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簡介:丁學良,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1992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就職于哈佛本科生院(Harvard College)、澳洲國立大學亞太研究院(RSPAS,ANU)、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等。
我們中方投資考察隊赴歐洲中部,選擇在6月成行是年初決定的,恰好在歐洲碰上一件與考察項目相關的全球大事--北約在海牙舉辦峰會。特朗普親自來了,盡管提前離會,因為以色列和伊朗的武裝沖突,美國要介入。這次峰會上的兩個正式承諾引發全球熱議:北約成員國宣布將把各自的GDP百分之五用于防務。因為有此重大進展,特朗普宣布在他的任期,美國將繼續保持在歐洲的駐軍,信守北約集體防務的第五條,任何成員國若受到外國侵犯,美國將武力介入防衛,我們在歐洲聽到的反響,其中有幾點涉及大中華圈兩岸三地與歐洲的交往,我將在幾篇評論里細說中歐之間的矛盾與合作。特別是為什么北約峰會上,主要智庫宣稱「中國對北約發出了生存危機的挑戰」?這是一句狠話!
▲2025年6月,丁學良教授參訪位于格魯吉亞的斯大林故居(程家茂攝)
俄利用格魯吉亞繞制裁
首先要解釋我評論里用的地域名「中歐」。這大一片區域在冷戰期間,或是蘇聯的衛星國,或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當年國際媒體和學術界對它們有兩個稱謂:CentralEurope,EasternEurope。像我們這些在中國內地受教育的青年者,并不清楚兩個措詞之間的區別。直到1985年秋季在美國讀社會理論的博士課程班上,有一位來自波蘭的學生,老是聽到我們在討論時用「東歐」的措詞,就拉下臉慎重相告,他們非常不樂意被稱為「東歐」,那意味著他們祖國是附屬于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他們有意識地自稱為「中歐」,表示他們祖國是處于西方和東方之間的中間橋梁,拒絕承認僅是莫斯科霸權手里的棋子。所以我們這次考察過程中,隊員都有意地用「中歐」稱謂與當地政商界交流,沒有發生尷尬場面。
整體而言,目前的中歐又一次在東西方之間掙扎,類似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同之處是新增了一大要素,現在的東方不僅僅包括俄羅斯,還包括中國,主要是雙邊貿易的不平衡和關鍵技術領域的潛在風險,西方是指北約、歐盟、美國。這種態勢在中歐國家表現為既有上層的競爭,也有基層的分派。在政界,執政黨和在野黨或偏好東方或偏好西方,但并不百分百地選邊站。比如,在斯大林的祖國格魯吉亞,長期執政的Georqian Dream黨,樂意與俄羅斯多一些合作,然而卻不愿意恢復兩國正式邦交。
其主要動機是政府看到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許多商貿渠道要借助格魯吉亞彎道延伸,與中國產品通過東南亞轉售北美類似。相當程度上得益于此,格魯吉亞近年進出口貿易興旺,GDP年增長率超過10%,全國幾個主要城市俄羅斯游客紛紜。執政黨偏好俄羅斯的隱秘動機,據反對派人士說,是因為當政者在俄羅斯有自己的商業利益。這兩國在蘇聯時期是同一個政府治理,70年里各種聯系像毛細血管無慮不在。俄羅斯利用格魯吉亞繞開西方的制裁,早年形成的毛細血管提供了許多方便。莫斯科回報該國當政者,給予商業利益在俄羅斯的擴展優待,合乎情理 。
反對派多年輕人大學生
反對派勢力以三大理由論證為什么必須抵制俄羅斯對該國的多方影響和控制的企圖。
第一,蘇聯解體后,莫斯科發動了對格魯吉亞的三次特別軍事行動,切割走三個地區,阿扎爾、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占該國全部領土的將近五分之一。雖然阿扎爾地區大體上被格魯吉亞收回,后兩個地區卻拿不回來了。莫斯科在那兩個地區還成立了兩個所謂的獨立共和國,卻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法律承認。
第二,格魯吉亞已經得歐盟的候補成員國資格,要繼續遵照歐盟的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治理標準,努力改革向前進。基本建后,才能成為正式成員。一旦加入歐盟,就能得多方面的資助。該國更繁榮的未來不是要向俄羅斯靠攏,而是要與西方接軌同行,這是大部分民眾的共同意愿,執政黨也沒有斷然否定,卻盡量拖延。
