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7月21日訊(記者 張孫小娛 通訊員 衣寶萱)“現在辦理慢特病待遇不用自己跑腿,醫院直接幫我們搞定,在院外買藥報銷的錢10天內就能到賬。”近日,在煙臺山醫院慢病服務中心,糖尿病患者王女士僅用5分鐘就完成了門診慢特病資格認定。這得益于煙臺市醫療保障局推出的三項便民舉措,讓全市門診慢特病患者享受到更便捷的醫保服務。
煙臺市醫保局創新推出的“免申即享”服務,對診斷明確、易于認定的病種隨時受理、即時辦結;對部分病種,在參保人知情同意前提下,在具備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推行“免申即享”服務,即通過強化數據歸集共享,實現“政策找人”,免除了參保人主動申請、提供材料的環節,使符合條件的參保人無需申報即可直接享受待遇。今年以來,全市新認定門診慢特病2.2萬余人次,有效保障了參保人員的門診醫療待遇。
在福山區人民醫院慢特病服務窗口,記者看到,市民張先生正在為家人辦理帕金森病慢特病認定。“以前要跑回龍口參保地辦理,現在家門口醫院就能搞定。”張先生開心地說。
這樣的便利源于煙臺市打造的“全市通辦”網絡,通過建設定點醫療機構端慢病資格認定管理系統,對門診慢特病資格申報、收治資質、病種互斥、有效期管理進行全流程再造。患者可在全市80家定點醫療機構直接辦理門診慢特病資格認定,打破屬地限制,無需返回參保地經辦大廳辦理,實現“即時申請、直接認定、全市通辦”。目前,定點醫療機構已即時辦結門診慢特病資格認定11.7萬人次。
“5月20日交的發票,27日就收到1242元報銷款,這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談起新實施的“社會化發放”機制,芝罘區慢特病患者宋先生連連點贊。
煙臺市醫保局通過流程再造,將院外檢查治療費用的報銷環節進行壓縮。新模式下,患者只需按原流程將外購藥品、檢查的發票和病歷帶至簽約定點醫院審核,后續的申報、撥付等工作全部由醫保系統自動完成。
以往,報銷款通常要次月才能撥付到賬。如今,從醫療機構受理審核后上傳到報銷款項撥付,全流程不超過10個工作日,不僅大幅縮短了報銷周期,也減輕了醫療機構的資金墊付壓力,實現患者、醫院、醫保的三方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