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七叔,你覺得6年后上海的孩子讀小學有沒有可能租售同權,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在上海就徹底不買房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第一,問問題的朋友已經徹底剝離了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哪怕是上海的房子也一樣;
第二,如何保證用最低的成本換取最高的收益。
實際上租售同權已經在不少城市推行很久了。
比如廣州是第一個試點租售同權的城市,2017年就開始了 , 2025年政策要求租賃備案年限(如天河區需滿5年)、實際居住證明等,承租人子女可申請公辦學位,但熱門學區仍存在錄取順位劣勢(租戶排第三順位)。
鄭州,青島,南京,深圳,武漢也已經在表面上做到同權,實際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導致“同權”效果非常有限。
至于 上海,符合條件的承租人憑租賃備案合同,理論上可享受子女就近入學資格,但實際入學順位仍低于“人戶一致”的購房者(即房產+上海戶口優先)。
上海的入學排序劣勢,比如熱門學區(如交大附中周邊)優先順序為:購房+戶口 > 購房無戶口 > 租房+積分/戶口。租房家庭即使有居住證120積分,也常被分流至普通學校。
實際上真的老卵的初小只有可能購房+戶口的方式才有可能進,后面兩種方式只是跟你開開玩笑的,你當真了,那就是認知匹配苦難了。
但是你沒那么執著那種頂級初小,比如普通公辦,或者直接去四大新城上學,租房那是輕輕松松的。
當然,這是現在的情況,如果按朋友的實際情況,小朋友要6年以后才能上學。
6年以后會變什么樣,上海會不會租售同權?
我只能說有一樣事情是確定,一定及肯定的,就是按現在的尿性發展,每年出生人口數量都會急劇下滑,6年后出生人口跌破700w都完全有可能。
更何況上海這種出生率極低的城市,所以上學越來越簡單一定是大趨勢。
這倒是讓我想到一件事,前幾天老夫的高中同學群里,有人發了一張圖片,寫的是今年楊浦區各所高中的錄取分數。
分數意義不大,倒是有個現象挺有意思。
當年我考高中的時候,撇開復旦附中和交大附中這兩所全市招生的頂級學校,區級市重點只有兩所,但是現在區級市重點居然有四所。
過去幾個普高全部劃進了區重點高中的范疇。
然后我盤算了一下,今年參加中考的小朋友應該是09年出生的,當年出生人口1615萬人,正處于出生人口攀升的階段,直到16年的最高峰1786萬人。
但是2024年的出生人口只有954萬人,估計25年也就900萬人左右吧,相比09年直接砍掉45%。
也就是說,再過個16年,現在的高中起碼要關閉一半,基本上人均區重點,成績在40%以上基本穩進市重點的水平,競爭壓力比現在要輕太多了。
所以是不是一定要買房,忍受下跌的風險去上一個頂級初小,性價比是非常低的。
我甚至覺得以后只要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一本大學的水平,大學畢業就會有一大堆公司出高價請你去上班,參考這幾年日本大學生的待遇。
詳見《》這篇文章。
而且這些數據沒有任何預判,都是既成事實確定性的東西。
站在我的立場,我是非常反對為了6年后孩子才上學,眼下就計劃買房的。
撇開出生人口下滑,還有一個觀點大家一定要牢記——
在眼下的中國,你千萬不要做一個計劃很長遠的人,大概率會被坑得爹媽都不認識。
比如為了6年后給娃上學而買房,比如為了30年后退休去交個人養老金,比如以防萬一自己或者家人需要用血而去獻血等等。
讓你做的時候,一定宣傳得花好稻好,等真的到了那個時候需要落實了,不好意思,誰說的你去找誰。
這樣的事情平時生活中是見了不要見了,政策的不確定性甚至超級甩尾讓人們心有余悸。
所以我的建議是,你就老老實實踏踏實實過好現在的生活,到該這件事情的馬上要開始了,再認真計劃和執行都不急。
大家有沒有意識到,現在割得就是那些自以為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的人的韭菜,跟炒股一個德行,你去搞價值投資,搞長線投資,等著虧錢吧你。
倒是那些炒短線,或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小日子倒是過得不錯。
畢竟,今天吃苦明天未必享樂,但是今天享樂今天就是享樂到了。
我是七叔,一個虧了錢,又爬起來的男人
這個人,有點風趣,也有點騷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