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有一個話題比較火,那就是針對在香港開戶買賣股票的大陸人士,國家開始征稅了。
目前是按個人所得征稅,年度累計之后如果是盈利的,那盈利部分繳納20%的稅,年度累計如果是虧損的就不交稅,但虧損不會疊加到下一年度。
一直虧錢的人就不提了,這一條和他們沒關系,零收益乘多少稅率都是零,對虧損的人不征稅。
但對于能在股市賺錢的人來說,如果是高頻買賣,有時候虧有時候賺,總體賺錢,那這條納稅規則就很厲害了,因為匯總只以年為單位,你要是過去幾年虧了,今年賺了,總體是平的,那你反而要繳納很多稅。
在中國大陸買賣股票和在香港買賣股票,從來都是不納稅的,賺多少錢都不用納稅,只有老老實實拿著股票等分紅反而是納稅的,所以很多人對炒股賺錢需要納稅很陌生。
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是美國人來香港買股票,賺錢了,也要交稅嗎?于是就去查詢了一下。
答案是要交稅,而且要交很多,比我們這個新政策要多很多。
要了解這個,我們首先要了解美國人炒美股賺錢了,要交多少稅。
美國的稅務規則是非常狠的,可不止美國公民有納稅義務,法律規定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在美國居住滿183天的外國人,都視為美國稅務居民,在全球所有的收入都視為美國的收入,都需要依法納稅,包括股票投資收益。
買賣股票的資本利得,美國直接視為類似于個人收入一樣的存在,收取的稅率是10~37%,稅務局會把這個資本利得直接疊加在你今年獲得的所有收入,比如稿酬、工資、兼職收入、彩票收入等等之上,超過一定閾值就會直接按37%征稅,基本上你投資規模大一點就會觸發這條,因為這玩意是疊加在你本身的工資收入之上的,不是拉出來單獨計算,對那種本身工資都能觸發最高檔稅率的人來說,炒股掙1塊錢都能按最高稅率納稅。
但如果是長期投資,也就是持股一年以上的,那么這部分資本利得的最高稅率可以單獨按20%計算,算是給了一定減免。
這條規定覆蓋全球,美國稅務居民在全球獲得的所有收入都需要向美國稅務局納稅,不僅僅是在香港買賣股票獲得的股息和資本利得。
美國和世界各國都簽了稅務協定,包括中國在內,這些收入數據都是共享的,跑不掉。
不過作為稅務協定的另一面,各國各自管轄本國稅務居民的稅收,也就是美國股市不對非美國稅務居民征稅,只是把信息共享,讓具備管轄權的國家來征稅。
簡單的說,中國公民或者日本公民如果在美國買賣股票賺錢了,美國政府是不收稅的,而是由中國政府或者日本政府來收稅,美國提供這些國家居民的盈利信息,以此來換取這些國家不對美國稅務居民征稅,且對美國提供這些美國稅務居民的盈利信息。
不過也不要覺得這個稅很可怕,因為這個稅只是稅率看起來嚇人,但大部分美國人或者說美國資金都不交這個稅。
因為根據美國稅法規定,這個資本利得的稅基計算,只有在股票賣出的那一刻才會開始。
道理也很簡單,股價每天都是在波動的,不可能每天算一次資本利得,股票目前的賬面盈利多少都是暫時的,未來完全可能虧回去,所以當然要按照賣出的那一刻落袋為安了,然后再開始納稅。
如果賣出是虧損的,美國稅務局也是只年度累計,不會跨年度疊加繼承。
這個規則對于美國人來說一樣是不劃算的,如果頻繁買賣鐵定是血虧的,收稅就被收死了。
所以美國人買的股票,那是能不賣就不賣,巴菲特說不想持有10年的股票你就一分鐘都別持有,另一個原因是只要你持有了1分鐘就開始納稅了,但如果你持有10年或者更久,無論賬面賺多少錢,都是免稅的,只要不賣就一直免稅。