第三,當年在莫斯科的統治下,格魯吉亞人損失慘重。僅僅在1942至1952年間,根據克格勃系統的資料,格魯吉亞境內至少有5000人以反革命罪被槍決、19萬人被流放,許多家庭都有一本血淚賬。
反對派勢力在民間的支持力度很大,盡管他們還沒有組成一個堅強的政黨聯盟。自2024年10月Georgian Dream 黨又一次獲得國會大選的多數票繼續組閣,民間抗議從未斷絕,指摘執政黨選舉舞弊。我們考察隊在現場觀察,每晚都有一群民眾,幾十人至數百人不等,步行至國會大樓抗議。進行者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和大學生,戴著口罩保護自己。他們揣帶的標語除了涉及國內問題,最多的是聲援烏克蘭譴責俄羅斯。我們被路邊民眾告知,幾個月來,每晚一到那段時間,警車就開到通向國會大樓的街道兩旁執勤。幾小時內,我們沒有看到警方發生任何暴力沖突,這透露出該國政治生態并沒有嚴重敗壞。
當地民眾對中國人很友好。聽說我們考察隊成員來自上海、深圳、香港等沿海城市,有些民眾說他們的商貿與這些城市有交往。甚至有民眾能夠說一些漢語,得益于在中國的學習經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眾告訴我們,被俄羅斯扶植起來的那兩個所謂的獨立共和國,北京沒有給予承認,所以格魯吉亞民眾認為中國是友好國家。幾十年的國際經歷反覆教育我,一個國家政府的外交政策,對該國公民在相關的外國經商、學習、旅游、有全面影響。我一直提議,中國政府可以在非重用的領域,對陷于困境的烏克蘭提供一些人道資助。若此,中國公民以后去該國經商學習,會得到相應的善待,我1980年代尾在中歐作調研,發現烏克蘭人民與中國人民有某些相似的經歷,對中國人很友善。
在格魯吉亞現行法規和政策之下,中國公民去那里經商留學途徑順暢,香港居民持特區護照更受歡迎,我兩次獲免費招待稀有的Chacha白蘭地。中國人辦理長期居住身份,門檻也不高。兩國已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加上該國的其他幾個好條件,如多元文化、族群關系平和、歷史文化遺產豐富(該國是全世界第二個信奉基督教的王國、僅晚于鄰國亞美尼亞十幾年)、物價較低、房地產待開發、氣候舒適(日照時間長、溫度不高)、利于療養、食品優質多樣、交通便利,適合華人去發展。如果該國能順利加入歐盟,就可以為華商進入歐洲市場開辟又一個通道。
目前的伊朗危機為格魯吉亞增添了新的比較優勢,過去幾十年,中國在伊朗投資甚多。假如以色列和美國繼續對伊朗尚存的核設施和導彈基地,進行時不時的轟炸,伊朗在國際貿易上的相對價值就會嚴重受損,即便該國具有豐富的能源。地理上格魯吉亞一邊臨近伊朗,另一緊挨黑海,能夠為中國提供三個方向的貿易通途,向歐洲、向西亞、向中亞。后兩個區域在歷史上一直是國際通商的串連環節。
至于黑海,戰略地位更不可低估。在目前俄羅斯與歐盟的抗衡中,雙方都力圖對黑海有更大的控制力度(The Black Sea Has Become the Fulcrum of Europe's Security, CElP EuropeResearch Note:19june 2025)。2022年之前,中國已經與烏克蘭達成初步協議,由中方投資烏克蘭的黑海畔交通設施,作大規模升級,遺憾的是俄烏戰爭使該方案落空。如果中國能夠通過與格魯吉亞的合作,把目前該國對華開放的港口Anaklia作現代化改建,獲取通向黑海的寬廣途徑,對中國在這個戰略要地的長期影響力,將是大增補。
香港宜引入當地葡萄酒
我們考察隊里至少有兩位成員,準備在格魯吉亞投資葡萄酒莊。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該國是全球最早的葡萄酒釀造地區,始于8000多年前。歐洲已經有公司置下該國歷史悠久的幾家酒莊,分別用兩種方法釀酒,傳統的格魯吉亞法和現代歐洲法。我非常期待,中國商家能夠在格尚未大漲之前,盡量從格魯吉亞各酒莊購買品種多樣的葡萄酒,存放在當地酒窖里,熟成之后運到中國銷售。據我讀到的報道,在2018年之前,香港已經取代倫敦成為全球葡萄酒銷售的第一中心。不知道新冠疫情之后,香港是否保持這個地位。無論如何,香港商家應該關注格魯吉亞葡萄酒,它們風格獨特,價格合理。作為全球銷售中心,香港理應拓展遠近市場,讓大中華國民眾享受全世界最古老的葡萄酒釀造地的產品。過去幾十年間我在香港只碰上兩款格魯吉亞酒,實在遺憾。目前該國佳釀的首個出口地是俄羅斯,只要香港努力,亞洲能夠取代俄羅斯。
作者授權發布,原載于《信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