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
《住房租賃條例》正式公布
并將于9月15日起正式施行
這是我國住房租賃領域
首部國家級行政法規
《條例》規定
出租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扣減押金
地下室等不得出租住人
租戶之痛凸顯行業亂象
《條例》直指行業頑疾
長期以來
“黑中介”橫行
“假房源”泛濫
房東隨意漲租趕人
租房合同暗藏陷阱等行業亂象
一直飽受詬病
貝殼研究院2024年發布的《中國住房租賃市場年度報告》顯示,超60%的租戶遭遇過合同糾紛,38%的租戶經歷過房東臨時解約,27%的租戶曾被中介亂收費困擾,15%的租戶遇到過租金貸陷阱。
“剛簽合同時中介說是‘押一付一’,后來才發現我被偷偷辦理了租金貸,每個月要多還貸款200元。”在北京租房的王浩告訴記者,當他想退租時,中介以貸款違約為由扣光了他付的押金。
“交了一年房租,才住了3個月就被二房東趕了出來,中介還卷款跑路了。維權折騰了大半年,錢還是沒追回來。”說起3年前在北京的租房遭遇,小林至今仍心有余悸。
中國房地產經紀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慶祥對記者表示,出現這些亂象的根源在于“三缺”:缺統一的合同規范、缺有效的監管機制、缺明確的法律責任。“租戶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維權成本高、舉證難,很多人只能自認倒霉,這既損害了租戶權益,也制約了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趙慶祥說。
《條例》的正式出臺,從租賃雙方權利義務、中介服務規范、監管機制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定,其中多項條款直指行業頑疾,為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提供了明確的制度框架和行為準則,標志著我國住房租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提升市場管理規范水平
“黑中介”將被淘汰
租金與押金管理
是《條例》的重點之一
針對“長收短付”“卷款跑路”等問題,《條例》明確要求:
住房租賃企業收取租金周期不得超過3個月,收取押金不得超過1個月租金;
企業需在專用賬戶存儲租金,實行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未經租戶書面同意,企業不得為其辦理租金分期貸款。
在房屋質量與合同規范方面,《條例》要求:
出租住房必須符合安全、衛生、環保標準,明確禁止出租甲醛超標房、群租房等不符合安全條件的房屋;
推行住房租賃合同示范文本,禁止設置“霸王條款”,明確雙方違約責任。
(千庫網授權圖片)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對記者表示:“《條例》通過對居住空間和押金約定的明確規定,可以有效保障租戶的合法權益,降低承租人的押金損失風險。”
從事法律服務的律師張穎對記者表示:“住房租賃合同示范文本詳細列出了房東的維修責任、解約條件,連家具損壞賠償標準都寫得清清楚楚。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廣將大幅減少糾紛,租戶不用再擔心‘簽字即入坑’。”
針對中介服務亂象,《條例》明確規定:
房地產經紀機構不得賺取租金差價,不得發布虛假房源信息,從業人員需實名執業;
若中介隱瞞房屋瑕疵導致租戶受損,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對記者表示,《條例》的實施對住房租賃市場現存的虛假房源、哄抬租金、租金貸亂象等問題,將起到較大的遏制作用。《條例》對發布虛假或者誤導性房源信息提出了嚴禁性要求,并要求對房源查驗等方面進行源頭管理,加之對于發布虛假或誤導性房源信息等情況明確了相應的處罰,這些都將有助于減少虛假房源的出現。
完善“租購并舉”制度
讓住房回歸居住屬性
《條例》發布的意義
不僅僅在于規范市場
更在于
踐行“住有所居”的民生承諾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王業強對記者表示:“租賃市場是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的主渠道,《條例》的出臺讓‘租房也能有尊嚴’成為現實。”
趙慶祥認為,《條例》的意義遠超租賃市場本身:“它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一環。通過規范租賃市場,能‘租購并舉’,減少對‘炒房’的依賴,讓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對穩房價、穩預期、防風險都具有重要作用。”
(千庫網授權圖片)
《條例》的實施也將給住房租賃市場帶來深層次變革。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測算,《條例》實施后,住房租賃企業的合規成本將平均增加15%—20%,但長期來看,行業集中度將顯著提升,預計3年內,頭部50家企業市場份額將從目前的12%提升至30%以上。
張波分析認為,《條例》將推動租賃市場進入“機構化運營、品質化升級、金融化助力”的新階段。58安居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重點城市租金房價比升至2.17%,核心城市優質租賃資產投資回報率接近銀行5年定存利率,大量長期資本正在不斷涌入。未來5年,能夠整合政策資源、優化融資結構、提升運營效率的企業將成為租賃市場主導者。
曹晶晶認為,從市場化、專業化的政策導向來看,長租公寓企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推動專業的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將有助于促進住房租賃市場高質量發展。
“《條例》實施后,租賃住房供給將形成‘政府保障+市場主體’雙軌制。《條例》支持企業盤活改造老舊廠房、商業辦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賃,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一方面保障性租賃住房可以通過收購存量商品房、‘非居改租’等方式快速擴容,另一方面,市場化主體將通過長租社區開發、存量資產盤活等方式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張波對記者表示,“短期看,部分企業可能退出市場,但長期將形成‘租戶安心、房東省心、企業用心’的良性循環。這正是構建‘租購并舉’住房制度的基礎。”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孫蔚
編輯/李曉雨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