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在巴中兩國深化雙邊關系之際,巴西財政部表示,巴西將在中國設立一個稅務咨詢辦公室。安徽大學拉美研究所所長范和生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表示,這既是巴西應對特朗普關稅的“防御性舉措”,更是布局后美元時代供應鏈的戰略進取,同時折射出全球南方國家尋求“去風險化”的集體趨勢。】
路透社援引一份總統令草案稱,巴西將在北京設立這一辦公室。同時,相關籌備文件提到雙邊貿易“日益復雜”,以及加強稅收和海關事務合作的必要性。
報道說,巴西財政部表示,稅務咨詢辦公室或專員通過交換關鍵信息來打擊稅務和海關違規行為,在國際合作中發揮“戰略作用”。他們還為外國投資者和海外公民提供有關巴西法律的技術指導,幫助提升法律確定性和營商環境。
關于此時在華設立稅務咨詢辦公室的原因,雖然巴西財政部否認與貿易戰背景有關,稱此舉并非出于政治考慮,早在2023年巴西就進行了相關討論,自今年1月6日以來,已有多個部門參與了相關技術審查。但報道認為,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加劇全球緊張局勢的背景下,此舉凸顯巴西越來越重視與其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系,以及在稅收和海關問題上加深合作的必要性。
在范和生看來,巴西選擇在中國設立稅務咨詢辦公室,是當前國際經貿格局加速重組中的一個戰略節點,其背后交織著經濟邏輯與地緣政治考量,也折射出全球南方國家尋求“去風險化”的集體趨勢。結合當前中美巴三邊關系的變化,這一舉措至少包含三重深層意義,同時為中巴合作開辟了更具韌性的前景。
首先是應對全球貿易規則重構。一是強化貿易效率,減少對單一市場的系統性依賴。中國連續15年作為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2023年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雙邊貿易額達388億美元,占巴西總貿易額的26.8%。而美國雖為巴西重要投資來源國,但貿易占比逐年下降——2024年美巴貿易額僅920億美元,不足中巴貿易一半。稅務辦公室通過簡化清關流程、協同打擊偷漏稅,可進一步壓縮貿易成本,鞏固中國作為巴西出口“壓艙石”的地位,實質是在加速“去美國中心化”;二是對沖特朗普關稅威脅,以多元合作緩沖政治風險。特朗普7月初威脅對巴西加征50%關稅,并以司法問題要挾盧拉政府。巴西迅速以設立駐華稅務機構回應,傳遞出清晰信號:不會因美國壓力犧牲主權,且已備好替代性合作網絡;三是服務南美一體化戰略,賦能區域供應鏈重構。該辦公室不僅是雙邊機制,更為巴西推動的南美基礎設施聯通計劃提供支撐。中巴7月初已簽署備忘錄,聯合研究連接巴西農業腹地(馬托格羅索州)與秘魯錢凱港的“兩洋鐵路”。未來該鐵路若建成,將縮短巴西農產品輸華12天航程。稅務協同可優化跨境清關效率,使巴西從“中國–南美物流樞紐”定位中獲益。
其次是在動蕩體系中構建“穩定極”。一是強化與中國的合作。在數字經濟、跨境投資和國際稅收規則(如OECD/G20稅改方案)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巴西通過設立稅務咨詢辦公室,旨在加強與中國在稅收信息交換、反避稅協作和海關合規方面的合作。此舉既是對國際稅收透明化趨勢的適應,也隱含著對跨國企業(尤其是中資企業)在巴西投資活動的規范訴求。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中國連續多年是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而巴西對美貿易占比僅約15%。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關稅政策(如鋼鋁關稅、301條款關稅)加劇了全球供應鏈波動,巴西通過深化對華合作,尤其是強化稅收協調,可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的連帶風險,增強經濟自主性;二是提升營商環境吸引力。稅務咨詢辦公室不僅服務于巴西政府監管,還為巴西企業提供中國稅法指導,幫助其規避合規風險。這種雙向技術協助有助于提升巴西在中企海外投資中的競爭力,與東盟、非洲國家形成差異化優勢。三是地緣經濟戰略布局。在金磚合作框架下,巴西與中國在稅務、海關領域的合作可能成為“去美元化”試點的一部分。通過人民幣結算、稅收協定優化等,巴西或試圖減少對美元體系的依賴,這與拉美國家近年推動的區域金融合作趨勢一致。
