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院“曦望”突擊隊(通訊員 王焌業)
清晨六點,呼嘯的風聲代替了往日的起床哨,將我從睡夢中驚醒。窗外,被臺風裹挾的雨點像小石子般砸在玻璃上,遠處的樹枝瘋狂地搖擺著。手機里傳來停課通知,這意味著今天見不到那些總是早早等在教室門口的孩子們了。我的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教案本——還有一個班的《生活中的法律》課沒上完,那些精心準備的動畫視頻和互動游戲,此刻只能安靜地躺在U盤里。
我坐在宿舍的床邊,捧著手機學習剪映教程。屏幕里,那些曾經隨手拍攝的支教片段——孩子們舉手發言時亮晶晶的眼睛、課間跳皮筋時飛揚的辮子、運動會奪冠時漲紅的小臉——經過剪輯,變成了一段段生動的記憶。這些畫面讓我更加期待重返課堂的時刻,仿佛手中的電子設備就是另一間沒有圍墻的教室。這個被迫停課的日子,意外地變成了我們的“充電時間”。
中午時分,風雨稍歇。我和隊友們檢查校舍安全時,發現一年級的窗縫在滲水。我們立刻找來抹布和水桶,一邊堵漏一邊開玩笑說這是在給教室"打補丁"。后勤組的同學冒雨去鎮上采購物資,回來時褲腿全濕透了,卻笑著說:"幸好泡面沒淋濕。"這些平凡的細節,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什么叫"同舟共濟"。
傍晚的例會上,我們通過視頻連線了回家避風的隊友。當屏幕那頭的他們看到我們堅守的身影時,紛紛要求提前返校。"真正的團隊不是在風和日麗時并肩而行,而是在暴風雨中緊緊相握。"隊長的話讓我心頭一熱。我們約定,等臺風過境,要加倍努力把耽誤的課程補回來。
夜深了,風雨仍未停歇。但臺燈下,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明天要用的教案和教具。或許教育的真諦就是這樣:不僅在課堂上傳道授業,更要用行動告訴孩子們什么是責任與堅守。這個沒有學生到校的日子,反而讓我對支教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風雨無阻的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