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 1
擁抱新技術
花田里,嫩芽頂破了薄薄的地膜,像嬰兒攥緊的小拳頭,怯生生地探望著這個世界。
楊大爹蹲在花田里,粗糙的手指輕輕撥開覆膜,查看土壤墑情。
他的指甲縫里永遠嵌著褐色的泥土,那是三十年來與土地耳鬢廝磨的印記。
記得年輕時第一次種花,他把玫瑰苗栽得東倒西歪,他的父親氣得直跺腳。如今他的花田里,每一株花都站得筆直,像是接受檢閱的士兵。
楊大爹從兜里掏出個巴掌大的儀器,小心翼翼地插進土里。這是兒子帶回來的土壤檢測儀,能測出土壤的酸堿度、含水量和肥力指標。
兒子小楊管這叫“精準農業”。楊大爹嘴上說著“花又不是機器”,卻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數字確實比他的經驗更靠譜。
花棚里,自動噴灌系統正在工作。細密的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彩虹,新培育的玫瑰品種舒展著葉片。
這些玫瑰不再是隨意生長的野性子,每一株都按照標準株距排列,連開花的時間都被計算得恰到好處。
小楊拿著平板電腦穿梭在花架間,時不時停下來調整某個參數。小楊表示,這套智能系統能根據光照強度自動調節遮陽網,還能通過手機遠程控制溫濕度。
“花又不是機器。”楊大爹又嘟囔了一句,卻忍不住湊近那朵初綻的玫瑰花。
這個品種是農科院的專家新培育的,花瓣厚實,色澤濃郁。去年春節前,這批玫瑰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級花店,價格是本地市場的三倍。想起這事,楊大爹的嘴角就不自覺地往上翹。
午后的花市人聲鼎沸。穿藍布褂子的花農們蹲在攤位前,面前擺著剛從地里采來的滿天星、勿忘我。
PART 02
綻放新光彩
而在市場的另一端,年輕人們正對著手機鏡頭展示各色花卉,直播間的訂單像春天的雨水一樣源源不斷。
小楊的堂妹阿秀穿著民族服飾,正在教網友如何辨別質量上乘的玫瑰。“看這個花苞的緊實度,再看莖稈上的刺……”她的普通話帶著口音,卻意外吸引了不少粉絲。
傍晚時分,楊大爹路過村里的花神廟。這座小廟已經有兩百多年歷史,廟前的老梅樹據說比廟齡還長。香火繚繞中,有老人虔誠地跪拜,祈求花神保佑今年風調雨順。
廟祝是個須發皆白的老者,他告訴楊大爹,如今來上香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八麄兌夹拍莻€什么大數據?!睏畲蟮f,“要相信科學,就說我那些花,它們生長的秘密不但藏在土里,也藏在現代農業科技的智慧里?!?/p>
回村的路上,楊大爹看見小楊正在試驗田里調試新設備。那是一套光譜分析儀,據說能預測花朵的最佳采收期。
夕陽把年輕人的白襯衫染成了金色,他專注調試儀器的樣子,讓楊大爹想起了自己年輕時侍弄第一株玫瑰的情景。
那時哪有這些先進設備,全憑一雙眼睛、一雙手和一顆愛花的心。
夜色漸濃,村里的路燈次第亮起。這些太陽能路燈是去年才裝的,照亮了村口到花田的水泥路。
楊大爹蹲在自家院子里,在燈光下看明天的訂單。手機屏幕的光映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
晚風送來陣陣花香。楊大爹深吸一口氣,忽然想起小時候跟著父親種花的場景。那時的工具簡單得很,一把鋤頭、一個噴壺就是全部家當。
如今的花田里,自動噴灌、智能控溫、光譜分析,科技讓種花變得越來越精準。
月光下,新栽的玫瑰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遠處傳來無人機的嗡嗡聲,那是小楊在測試夜間巡田設備。紅綠相間的信號燈在夜空中明明滅滅,像一群提著燈籠的螢火蟲。
楊老漢望著那些閃爍的光點,忽然覺得,這個他生活了一輩子的花鄉,正在以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方式悄然綻放。就像那些玫瑰,既保留著大地的血脈,又綻放出了新時代的光彩。
作者:吳偉
圖片:新華社
設計:靳韞瑜
編輯:倪楊金子
策劃:李蕓聰 倪楊金子
監制:王巖 高雅
主播丨李容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