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梨樹縣全國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位于東北黑土地核心區的吉林省是中國重要商品糧基地,90%以上的糧食產自黑土地。守護“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吉林省正以黑土地保護為根基,以產業融合為引擎,走出一條特色城鄉振興路徑。
地處北緯43°的四平市,是世界“黃金玉米帶”核心區域。2021年,四平糧食總產量93億斤,其中,玉米產量79億斤,占比達到85%。
航拍梨樹縣全國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走進四平市梨樹縣全國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一株株嫩綠的玉米苗整齊排列,長勢喜人。作為全國第四產糧大縣,梨樹縣創新探索出“梨樹模式”——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秸稈全部還田并覆蓋在地表,將耕作次數減少到最少,田間生產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從而達到保墑蓄水、培肥土壤、減少侵蝕、改善土壤生物性狀、穩產高產的效果。它是對耕地質量保護最直接、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最容易被農民接受的耕作方式。
在“梨樹模式”的影響下,四平地區的黑土肥力顯著提升,生態系統更加穩定。目前,四平市保護性耕作推廣面積從2020年的366萬畝增加到今年的570萬畝,梨樹縣的推廣面積從2020年的205萬畝增加到今年的285萬畝,占全縣玉米播種面積的84%,并帶動全省推廣“梨樹模式”2875萬畝、東北四省區7200萬畝。
航拍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萬畝先進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高地。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黑土地的保護讓根基更穩固,科技創新則注入了新動能。2022年,全國9家中唯一一家以玉米為主導產業的農高區——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簡稱長春農高區)成立。長春農高區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積極推進重大載體、創新平臺和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圍繞玉米精深加工及食品、生物制造、智能農業裝備等產業,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持續培育壯大支柱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
航拍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萬畝先進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高地。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從2025年起,長春國家農高區啟動建設萬畝先進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高地,計劃每年集成組裝和示范展示先進農業技術50項以上,整合品種80多個,邀請專家團隊20余家開展集成示范,把集成創新高地建設成為集成創新試驗田、大面積提單產樣板田、科研成果檢驗田、農業生產指揮田。
在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員工在鮮食玉米流水線旁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鮮食玉米也逐漸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中。與普通玉米相比,鮮食玉米具有營養價值高、口感好、附加值高等諸多優點。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種、產、銷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鮮食玉米加工企業,年產值已突破2億元,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鏈條升級。
運營管理上,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土地流轉、訂單農業和合作聯結等多元模式保障玉米原料供應。訂單農業方面,農戶依據公司提供種子與全程技術指導進行統一操作;合作聯結方面,成功帶動22家速凍鮮食玉米企業,實現產業集群集約化發展。此外,公司還與超3000個農戶簽訂種植合同帶動周邊農民投身鮮食玉米種植,使農戶每公頃增收4000-5000元/月,年解決就業人口累計1000余人。產業鏈的延伸,讓黑土地上的“金穗”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以黑土地為紙、以科技為筆,吉林書寫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城鄉共同富裕的答卷。
來源 | 中國網 記者:倫曉璇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