夜,走在向日葵海洋中微笑。他把這位“被歷史誤讀的朋友”從悲劇中解救出來,重新描繪為一個相信愛、追求自由的靈魂。
他作品中的梵高,對AI感到困惑、被紅綠燈遮住了視線、不理解但也會欣然幫人拍照……梵高還是那個天才,但也有可能被現代人所忽視——有時候,一個藝術家逝去了,才更容易被人記得。
我們終究身在一個看點擊率的現實世界,現代社會或許可以讓梵高“紅”得更早,卻未必讓他“活”得更好。他可能成為藝術綜藝的常駐嘉賓,也可能因為情緒不穩定被網友群嘲;他或許月入百萬,也或許因為“不合主流”而再次沉寂。
比起理解,他仍可能換來更多消費。
所以,如果梵高真的活在現在,會變富嗎?可能吧。
不過,比起在美術館圍觀他的作品,梵高也許更喜歡那種真正“在場”的真實感:像廣場上的鴿子一樣,在他畫畫的時候靜靜地看著。
周末愉快~
——————
圖源:Alireza Karimi Moghadda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