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中國企業加速出海背景下,跨境供應鏈金融重要性日益凸顯。
《大華銀行企業展望調查報告2025(中國內地篇)》(以下簡稱“《報告》”)近日發布,《報告》共調研600位中國中大型企業決策者和高級管理人員。《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企業表示已實現供應商來源的多元化,供應鏈出海已是不少企業的必選項。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外資銀行近年來持續加碼跨境供應鏈金融業務,針對跨境結算、融資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開展跨境供應鏈金融業務需具備的能力包括:一是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對東道國法規政策和文化習俗的深入理解;二是具備成熟的跨國結算能力。
中資企業拓展全球供應鏈網絡
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加速出海,跨境供應鏈網絡持續拓展。
《報告》顯示,推進供應鏈的本地化、多元化和數字化,是中國企業強化供應鏈韌性的主要手段。三分之一的企業表示已實現供應商來源的多元化。供應鏈出海,實現采購、生產和銷售的本地化,是不少企業的必選項。
調查顯示,東盟仍被國內企業視為最重要的海外采購市場(40%)、終端市場(37%)和未來投資目的地(48%)。其中以馬來西亞最受青睞,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也熱度不減。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在積極開拓北美、北亞其他地區及歐洲等高潛力客戶市場,多點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網絡,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了跨境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一位外資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隨著需求提升,近年來外資銀行紛紛加碼跨境供應鏈金融業務,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
“從資金成本來看,當前人民幣融資成本優勢明顯,企業在跨境業務中更傾向于使用人民幣,貿易結算使用人民幣的情況正在增加。”另一位外資銀行人士表示,“但是,人民幣貸款尚未實現全球通用。企業在海外開展本土化業務時,往往需要使用當地貨幣。而目前部分市場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例如部分國家企業平均融資成本甚至達到年利率的13%—15%,高于國內融資成本。”
跨境供應鏈金融升級
目前,銀行持續完善跨境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力。
大華銀行北京分行行長辛韜表示,企業供應鏈策略正從“中國+1”加速轉向更穩健的“中國+N”。東盟作為核心樞紐的地位日益凸顯,這也是大華銀行深耕區域和服務客戶的專長所在。憑借大華銀行廣泛的網絡建設、遍布主要市場的服務團隊、特色的外國直接投資咨詢服務和跨境金融解決方案,能夠支持企業打通供應鏈的上下游資源,構建多元化、敏捷且有韌性的區域供應鏈網絡。
某外資銀行近日正式推出“環球鏈”一站式跨境金融解決方案。據悉,該解決方案面向中國企業“走出去”與“生而全球”型企業,針對企業運營中面臨的結算、融資、資金流管理與風險防范等核心痛點,提供覆蓋多個國家、幣種與業務場景的綜合金融服務。
辛韜告訴記者:“銀行開展跨境供應鏈融資業務關鍵支撐要素體現在:一方面需要精通中國和投資目的國的法律法規要求,做到信息互通。在這方面,憑借全球化布局積累的經驗,外資銀行擁有獨到之處;另一方面需具備多幣種實時結算能力。例如,東南亞地區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要做到中國與東盟互通一站式服務,就需要銀行針對區域內主要經濟體都具有貨幣結算能力。這不只是報價能力,更是要做到實時性。跨境供應鏈金融既要求金融機構具備強大的、全方位的產品創新能力,又要求金融機構對區域產業特征、貿易習慣有深刻理解,從而為企業量身定制跨境金融解決方案。”
(編輯:朱紫云 審核: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