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新月掛桑梢,夜風送來暑氣微。”歲月在不經意間走到2025年的7月25日,大暑剛過三天,便迎來一年中極為罕見的閏六月初一。
閏六月,好比老天的“加餐肉”,是農歷里偶爾才遇見的一道“隱藏菜單”。民間早有話說,“閏月羊不叫,閏月人不老”,仿佛這多出來的一個月,是歲月特意留下的喘息時光,讓人們在忙碌中多出一份寬慰,安然度過酷夏。
說到“閏六月”,可真是農歷里的一件稀罕事。平時我們聽慣了閏四月、閏八月,閏六月卻像天邊偶爾閃現的彩虹,不是常有的風景。所謂“閏月”,其實就是為了解決農歷和陽歷之間的時間差。每逢積攢到一定時候,便要插一個“閏月”,讓日子回歸應有的季節。
而閏在六月,正值仲夏與盛夏交織。古人稱六月為“大暑”,又有“小暑乘風,大暑通天”的說法。此時天熱氣盛,萬物正旺,是一年最考驗身體和心氣的節令之一。閏六月出現時,農田里早稻已黃,晚稻正青,家家的醬缸晾在檐前,瓜果菜蔬堆滿市集。祖輩們相信,閏六月能夠“延壽送福”,因為多出的這一個月象征自然的寬宥,也給農人多了一次收獲的機會。家中老人常叮囑:閏六月添壽菜,多添壽,多添福。“閏月不過老,添個夏天保安康”,一句生活化的話語,藏著中國人對節氣循環、安穩生活的樸素祈愿。
說到節氣民俗,有些趣事總是讓人莞爾。自古閏六有“新月不開燈,老人不剪發,小兒忌剃頭”的講究。民間傳說閏月里若“大喜大怒”,易沖命理之氣,主張:“平心靜氣,事緩則圓。”所以閏六月初一,長輩們總愛泡一壺菊花茶,慢慢聊一聊家常,勸兒孫千萬別急功近利,此心安處即為家。
詩人白居易《大暑睡起言志》里有句,“地爐夜溫茶香老,紅蠟光中小語新”,寫的是仲夏夜的安然。這也是閏六月初一的真味:在老時光深處,溫一壺月色,照一片安穩。
在中國人的廚灶邊,每一道菜都有它的“身份”。閏六月初一,老街小巷隨處飄出白菜卷、綠豆湯、蒸鱸魚的混合香氣。有人說:“過特殊的日子,吃就要吃得有意思。”今日這六道時令開運菜,正是“福滿一桌,安穩一夏”的好味道。
(一)絲瓜湯——清涼解暑的綠色祝福
閏月里,絲瓜正當令,翠綠的外皮、柔順的瓜肉,總讓人想到家里的小菜園。絲瓜寓意“清心寡欲”“連連好事”,在盛夏更是常見于餐桌。
家常做法:
取嫩絲瓜兩根,洗凈去皮切滾刀塊。鍋中加水,放入姜片、適量鹽,水沸后下絲瓜,煮至變軟,滴幾點食用油,調味即可。稍微撒點枸杞點綴,色香味全。此湯入口清甜,湯色碧綠,看著也涼快。
(二)荷葉糯米飯——荷香護體,福運連連
閏六月正是荷正盛放,池塘里的荷葉碧綠如蓋。包糯米飯,更有“荷包鼓鼓,福運成雙”的含義,是家中老人最愛的安康飯。
簡單做法:
糯米提前泡發,拌入臘腸丁、香菇、胡蘿卜丁,包入新鮮荷葉中,上鍋蒸40分鐘。出鍋后荷香沁人,米飯彈糯,有說不出的香氣。一口咬下,暑氣全消。
(三)苦瓜炒蛋——“苦盡甘來”的夏日寓意
苦瓜在盛夏成熟,是“苦中帶甜”的代表。老輩子講,夏天多吃苦瓜,心頭的“小煩惱”也能刷洗得干干凈凈。
家常做法:
苦瓜對半剖開去瓤,切薄片焯水,撈出控干。雞蛋打散,加點鹽攪勻。熱鍋下油,先炒蛋至微凝,再倒入苦瓜快速翻炒,加半勺鹽,出鍋前撒點蔥花即可。
(四)清蒸鱸魚——家和事順,安康吉慶
鱸魚有“廬廬歸家”的好彩頭。民間傳說,閏月吃魚主“年年有余”,鱸魚更適合家人團圓桌——象征平順和美。
簡單做法:
鱸魚收拾干凈,魚身劃兩刀,腹內放姜片、蔥節。鋪在盤中,淋點料酒,入鍋大火蒸7分鐘。出鍋后撤上蒸魚豉油和姜絲蔥花,熱油一潑,香氣四溢。
(五)豇豆燜面——節節高升、百事順遂
