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出相”榜題銅鏡 李宇濤藏品二郎出巡花錢 心心藏品榜題“二郎”花錢 泉水閣藏品
2、二郎神何以護國
大致的推導思考維度有:
1、十國之爭
所謂五代十國,五代是指北中國五個前后更迭的朝代,他們大體是前后關系,而且大體是天下共主。但是十國卻不同,十國存在在南中國,他們彼此錯落,總體上是并列并存,所以彼此的競爭關系就更加激烈。所以為了維系生存,增加內部凝聚力,十國之間互相整理激發尊崇具有自身鄉土歷史文化淵源的本土神靈,也是一種必然。這也就是吳越之伍子胥,蜀地之二郎神,于五代得到尊崇的基本理據,同類的還有南吳所屬廣德地區的祠山張王信仰,吳天佑十年(913),廣德被圍,城內馬上就祈禱張王保佑,果然敵騎就忽然離開撤圍了。因為沒有比五代十國這種激烈的多元競爭中,各地僭王對未來天命能落在自己政權的期盼更為激烈,人民對自己茍全性命于亂世的念頭更為強烈的了。
那么,別的地方的神靈能夠保佑自己的政權嗎?別的地方的神靈能夠保全自己的人民嗎?假設吳越國與蜀國開戰,伍子胥會保佑蜀王蜀民嗎?呵呵。除非你這個神靈在彼時已然超越地區概念而成為全域大神,比如關羽、真武、觀音等等。
由此,一旦二郎神最終成了全域大神,他在宋代是護宋,在金代則護起了金。他可以幫宋廷抵御西夏,北抗大金,但是,在金代的話語中又護起了金(金泰和丁卯(南宋開禧三年1207)山西平定治西鎮的《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記云:護國安民,唯神者也),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2、橫死作祟
中古之世,夭折橫死之名人成為厲鬼作祟,且民眾尊崇供奉血食之后,厲鬼就能轉害為惠,保護當地人民政權,這種觀念日趨繁盛普及。著名的比如關羽,鐘馗,趙玄壇。而伍子胥不僅橫死,而且冤死,所以被吳地祭祀,得以護佑吳越。而二郎神同樣是夭折而死,所以水滸中稱短命二郎。所以蜀地人民同樣祭祀尊奉,得以庇護蜀民。這跟橫死的關羽一樣。北宋張商英為山西當陽玉泉山撰《元祐初建關三郎廟記》載:“李冰治水患,廟食于蜀之離堆,而其子二郎以靈化顯。“
二郎花錢 吾道鼠藏品 老趙舊藏
3、真假神跡
那么,最后,蜀地與南吳、吳越都納入了大宋版圖,既然作為地區保護神的二郎神、張大帝可以成為全國大神,作為同樣地區保護神的伍子胥為什么沒有能夠成為全國大神呢?這個問題十分有趣,也很復雜,也許有人會說,大概是因為伍子胥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事跡清晰,被各方充分運用的空間很小。而二郎神的定位十分巧妙,你說他是真有其人嗎吧,其實也禁不起推敲,但是你說他是純粹杜撰吧,人家的父親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所以就在如此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間,各方都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運用,特別舒服。
但是這個邏輯也不能完全覆蓋。因為同樣是真實歷史人物的關羽,一樣被各類宗教與文化勢力所借用發揮,事跡被寄托衍生無窮,而且成為頂流大神。
4、水鄉水神
十國之地,多處江南,水利為生存之重,水系發達,所以吳越之保護神伍子胥,八閩之媽祖、蜀地之二郎神,都為水神。不僅助力水利,旱澇均衡,兼護航運水路。
5、城隍勃興
唐代以來隨著城市文化的興起,市民社會的發展,類似城隍神的概念逐漸豐滿成熟,而五代宋時期,城隍土地神又逐漸人格化,具體為不同的英靈,而不拘泥于虛幻神格或者局限在某一神之上。原先護佑一方土地的本土神體系,在原先的土地、社令的基礎上更加增加了內涵,形成了本土神的大體系。
同時,在城隍逐漸成為保護地方的“天下皆有”的普及情形下,也出現了城隍與地方神合流的趨勢,因為兩者都是護一方土,安一方民,職能重合。
南宋進士余發林《城隍廟記略》載云:
神姓劉,名疆。世生此土。唐開元間,始與其徒,以其地請於天子而立縣。玄宗嘉其忠順,仍使掌縣事。未幾,納職請吏于朝,偕其子弟族人,退居以俟朝命。天子不欲奪其志,詔有司敘其功德,加其封爵,使食祿於家。疆天性仁厚,友愛諸弟,延及其下。歿后,邑人思之,為立廟,號寧境。歲時祭之,感應如響,廟貌至今猶存,咸稱為古田拓主廟。累加封贈。至宋謚為順寧正應侯,夫人林氏號順應左夫人,鄭氏號正寧右夫人,父母子弟同享廟食至今,可謂遠也已。嗚呼!如侯者,忠君仁民,保族安身,生為民主,歿為神宗,不亦人杰矣哉!