美國很多大公司的創始人,他們的財富都以自己公司的股票作為形式進行體現,自己不到萬不得已缺錢的時候都不會賣股票。
因為不賣股票就不需要交稅,賣了股票就要交稅,自己的原始股成本接近于零,一旦賣出納稅極為恐怖。然后賣了股票之后自己也沒什么其他資產好買,動不動幾百億美元的錢不可能去買房子,還是要買各種股權,一買一賣憑空兩三成的財富就人間蒸發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或者特別有必要,堅決不賣股票去買其他的,他們說賣一點股票去改善生活那大多數情況都是真的如此,不是空話套話。
這道法律為收稅而生,但從制度上鼓勵了美國股票的長期持有,杜絕了頻繁買賣。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這樣,對本國居民賺錢了不收稅的反而是罕見,不管你是買賣房產還是股票,還是其他什么形式的賺錢,都算資本利得收稅而且稅率很重。
中國這次的新規我看了,是針對境外所有的股票盈利進行征稅,也就是說不止是針對港股的,在美股買賣盈利的也要交稅,只要賣出且當年累計有盈利那就會納稅,所有的信息美國稅局會根據兩國稅務協議直接共享給中國稅局這邊的,不可能跑得掉的。
在美國股市炒股,如果是美國公民或者美國綠卡所有者或者每年在那里呆夠183天,那就會被美國稅局收稅,如果都不是那算外國公民,可以不納稅,但美國稅局會把你的信息共享給對應國家的稅局,讓他們來收稅。
除了中美稅務協議,中國還和這世界上很多很多的國家簽了稅務協議,基本覆蓋全球,覆蓋率不比美國差多少,只是以前不執行收稅而已。
這次一收稅,態度也很明顯,那就是利用稅率差距把資金驅趕回國,對A股顯而易見是利好。
本周A股橫盤,圍繞3500點進行了上下1%左右的震蕩,完美符合上周末的預期。
至于具體為什么,我上周末已經說過了,今天不再贅述。
這周我看到有言論說一周沒漲,沒意思,對這種言論我非常的無語。
3500點對A股有什么意義,我之前說過了,在這種歷史級點位,橫上了接近2周來來回回的竄,你的想法不是為什么沒漲,而是為什么沒跌。
這么反復震蕩磨損之下,3500點已經毫無威懾力了,也已經沒資格說是壓力位了,在這里晃悠2周的結果就是這里被降級成了一個普通點位。
這么搞所圖甚大,雖然我上周說過了但我這周還想強調一次,目標絕不止是3500,甚至遠遠高于3500,才會費這種勁去把3500給進行如此磨損。
4000點起步,一點不夸張,這絕對是目標。
當然目標歸目標,能不能做到是另一碼事,不過從最近的形勢來看,我覺得國家隊也有能力做得到。
從4月份貿易戰開始到現在,有已經連漲3個月了,而且是那種不回頭的單邊上漲,每周只有橫盤或者上漲兩個選項,雖然漲的慢,但一直漲個沒完,只要特朗普不發關稅戰這種級別的大利空,那A股就一直漲。
對那些說只漲指數的人,我上周也說過了,既然你都知道是只漲指數了,那你就買和指數有關的唄,漲的慢但是穩啊,要是分散到五只八只股那就更穩。
至于下周怎么樣很簡單,除非特朗普再開關稅戰級別的超大利空(按直接跳過3400橫盤跑去3500橫盤的激進走勢來說,可以直接認為國家隊判斷是沒有),否則就只有漲和橫盤兩種走勢,沒啥好說的,慢慢等即可。
然后說一說比亞迪和創新藥,從這個案例討論下什么樣的股才值得買。
以比亞迪為例,過去幾年的大龍頭,最近跌了些。
跌的原因顯而易見,汽車行業爆發的價格戰,內卷極其嚴重,基金擔心汽車行業陷入前幾年光伏行業的慘劇,被價格戰打的叫好不叫座,市占率高到幾乎統一地球,但全行業虧損累累。