最后是折射出全球南方國家尋求“去風險化”的集體趨勢。巴西此舉超越了傳統的資源互補模式,通過植入制度性基礎設施(稅務辦公室)構建持久合作框架。這反映了全球南方國家的共性訴求:一是規則制定權爭奪。新興國家不再滿足于被動接受西方主導的貿易規則,而是通過雙邊機制輸出本國標準(如巴西海關程序);二是去武器化依賴:美國將貿易關稅“武器化”促使各國加速構建替代性通道,中巴模式可能被印尼、南非等資源國效仿;三是陸權復興信號:兩洋鐵路與稅務協作結合,凸顯陸路物流鏈正在挑戰傳統海運霸權,重塑歐亞–南美貿易軸心。
此前,在“對等關稅”90天豁免期臨近之際,特朗普陸續致函多國領導人,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其國家商品征收新關稅,并警告不得規避或報復。7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布致巴西總統盧拉的信函稱,自8月1日起對從巴西進口的商品征收50%關稅,同時要求巴西政府停止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司法調查。
7月17日,盧拉發表公開講話稱,巴西不接受特朗普利用關稅進行勒索,巴西社會各界將團結一致捍衛巴西主權。晚些時候盧拉表示,巴方正同美方進行談判,若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改變想法,當巴西予以回應時,雙方“關稅戰”或將打響。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對于巴西與中國的合作有何影響?范和生從短期和中長期角度進行了分析。
范和生稱:“若美國持續推行保護主義,中巴合作可能從單一商品貿易轉向標準互認、數字稅務(如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監管)等規則層面。例如,巴西或借鑒中國‘金稅工程’經驗,推動國內稅收數字化改革,而中國則借此擴大技術輸出影響力。”
同時,范和生還指出,中巴合作也面臨一些潛在挑戰與風險:一是巴西對華貿易逆差可能引發產業保護主義,需通過投資協議(如基建合作)平衡利益;二是美國壓力,可能迫使巴西在中美間權衡;三是技術壁壘,中國在電商、金融科技等領域的規則與巴西本土法規存在沖突,需通過稅務合作逐步協調。
范和生認為,中巴未來合作的關鍵方向是數字稅務合作:一是針對跨境電商、平臺經濟等新興領域,建立數據共享機制,防止雙重不征稅協定漏洞;二是綠色關稅協同,在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環保關稅問題上,巴西可借鑒中國經驗,同時推動對華清潔能源技術出口;三是區域一體化紐帶,以稅務合作為支點,推動巴西加入RCEP或“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增強全球南方合作話語權。
“總的來說,巴西在華設立稅務機構,既是應對特朗普關稅的‘防御性舉措’,更是布局后美元時代供應鏈的戰略進取。中巴合作已從‘資源換資金’升級為‘制度互聯互通’,其韌性在于用基建硬聯通與規則軟聯通,替代單一市場依賴。盡管美國施壓可能短期加劇,但巴西的地理位置(連接大西洋–太平洋)與資源稟賦,賦予其成為‘南美中國走廊’的不可替代性。當發達國家大行保護主義之際,中巴正書寫一種新的答案:全球南方合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新全球化秩序的基石。”專家總結稱。
巴西是首個同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中國家和首個將雙邊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拉美國家。中巴建交50年來,兩國合作“下至大豆、上達太空”,領域廣泛,內涵豐富,成果豐碩。去年11月20日,中巴兩國正式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標志著巴西成為該倡議的正式成員。??
巴西總統盧拉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巴西視中國為政治伙伴、經濟伙伴,也是這個動蕩世界中的重要戰略伙伴。”他說:“巴中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兩國不僅是政治、經濟和戰略伙伴,還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共同推動者。巴西期待通過更加開放的合作機制,與中國一道開創和平、繁榮與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小程序上線啦,歡迎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