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時光流轉,節氣輪替。
這看似自然的節律背后,是中華文明對天地運行的深刻洞察與順應。
二十四節氣,這份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永恒智慧”,正從古老的農耕文明中走來,在當代商業土壤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它已不僅是農事歷法,更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和消費驅動力,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物質與精神的文化樞紐,釋放出澎湃的商業生命力。
一、文化認同:節氣成為消費新引擎
1、文化自信的喚醒:隨著國潮復興,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日益增強。
節氣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其蘊含的天人合一哲學、順應自然的生活美學,正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消費符號。
2、情感連接的紐帶:節氣承載著共同的民族記憶與情感。
清明祭祖、冬至團圓、立春迎新……這些根植于節氣的情感需求,為品牌提供了與消費者建立深層情感連接的契機。
3、“儀式感”經濟的載體: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渴望在特定節點獲得生活的“儀式感”。
節氣以其固定的周期性和豐富的習俗,天然成為打造“儀式感消費”的完美載體(如春分豎蛋、立夏斗蛋、冬至吃餃子)。
二、商業實踐:節氣賦能產業新活力
1、食品餐飲:時令美食是節氣最直接的商業表達。
(1)餐飲業:“不時不食”理念回歸,餐廳推出節氣限定菜單(如谷雨香椿、秋分蟹宴),打造差異化體驗。
(2)食品飲料:推出節氣限定口味(如清明青團味、大暑綠豆味飲品)、節氣禮盒(中秋月餅、年貨禮盒),滿足嘗鮮與送禮需求。
(3)生鮮電商/農業:精準營銷當季食材(如立夏嘗三鮮、霜降柿子),強調新鮮、地道、健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2、時尚美妝:節氣成為美學靈感與營銷主題。
(1)服裝設計:以節氣色彩(如立春嫩綠、秋分金黃)、紋樣、意境為靈感來源,設計國風服飾。
(2)美妝護膚:推出契合節氣特點的護膚概念(如小暑清爽控油、大寒滋養修復)和限定彩妝盤(以節氣命名色號)。
3、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節氣體驗。
(1)主題旅游:開發“清明踏青”、“芒種插秧體驗”、“冬至溫泉養生”等主題線路。
(2)目的地營銷:結合地方特色民俗(如傣族潑水節/谷雨、壯族三月三/清明),吸引游客。
(3)文化體驗:舉辦節氣主題展覽、市集、手作工坊(如立夏編蛋兜、大雪腌臘肉)。
4、健康養生:節氣蘊含古老養生智慧。
(1)保健品/中醫藥:依據節氣特點(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推出養生方案和產品(如驚蟄疏肝茶、白露潤肺膏)。
(2)健身/生活方式:倡導節氣導引術(如八段錦、五禽戲)、調整作息飲食,契合現代健康需求。
5、文創與數字產業:節氣IP煥發新生。
(1)文創產品:開發節氣主題文具、手賬、飾品、家居用品等,傳遞文化美感。
(2)數字內容/游戲:創作節氣主題音樂、短片、紀錄片、游戲活動,擴大影響力。
(3)營銷節點:品牌借勢節氣進行社會化營銷,策劃話題活動(如#立秋的第一杯奶茶#),增強品牌文化屬性和用戶互動。
三、價值核心:超越營銷的深層意義
節氣商業價值的核心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普世智慧:
1、順應天時的生態觀:提倡尊重自然規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契合當代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2、和諧平衡的生活哲學:強調工作與休息、勞作與節慶、個體與自然的平衡,為快節奏社會提供精神慰藉。
3、民族身份的標識:是中華文明獨特性的重要體現,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
4、創新的源泉:為現代產品設計、品牌敘事、服務體驗提供不竭的靈感與差異化元素。
四、挑戰與未來:深耕文化,創新表達
1、挑戰:
(1)避免膚淺化與符號濫用:防止將節氣簡單等同于營銷噱頭,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
(2)平衡傳統與現代:在創新表達時,需尊重節氣核心精神,避免過度娛樂化或扭曲本意。
(3)地域差異的融合:不同地區節氣習俗差異大,全國性品牌需考慮普適性與地方特色的結合。
2、未來方向:
(1)深耕文化內核:深入理解節氣背后的哲學思想、天文歷法、農學智慧、生命觀,提升產品/服務的文化厚度。
(2)科技賦能體驗:利用AR/VR、元宇宙等技術,創造更沉浸式、互動性強的節氣文化體驗。
(3)全鏈路價值開發:從農產品溯源、生產加工、產品設計、營銷傳播到消費體驗,構建貫穿產業鏈的“節氣+”生態。
(4)講好中國故事:將節氣作為中國智慧、中國美學的載體,助力文化出海,提升國際影響力。
結語:
二十四節氣,這份流轉時光里的永恒智慧,其價值遠不止于指導農事。它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時令美學和強大的情感連接力,深度融入現代商業肌理。
挖掘“節氣中國”的商業價值,關鍵在于以敬畏之心傳承文化精髓,以創新之力激活時代脈搏。
當品牌真正讀懂這份“與天地共呼吸”的古老智慧,并將其轉化為滿足當代人物質與精神需求的解決方案時,節氣便不再是塵封的歷法,而將成為驅動商業創新、引領美好生活的澎湃動力。
— End —
來源/伊品鄉
鄉村品牌研究院鄉村經濟規劃師
致力于鄉村產業規劃、經濟業態設計與方案設計
→【 伊品鄉專欄 】
→【二十四節氣】
圖/來自網絡,侵刪
編輯/中農數創聯合設計分隊
校審/鄉村品牌研究院
鄉村振興,創意先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