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線學習”
獲取更多資訊!
文/在線學習新媒體撰稿人 王霖
“產”為錨點,“教”破邊界,“融”生質變,“合”筑生態。產教融合是推動教育變革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2025(第二屆)產教融合發展大會匯聚了政行企校各方智慧,探討產教融合的現狀、難題與經驗,探索協同創新的路徑。
本刊認為,構建新生態,形成新格局,關鍵是促進“產教真融深融”。隨著產教融合縱深推進并迎來“黃金時代”,政行企校需多方協同,打破壁壘,整合資源,特別是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重要作用、夯實學校辦學和人才培養落腳點,最終實現產業、專業、就業“三聯動”。
人工智能賦能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專題交流會
重塑產教關系?打破阻礙融合的“隱形圍墻”
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需調動政行企校研等多方主體參與,以可落地、可實施的新機制、新生態、新模式、新路徑等重塑產教關系,打破阻礙融合的“隱形圍墻”,最終實現“四鏈融通”。
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市域產教聯合體作為現代職業教育“一體兩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有效載體。當前,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國家有色金屬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2家國家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建設已取得實質進展與成效,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各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教育部在28家國家級市域聯合體的基礎上又新布局6家,并配套出臺了建設標準,以進一步提高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水平,確保建設質量。
2025(第二屆)產教融合發展大會之“產教融合與共同體、聯合體建設專題交流會”現場
近年來,產教融合工作逐漸走深走實,產教融合新型載體逐漸完善,聯合體、共同體建設在支撐產業轉型升級、賦能地方經濟發展方面成效初顯。日前,2025(第二屆)產教融合發展大會之“產教融合與共同體、聯合體建設專題交流會”在四川瀘州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共同體和聯合體建設的堵點難點、實踐經驗、解決路徑以及未來發展思考等內容進行深入研討并達成共識: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創新舉措和重要建設路徑,共同體和聯合體瞄準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四鏈融通”目標,進一步實現了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給,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需注意的是,當前建設還處在初期,怎么辦、怎么干仍待探索,“摸著石頭過河”、任重而道遠。
重要載體:
多方合力破解產教融合難題
要推動產教融合向縱深發展、落地見效,需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多方協同機制,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建設則為其提供落腳點,進一步推動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產業賦能教育改革,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
《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優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打造跨區域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有色金屬產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組建國家有色金屬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推動教育全面服務和支撐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對此,全國有色金屬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宋凱表示,當前,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面臨著新機遇:一是強國建設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二是綠色低碳數智化將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三是新質生產力帶來了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當前,共同體在加快構建交流平臺,優化完善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發展布局,加強校企聯動,啟動“五金”建設和推進職教出海及積極踐行國家戰略等五大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要以‘三融’理念為導向,打造五鏈相融貫通的‘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高能級產教聯合體。”提到聯合體的建設目標,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副秘書長、產研融合中心負責人徐韻淇如是說。在全國34個國家級產教聯合體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是生物醫藥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產教聯合體,涵蓋310余家成員單位。他表示,聯合體建設以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導向,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產業培育等功能,目前已具備政府引導、院校科研院所和醫院支撐、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多方協作格局。
“立足行業需求,學校聯合京東物流、山東大學牽頭成立全國智慧物流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目前已取得行業技術需求清單16項、行業技術供給清單50項、技術創新中心24個、省級以上課程78門、省級以上教材60本以及省級以上校企合作實踐項目134項等成果。”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宏表示,近年來,學校堅持對接國家戰略和地方需求,以增強適應性為主線,推進實施“融合化、智慧化、國際化”辦學戰略,努力在教育模式、質量標準、治理方式等方面立標桿、作表率,為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貢獻青職力量。
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產教融合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張善勇看來,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建設致力于破解職業教育發展與區域發展不緊密、與產業發展不適配等難題,通過強化區域資源整合與行業需求牽引,精準對接產業升級與區域經濟需求,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發展需求側結構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有效機制:
實體化運營推動供需精準對接
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與市域產教聯合體在建設主體和內涵上雖各有側重,但其運營的關鍵在于構建架構完整、制度明晰的產教融合機制,建設核心統一指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立足服務產業、服務區域是兩者得以立足并發揮價值的關鍵所在。
2023年1月山東省11部門聯合發布了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聚焦三個原則:部門協同,共同打好政策“組合拳”;系統集成,提供“政策清單”;注重可操作性和執行性,努力讓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山東省職業教育和產業人才研究院院長劉昕介紹,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山東實施全省統籌、跨界整合、跨區域聯合,集聚職業院校、本科高校、重點企業、科研機構等資源,產教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供需匹配,打造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圍繞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通過升級、擴容、新建等措施,已建設了47個省級產教融合共同體;為進一步統籌推進經濟圈內重大產業與教育布局,已建設了56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推進產教資源共建共享,協同培養高技能人才,提高區域發展的協調性。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楊小東表示,為服務順德世界制造名城、中國涂料之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家具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等建設,學校高水平建設六大產科教融合平臺,建有高水平團隊,實施高水平項目,產出了高水平成果并實現轉化。在市域聯合體方面,學校成立佛山市科產教融合創新有限公司,聯合100家單位共同簽約組建“佛山市域產教聯合體”,通過開展“數字工匠”調研、培訓,共享IT運維服務中心,科技服務對接等舉措,為成員單位提供有效支持;在共同體方面,牽頭成立全國機器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制冷與空調技術產教融合共同體、全國智能家居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多個行業共同體,共同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
上海閔行開發區具有典型的大都市產業園區特征,呈現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值和人均勞動生產總值高、制造類實體型企業集聚以及外資企業占比高等特色。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教聯合體副理事長蘭小云表示,為進一步解決當前開發區面臨的企業數智化轉型發展和對技術人才的需求,聯合體發揮政府統籌、園區主導、企業牽引、學校主體等多方參與的協同作用,推行了一系列舉措:一是引入先進數字化技術和理念,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助力開發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二是提升企業員工的數字化技能,實現企業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產品升級,進一步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三是將企業的實際需求融入教學內容,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數字化人才。
自成立以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就開始進行實體化運營實踐。徐韻淇坦言,實體化運營最大的特點是自我輸血、自負盈虧。如果聯合體的所有資金都需要政府、企業和學校等參與主體來輸血,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無法持續維持良好的發展狀態。聯合體只有實體化運營,才能真正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鏈結合。
通過深入參與國家有色金屬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建設工作,對于如何進一步推進共同體建設,宋凱提出了三點思考:一是要發揮國有企業的引領作用,特別是要發揮其政治優勢、制度優勢以及海外優勢等;二是要發揮省級政府的指導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平臺支撐—機制保障”指導共同體建設工作;三是要發揮職業院校的主體作用,特別是在深化產學研協同、推動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落實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以及關注新職業發展人才儲備培育等方面發揮優勢和作用。
正如劉昕所言,面對新發展格局和新發展理念,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當前,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仍在探索中,需要進一步深化協同機制、強化需求對接、完善保障體系,持續激發各方內生動力,以服務產業升級和區域發展為核心,深耕產教融合沃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與創新支撐。
來源丨《在線學習》雜志 2025年6月刊(總第115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