大家要注意,劉疆作為地方神靈一直靈驗存在,而被封為城隍神,則是在南宋寶祐中。而我們也知道,二郎神最后也具有了城隍神格。關于城隍的問題我們此后會專題闡述。同樣,在南宋因為泥馬渡康王而紅極一時的崔府君,在傳說話語中也是“磁州土地”。
大家要注意,城隍土地社令的“寧境“,其實就是安邦。在蜀則安蜀,在吳則安吳。據《五代會要》載,后唐清泰二年(935),應繼錢镠為吳越王的錢元瓘奏請,后唐敕 “杭州護國廟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順義保寧王,銅官廟改封福善通靈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越州城隍神封興德保闉王”。
這些五代吳越城隍,有的叫護國,有的叫保寧,有的叫安城,有的叫保闉,還有的叫做崇德,而李冰父子的祭祀正廟就叫做崇德廟。
元至正十九年,朱元璋命胡大海率軍攻紹興,城內張士誠軍就去禱告祭祀關羽和城隍。因為城隍就是保護當地的專題神靈。這跟五代時期預見敵人入侵,吳越、南吳就去祭祀伍子胥、祠山神的含義是一樣的。
所以,地方神與城隍神神格有重合的基因。
真武二郎雙面花錢 星星藏品
6、蜀王蜀神
在如此的地方神靈護地方的趨勢下,蜀神護蜀王,蜀神護蜀民的意識也越加濃烈。蜀地每歲祭灌口,動輒血食四五萬頭羊,舉國為之顛狂,不為無因。
李燾《長編》載:“秦蜀守李冰有廟在永康軍, 偽蜀初,封大安王,又封應圣靈感王。蜀平,詔長史增飾其廟。”(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十月)乙卯,改封廣濟王,歲一祀。”
可見,蜀王剛一就位,馬上就封李冰大安王,所謂大安王,也就是蜀安王,安蜀王。就是因為他面臨多方角力局面,不得不打出地方大神這張王牌。
7、神封拓疆
李冰父子雖然割據兩川,但是這也是與全國相對而論,就蜀中而言,二郎神的基本盤根據地乃在永康軍灌口,所以稱灌口神王,有一則敘述十分耐人尋味。宋張唐英 《蜀梼杌》云五代偽蜀事:
“七月,閬州大雨,雹如雞子,鳥雀皆死,暴風飄船上民屋。女巫云:“灌口神與閬州神交戰之所致。”
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十》云:
“宣撫處置使張浚言,巳封永康軍普德廟神為昭惠靈顯王,漢右將軍張飛為忠顯王,詔依巳行事理,普德神,秦蜀守李冰次子也,宣和間改封真人,至是浚言,神比托夢兆,欲掃妖兇,患無兵印,又言閬州有死卒復蘇,稱飛與關羽分兵境上,摧拒強敵,故封之。”
可見,當時人們觀念中,灌口神與閬中神會發生戰斗糾紛。因為灌口神的勢力范圍當在灌口,而閬中神的勢力范圍當在閬中,雙方都是以地域為標志。是邊界清晰的地方神。閬中神大致是張飛。灌口神則是二郎神。由此可以窺見,在二郎神一統全蜀之前,大致存在一個從自己的基本盤灌口,逐漸向外拓展的過程。
(未完待續)
原創版權,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