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98年男生自己種菜,跨省在南京擺攤賣菜賺錢的一天!”最近刷社交平臺時,你是不是也被這樣的視頻吸引。憑借記錄跨省擺攤賣菜的日常,自媒體博主@fly—凡(飛凡同學)意外走紅,成了不少人手機里的 “生活觀察家”。
7月20日下午,紫牛新聞記者來到南京市雨花臺區七彩星城的地下通道旁,跟隨視頻創作者李飛凡體驗了他擺攤賣菜的日常一天。
35℃的溫度,
1個小時不到售賣一空
7月20日下午2:00,紫牛新聞記者準時出現在南京市雨花臺區七彩星城的地下通道。遠遠就看見李飛凡拉著一輛露營車——這是他擺攤的全部“家當”。裝菜的筐子一擺,簡易卻整齊的攤位就有模有樣了。
攤位剛掰好,就有顧客湊上來問:“今天有什么新鮮菜不?” 菜攤上的黃瓜帶著頂花,豆角泛著嫩綠,貝貝南瓜圓滾滾地臥在筐里……每一樣都是李飛凡清晨從菜地里剛摘的,不過十分鐘,小小的攤位前就排起了隊。
頂著35攝氏度的高溫,汗珠順著李飛凡的額角往下淌,他卻顧不上擦,忙著給顧客稱菜。不到半小時,大半筐蔬菜已見了底;一個小時剛過,菜攤基本售罄。顧客邵女士告訴記者:“我是刷視頻看到他的,前段時間剛好我孩子高考,正好過來給孩子買點新鮮蔬菜吃?!?/strong>
銷售到后期,邊賣邊送已經是常態。不少慕名而來的顧客沒趕上趟,李飛凡總會笑著往他們手里塞上點東西:“不白來,不白來,帶點嘗嘗鮮!” 熟客李先生指著真空包裝的菱角菜說:“我過來買過三次了,里面有個菱角菜我不常吃。”菱角菜是李飛凡菜攤的特色菜,都是他采摘好、處理好,并真空包裝好的。遇到不認識這菜的顧客,他還會貼心地解釋怎么烹飪,并且附贈小辣椒作為調料。
簡易菜攤
李飛凡告訴記者,每周日是他固定出攤的日子。周日早上一般六點不到就得去菜地摘菜、分揀、打包,再開一個多小時的車跨省趕來南京。菜價多按斤算,像剝好的毛豆這類打理妥帖的,就按5元一包售賣。除了蔬菜,他攤位上的魚、蝦、黃鱔也都是自己下網捕撈的,十分新鮮。
利用周末時間,
南京馬鞍山兩邊跑
1998年出生的李飛凡,今年27歲,家在安徽馬鞍山丹陽鎮,平日里他在南京從事拍攝剪輯工作,過著周一到周五扎根都市、周日返回故鄉的雙城生活。
“其實從去年秋天就開始種菜了,草莓、薺菜、蘿卜…… 樣樣都試著種了些。” 李飛凡笑著回憶起與土地結緣的情況,一開始是跟母親一起種植一些葉菜。家里人也比較支持他,“自己家里吃得也挺高興,反正也算是勞動了?!?/p>
今年菜園迎來豐收,地里的作物長得格外繁茂。“今年種得實在太多了,周日回南京時就想著順帶捎些過來賣掉。”這個簡單的念頭,讓李飛凡開啟了擺攤賣菜的新體驗。
擺攤賣菜
最初只是打理自家菜地,后來他又盯上了外公家的院子。今年2月份前后,李飛凡花了一個月的周末,才把荒蕪的院落收拾得有模有樣?!拔抑芰苋栈厝シN了菜之后,周一到周五我外公澆水,然后家里面我媽給我去澆水,工作日就是他們幫我打理一下?!?/p>
談到擺攤的收入問題,李飛凡表示:“第一次收入的話其實只有二十幾塊錢,現在漸漸的到兩三百,稍微多一些。最近大家都比較熱情,買的人很多,基本上拿過去就賣掉了?!?/strong>
未來想做個家庭農場
擴大規模
每周五的夜幕剛為南京罩上薄紗,李飛凡便已踏上歸途,朝著老家的方向奔赴;待到周日天剛蒙蒙亮,他又忙著鉆進菜地采摘新鮮蔬菜,隨后帶著滿筐的綠意與生機返回南京。這樣的固定動線,他已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小半年。
談及未來的計劃,李飛凡說:“如果后期能做起來的話,其實可以做類似于家庭農場那種形式?!?/strong>
二號菜地的開墾
作為種植新手,他坦誠道:“我是個新手,只能說以質取勝,因為還沒有人家種得那么高產?!?/strong>目前,飛凡農場的規模不算大,大約只有七八分地,產出的蔬菜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他正慢慢尋覓新的菜地,如今二號菜地已經順利開墾完成,首批蔬菜也已栽種下去,朝著豐收的方向生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