豇豆,民間又叫“長壽豆”,說的是日子像豇豆藤節節高、不斷頭。北方有“閏六月燜一鍋面,順順利利到年底”的風俗。
家常做法:
鮮豇豆掐段,用大火炒至斷生,加熟面條和清水蓋蓋燜熟,最后翻拌均勻即可。面條裹著豆香,每一筷子下去,都像咬住了長長的好運。
(六)綠豆湯——消炎解熱,清新透心涼
閏月天長日熱,綠豆湯是百姓飯桌上“消暑神器”。它代表純凈、安樂、心靜,是夏日不論南北都愛的好湯。
簡單做法:
綠豆洗凈泡水,大火煮開轉小火,豆粒酥爛即好。喜歡甜口的,可以稍加糖。喝上一碗,從胃里一直涼到指尖。
今日民俗宜忌詳解:3吃2不做,心安過閏月
閏六月雖貴為“加餐月”,但民間講究多,做得對才順風順水。今日老祖宗教我們的,不只是“吃什么”,更是“怎么安穩度日”。平心靜氣、順勢而為,才是安然過夏的訣竅。
【3吃】
- 吃時令瓜果:時令之物合天理。閏六月吃自家園里摘的西瓜、黃瓜、毛豆,既是順應節氣,也是在炎夏補水清火,讓身體和自然融成一片。
- 吃“醬香菜”:閏月里家家腌醬黃瓜、豆角,餐飯時舀一小碟,香味醇厚,是對田間勞動與耐心等待最樸實的致敬。
- 吃“團圓飯”:今日一家人圍桌而坐,哪怕只清炒幾個小菜,都象征團團圓圓,無論外面再熱,家中總有最舒服的“涼風”。
【2不做】
- 不貿然遠行:民間說“閏六月不宜遠途”,主要是夏季暑氣重、道路易生變故。長輩們常勸:有急事也要多加籌謀,出門不如守靜。
- 不辦紅白大事:老祖宗云,“閏月里辦大事,容易緣分不定”。婚喪嫁娶或重大決策,最好避開閏月,等到新月漸圓、氣候平穩時再說。
民俗的核心,其實是讓人在天荒地老中也能感受“人定勝天”的智慧。有的朋友疑問:這些講究還適合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嗎?其實,時令禁忌如同馬路上的減速帶,是為了提醒我們,快中有慢、熱中藏涼。
比如,閏月不宜剪頭發,其實是勸人慢工出細活,不要急于求成;不宜遠行,也是在“大暑難耐”時保護身體和精神的韌勁。懂得順應節律,是中國人穿越幾千年后,如今仍能在鋼鐵城市里收獲一份屬于自己的淡定和踏實。
閏六月初一,像一場時光饋贈的小假期,讓世上漂泊的人,都得以在盛夏里棲息片刻。無論你身處大城小鎮,或是異國他鄉,今日這份“安穩和順”,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應對酷暑、化解壓力的最好答案。
小時候,長輩總在飯桌前慢慢叮囑:“好日子要慢慢過,好菜要慢慢吃。”當年不懂,如今終知:節氣輪回,本就是生活的“調速器”。順著天時地利,惜福惜物,就是最地道的人生智慧。
萬千食材中,每一味皆季節的詩,每一餐皆親情的書。安穩地過好每一個“多出來”的夏日,并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送來的小確幸。哪怕再忙,也請在今晚,為自己和家人熱上一碗湯,端上一盤飯,慢慢體味“人在月下,心在家中”的溫暖。
讓我們順應閏月的新月之光,把一份吉利和順留在心頭,也許將來某個悶熱的仲夏夜,您會忽然想起,這一夜的窗外有圓月,有佳肴,有家人的笑聲,有歲月靜好。
“心有明月,何懼酷暑。”這小小的閏六月初一,祝你我都能安穩渡夏,諸事順遂。
你家那里的閏月,有什么特別的食俗或者有趣的老講究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說說你的故事,也許一張留言,就是一席夏夜清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