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孩子心情不好、在角落里抹眼淚的情況呀?這時候,咱家長的心那簡直就跟被擰成麻花一樣,揪得緊緊的。有些家長一上來就說“別哭了”,這話就跟一堵墻似的,直接把理解給擋在門外了。咱蹲下來跟孩子平視,就會發現,他們眼淚里藏著好多小秘密,就跟需要咱去破譯的密碼一樣。
咱先說說,哭泣其實是孩子情緒的“安全閥”。孩子哭的時候,咱別急著讓他們把眼淚擦掉。你可以跟孩子說:“媽媽陪你等這場小雨過去好不好?”孩子抽泣的時候,咱握住他們冰涼的手,那就跟握住一只發抖的小云雀似的。要是孩子說“同學說我唱歌跑調”,咱別直接糾正說“那只是個玩笑”,你可以問“如果給這個玩笑畫張畫,會是什么顏色?”這就跟把那些尖銳的傷痛,用比喻變成了能摸得著的東西,一下子就沒那么疼啦。
再給大家分享情緒急救箱的三件法寶。第一個是“肢體語言翻譯器”,咱輕輕把紙巾盒往孩子那邊推一推,這可比說“擦擦臉”溫柔一百倍呢!第二個是“感官重啟法”,讓孩子把薄荷糖含在舌根,那清涼感從舌尖一直竄到鼻腔,就跟給大腦按了重啟鍵一樣!第三個是“情緒漂流瓶”,讓孩子用彩筆在紙上畫出“傷心怪獸”,再用蠟筆一層一層蓋住,就好像把憤怒變成了彩虹糖紙。
然后呢,咱們可以搞個長期情緒免疫力建設。每周設立個“家庭情緒博物館”,用舊餅干盒收集寫滿心情的便簽,周五晚上拿出來演話劇。要是孩子說“今天被老師批評”,咱就可以說:“那個皺巴巴的藍色紙條,是不是在說‘我需要個抱抱’?”這種游戲化的記錄方式,可比咱在那兒說教有用多啦,能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情緒是怎么變化的。
還有啊,孩子頻繁哭泣的時候,咱家長先得檢查檢查自己的情緒狀態。想想自己最近是不是經常嘆氣,手機屏幕亮的時候是不是老皺眉。咱可以在孩子面前做那種夸張的“開心廣播體操”,用笑聲把家里那凝重的氣氛都給打破。要知道,孩子的情緒雷達可靈敏了,比咱想象的厲害多了。
最后說說特殊時刻的溫柔策略。孩子考試失利的時候,咱別問“哪里錯了”,咱說“我們來給錯題辦個葬禮吧”,弄個蠟燭和紙船的儀式,跟過去的錯誤告別。孩子被寵物咬傷的時候,咱把創可貼變成“超級英雄勛章”,讓疼痛變成孩子成長的徽章。
每個哭泣的孩子就跟捧著破碎月光的小天使一樣,咱不用想著去修補那月光,陪著他們找到能裝月光的容器就行。等孩子的眼淚在咱們的對話里變成星星,那些不開心的時刻,就會變成孩子心靈琥珀里最亮的光斑啦!大家都行動起來,試試這些方法唄!
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讀心理學,多年的學習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及家庭治療,擅長于各類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生涯規劃和人際關系.對于治療驚恐發作及焦慮抑郁經驗豐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