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項目研制的美國空軍第六代戰斗機F-47,可能會在不搭載原定發動機“下一代自適應推進系統”(NGAP)的情況下完成首飛。由于供應鏈中斷,“下一代自適應推進系統”的研發進度已推遲兩年,原定于2027年底完成的原型機現在預計要到2030年第二季度才能就緒。
2025年7月16日,美國空軍發言人在接受《防務新聞》采訪時證實了延誤情況,并將責任歸因于采購與供應鏈。然而,發動機制造商通用電氣公司堅稱研發仍按計劃推進,甚至可能提前完成。不過,《防務新聞》指出,這種表態更可能是企業立場的體現,而非事實透明。
盡管通用電氣作出樂觀表態,但預算文件卻反映出另一番景象。2026財年,“下一代空中優勢”項目預計將獲得3.303億美元預算,較2025年的4.399億美元減少了約1億美元。美國空軍解釋稱這是研發階段從設計原型轉向系統完善的自然結果,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更像是五角大樓壓縮開支的舉措。
尤其是在E-7A“楔尾”預警機和“自由運輸者”等一系列項目被取消,以及美國海軍下一代戰斗機項目F/A-XX遭遇挫折的背景下,此次預算削減引發了外界對美國國防部戰略重點是否發生調整的疑問,也令外界猜測資金短缺是否為“下一代空中優勢”項目延誤的主要原因。
根據美國官方介紹,“下一代自適應推進系統”采用革命性的變循環技術,可在燃油高效巡航模式與高推力戰斗模式之間實時切換。與傳統渦扇發動機不同,這種發動機可動態調節涵道比,在提升航程的同時兼顧性能優勢,是第六代戰斗機在復雜對抗環境中爭奪空中優勢的關鍵能力。
盡管“下一代自適應推進系統”最初設計時考慮了與多種戰斗機平臺兼容,但核心用途仍是為“下一代空中優勢”項目,也就是F-47戰斗機提供動力。值得一提的是,五角大樓仍然期望F-47戰斗機能在未來4年內完成首飛。
這種激進的時間表與發動機的供應能力產生沖突。一種備選方案是為F-47戰斗機臨時配備現有發動機,類似俄羅斯對蘇-57采用的做法。但這種權宜之計將帶來技術妥協、集成風險和未來升級成本,特別是F-47已經針對“下一代自適應推進系統”的變循環特性進行了優化。
“下一代自適應推進系統”項目預計將在2032年前完成,但原型機延遲可能使時間表進一步推遲,對這個原本就充滿挑戰的項目造成額外壓力。與此同時,國際競爭對手并未放緩步伐。中國自主研發的兩款第六代戰斗機早已在2024年底完成首飛,未來幾年內將搶先美國實現下一代空中優勢。英國、意大利和日本聯合開發的“全球空中作戰計劃”(GCAP)預計將于2030年完成首飛,屆時將對美國造成一定的壓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