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燦 葛建綱
當歷史街巷的磚石在推土機的轟鳴中震顫,當幾千年文明的基因鏈在鋼筋水泥間斷裂,數字技術的圣火正穿透時空裂縫,在廢墟與新生之間編織第三條道路。這不是冰冷的代碼與古老磚木的簡單媾和,而是文明基因的數字化涅槃,是數字原住民與歷史守夜人在賽博空間的靈魂共振。我們正見證著,那些曾被視作文物保護禁區的0與1,如何化作解讀文明密碼的羅塞塔石碑。
一、歷史地段保護:不是“封存”,而是“重生”
很多人一聽到“歷史地段保護”,第一反應就是:封起來,別動。
但你有沒有想過,封存不等于保護?
老建筑、老街區,它們不是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是活生生的城市肌理。
如果只是“封存”,那它們遲早會變成“死掉的文物”。
真正有效的保護,是讓它活下來,甚至活得更好。
那怎么做到?
靠的不是磚瓦水泥,而是數據、算法、AI、BIM、GIS、三維建模、數字孿生這些聽起來很“高科技”的詞。
舉個例子:
北京的南鑼鼓巷,是一個典型的歷史街區。
過去,要修繕一棟老房子,得靠工人師傅“憑經驗”判斷哪里該修、哪里該拆。
現在呢?
無人機一飛,三維掃描一掃,整個街區的建筑結構、材料老化情況、承重能力,全都被“數字化”了。
然后,AI算法一跑,就能精準判斷哪一面墻是“關鍵結構”,哪一塊瓦片是“可替換部件”。
這就是數字技術對歷史地段保護的破圈。
它不再是“拍腦袋決定”,而是數據驅動的科學決策。
資料圖
二、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精準改造”
城市更新,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中往往變成了一場“拆遷大戰”。
很多城市更新項目,最后都變成了:
“拆掉老房子,蓋上新樓盤,再搞點仿古風格的外立面,就成了‘文化街區’。”
這不是更新,這是破壞性重建。
真正有價值的城市更新,應該是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功能提升。
這就像給一個老人做體檢、做康復,而不是直接給他換身體。
那怎么做到?
還是靠數字技術。
比如:
GIS(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分析整個城市的土地使用、交通流量、人口密度,找出哪些區域最需要更新,哪些區域應該保留。
BIM(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在施工前,模擬整個建筑的結構、能耗、通風、采光,確保更新后的建筑既現代又節能。
數字孿生:可以建立一個城市的“虛擬副本”,在上面做各種試驗,比如:如果我在老城區加一條地鐵線,會不會影響老建筑的結構?
這些技術,讓城市更新從“拍腦袋”變成了“看數據”。
你不是在“亂改”,而是在精準改造。
資料圖
三、AI+大數據:讓城市“自己說話”
更厲害的是,AI和大數據的結合,正在讓城市“自己說話”。
什么意思?
過去,我們做城市規劃,靠的是專家經驗、政府審批、居民反饋。
現在呢?
AI可以分析社交媒體上的評論、打車軟件的熱力圖、外賣平臺的訂單分布,甚至攝像頭里的行人流量,來判斷一個區域的“活力指數”。
比如:
如果一個老街區的晚上人很少,說明它缺乏夜生活功能,可能需要引入餐飲、文創、夜市。
如果一個老小區的外賣訂單多,但快遞柜少,說明它的生活配套需要升級。
這些數據,不是靠“調研”得來的,而是實時、動態、自動地從城市中“采集”出來的。
這就是數字技術的“破圈”之處:
它不再是城市規劃師的“工具”,而是變成了城市本身的“語言”。
四、數字技術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溫度的助手”
很多人覺得,數字技術聽起來很“高冷”,好像和人文、歷史、文化沒關系。
但其實,它恰恰是最懂“人”的技術。
因為它能捕捉到我們平時看不到、聽不到、感受不到的城市脈搏。
比如:
一個老建筑的墻面,肉眼看不出問題,但熱成像掃描卻發現它內部潮濕,有霉菌風險。
一條老街的路燈,看起來沒問題,但光譜分析顯示它對夜間生態有影響。
這些細節,人眼看不到,但數字技術可以“看見”。
它就像一個“城市醫生”,用科技手段,給城市做“體檢”、開“處方”。
資料圖
五、未來已來:數字技術正在重塑城市DNA
你可能覺得這些技術離你很遠。
但其實,它們已經悄悄改變了你生活的城市。
比如:
上海的外灘改造,用的是數字孿生技術,提前模擬了百年建筑的風化速度。
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用的是三維建模和虛擬現實,游客可以“穿越”到5000年前。
成都的寬窄巷子,用的是大數據分析游客行為,精準設置文創點位和餐飲服務。
這些,都是數字技術在破圈:
它不再是科技圈的“自嗨”,而是變成了城市更新和歷史保護的“基礎設施”。
六、結語
數字技術的破圈不是要給歷史穿上緊身衣,而是為文明續寫創造新的語法。當算法開始理解飛檐劃破天空的弧度,當區塊鏈學會封印市井叫賣的余溫,我們終于領悟:真正的保護從不是將過去制成標本,而是讓每個時代都能在數字介質中自由呼吸。這或許就是數字時代給予歷史地段最溫柔的承諾——不是對抗時光的利刃,而是成為文明傳承的量子糾纏。
(本文作者:王國燦系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會員、浙江外國語學院城市國際化研究院資深高級政策顧問;葛建綱系浙江省科普藝術協會理事長、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館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