光伏股價跌成什么樣大家都看的到,已經跌成了很多基金的心理陰影,現在這些基金聽到價格戰就害怕。
汽車行業出現這樣的事情,基金當然怕。
當然汽車行業和光伏也不太一樣,汽車是有品牌認知度的,價格戰的破壞性會被削弱一部分,不像光伏行業純粹的只認性價比,毫無品牌忠誠度。
但那也只能抗住短期,如果價格戰長期持續下去,結局不會和光伏有什么差別。
而在這輪汽車行業價格戰的輿論風暴里,比亞迪是風暴中心,這就是最近為什么比亞迪回調的原因。
從整體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年增速超30%,這依然是一個黃金行業,代表你只要達到行業平均就能做到30%的業績增速,這可以對應一個很高的估值水平。
但這個30%的業績增速指的是銷量,不是利潤,如果狂打價格戰自己削掉了利潤,那完全有可能銷量增長30%,但利潤暴跌甚至變負,曾經的光伏行業就是這樣。
現在國家出手全面遏制內卷式價格戰了,光伏行業已經被宏觀調控了,所以汽車行業的價格戰理論上不會打多狠。
在這種預期下,比亞迪最近才“只跌這么點”。
不要覺得比亞迪最近跌的多,如果不是因為國家很明確的出手進行了宏觀調控,比亞迪最近跌的絕對不止是這么一點,基金完全有可能把光伏的K線直接復制過來。
當然這個國家干預的效果到底有多好,那不好說,因為沒有先例,所以對比亞迪更多的是觀望。
但不管怎么說,之前的比亞迪估值,是建立在整個行業年增速超30%,而比亞迪是行業龍頭,兩個疊加起來才給了比亞迪這么高的估值,才讓比亞迪漲了10倍。
之前的比亞迪雖然價格高,但并不是虛高,哪怕漲了10倍也不算高,因為確實值這個錢,有業績增速的預期作為支撐。
但現在這個價格戰一打,那就不好說了,之前的業績預期要存疑,而之前的股價是各種預期全拉滿的,現在一旦有部分存疑,那股價就得回調一下。
至于什么時候才能重回巔峰繼續上漲,很簡單,市場解除了對價格戰削弱比亞迪利潤的悲觀預期就可以了,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比亞迪的財報,要歷經1~2個季度左右的財報,市場才有可能形成共識,那就是價格戰的陰影過去了。
在此期間,比亞迪不太可能像之前那樣的持續上漲,直到有充分的證據解除了市場對價格戰的擔憂。
其實我覺得比亞迪應該是沒事,但要讓市場相信,需要證據,個人態度無足輕重。
然后就是本周暴漲的創新藥股票,漲幅堪稱可怕。
從比亞迪的例子大家就看出來了,你要買入一只股票,必須知道這只股票漲的時候為什么漲,跌的時候為什么跌,至少理由得找得到,然后不僅要邏輯自洽,而且還能預測未來,也就是當你認為的漲跌理由消失的時候,股價有沒有出現對應的波動。
創新藥就不符合這個條件,雖然創新藥是標準的藍籌股,是標準的價值投資,但我從來不碰,因為我不知道創新藥的某家公司漲為什么漲,跌為什么跌,這東西都是和科研進度掛鉤的,極度專業而且私密,非業內人士難窺全貌。
我對創新藥股票的漲跌,要到漲完了跌完了才能從別人那里知道原因,而且我甚至沒有能力分析判斷別人給出的原因是真是假,有沒有以偏概全。
類似的虧我以前吃過不少,后來就堅決不碰自己搞不清楚漲跌原因的股票了,否則只能無腦跟風,最后進退的毫無章法,買賣基本靠蒙。
所以創新藥漲再多我都不眼紅,那是別人該賺的,高潮時跟風是絕不會跟風的,低谷時抄底我也不去。他們有能力賺這個錢,我沒有,我只去賺自己能把握,看得懂的錢。
今天大概就說那么多,其他的下周末再說。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