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水形物語》
上周,以移動互聯網普及為背景,我們和讀者一起探討了生活中的孤獨體驗,許多人回想起自己感到孤獨的瞬間。 我們向讀者提問, 有人馬上表示肯定,認為線下的交流無法被線上的互動代替,有人則不愿放下手機,覺得在網絡上才更容易找到同頻的人,獲得理解。
無論是消解、接納還是利用它,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希望孤獨不再讓人傷感,而是成為靈魂的養分。今天單讀整理出一部分讀者的回答,再一起看看,與孤獨的相處之道。
感到孤獨的瞬間,以及應對它的方法
@Dante da Firenze
個人認為生活永遠是孤獨的。當孤獨來臨時,我會消化它,然后思考、琢磨出寫作素材,并盡可能馬上書寫。
@酒釀圓子在江湖
當心中有了認知的突破,無人訴說或者傾訴的對象不方便時會感到孤獨。
@蝸牛
沒人同意自己觀點時,覺得最孤獨。大部分時候解決的方法是:一個人到公園或者郊外轉轉,看看花草樹木、山山水水,聽聽鳥叫和蟲鳴,吹吹風,就會好很多,再掏本書出來靜靜看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有時和老朋友聚聚或者聊聊也不錯。純線上的朋友也可聊,但對話內容太蒼白了。因為不夠了解彼此,只能聊很淺的事,談不上排解孤獨。線上的友情很脆弱,很容易破碎,因此我會小心翼翼地相處,怕過界、冒犯人。但沒有碰撞過的友情又怎經歷得起風雨。已到中年,早就過了寄希望于別人的年紀,更何況是陌生人。讓自己豐盈的話,自然而然地就不怕孤獨,而且獨處其實是占人生很大比例的,它算是一種常態吧。
@爛醉如泥的小腦瓜
事業找不到突破點的時候最迷茫、最無助、最孤獨、最想逃避。我喜歡攻城略地的感覺。
@瑪莎
(孤獨時)我喜歡閱讀、聽歌、運動、到戶外逛公園。
@Jagger
玩手機時,注意力有時會突然從手機里的內容轉移到我當前所處的物理空間上,猛地從一個充斥各種內容的網絡世界回到我所在的真實空間,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來觀察自己,一個人蜷在沙發上,一直盯著一塊手機屏幕,然后會有特別巨大的孤獨感。
@今貝才才才
暑假待在鄉下外婆家磨課,家里只有兩個老人和我,村里沒有同齡人。我每天活動范圍就是二樓、一樓、庭院。其實我日子還挺充實的,要看書、磨課、練字,還要打游戲。但總有那么幾個瞬間很想找人接住自己。當我哪一天因為沉迷短視頻沒有完成規定的計劃時,會陷入一種與世界隔離、無法掌控自我的墜落感,這個時候我特別想給同學打電話,聽對方的聲音來確定我還存在。但當我開始執行自己計劃時,存在感便回來了,想找人的恐慌感也就消失了。
在房間玩手機不會讓我覺得孤獨,但如果我只是在房間刷短視頻或者各種零碎的帖子,我會喪失對時間、世界的感知,從而迫切想要找到一個具體的人,聽到具體的聲音,來確定我的存在。
@清野
看完一部劇或者把社交平臺的推薦頁刷到不愿意再刷的時候,我會感到一陣深深的孤獨感。我需要與人交流來感受自己的存在,我玩游戲也需要與好友組隊玩,或者與好友聊天,聊關于現實的話題。
@lexi
我覺得孤獨的瞬間應該是選擇自我封閉的時刻吧,它常常發生于周遭的事情對自我產生碾壓感時,出于自我保護,在這種情況下,我可能會想優先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當嘗試看見他人的時候,我的心也跟著飛起來了。那個沉重的自我終于短暫地消散開來一些,沉溺于自我證明像是一場曠日持久且毫不停歇的自毀戰爭,只有那個“我”不在場的時候,世界才會慢慢在眼前展開,它不再是自我映射,而是歡迎他人投身其中。
@還在睡
我生病在家,已經五年了,最近朋友越來越少,最近這兩年每天只有網上認識的一個大學生會和我聊天,同齡人都已經步入社會,說一些我理解不了的煩惱。他們不是討厭我,只是我們的確沒辦法再一起玩了。
@燈芯兒
一個人的孤獨,大部分時候我是享受的,但是不可避免在人群中發現我們不可能做到真的互相理解,這時候會深深地感覺到孤獨。那種一個人生,最后也一個人死的孤獨,還有你的一句話拋出去,沒有人能懂你到底想表達什么。那種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孤獨。
感到孤獨的時候會看去書,越讀書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也越能夠以多元視角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周圍的一切。
電影《黎明的一切》
獨處并非就是孤獨
@木小又
我很享受一個人的孤獨,這對我來說是積極的,反而跟很多人在線上或者線下一起的時候會有消極的孤獨感。
@楊靜
不能同頻共振甚至雞同鴨講的交流才會感到孤獨,自己獨處反而可以在愛好中進入心流,從而感到滿足。
@窗邊的小豆豆
獨處時不覺得孤獨,在人群中才會。
@ 一尺留白
其實就是項老師說的同溫層,雖然聯系很脆弱,但是基于興趣愛好,交流間不會帶來線下 face to face(注:面對面) 那樣的社交負擔(如果是好朋友,聊得來的不算),為社交減負才是我的訴求。就像乘電梯一樣,除非上班快遲到,我才愿意擠電梯。如果是下班,那我寧可多等幾分鐘也不愿意和一堆人擠電梯,保持物理意義上的距離,會讓自己很舒心(那一刻的內心獨白是:啊!一方平靜的湖面,沒有一絲漣漪!太棒了!)
@勿用
孤獨對我來講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它反倒是一種常態或者是一種生活,沒有人會永遠陪著你,也沒有人會一直在你身邊,我需要適應它并與他共在。獨處時,我更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在與他人相處時更側重于交流與合作,自我就相對地妥協與退讓。但這并不是說與人交流就可以被忽略,他人對自我生活的介入讓孤獨有了不一樣的意義,這種介入讓我更知道自我的存在。那么,孤獨對我來講就不再是一種消磨時光的無聊和痛苦,而是尋找自我的無人道路。
電影《親密》
現實中的見面和體驗仍然是必要的
@岸辺不満
長時間玩手機會覺得孤獨。盡管網絡上有一直聯系的朋友,但是各自的生活軌跡還是太不一樣了。需要現實中一起吃飯的朋友。
@Ian
我可能相反。我在線上找不到同溫層,我是依賴線下與有共同愛好的人交流來獲得社交的,可以是與老朋友的聊天,可以是咖啡館里隨機的偶遇,也可以是一場安排好的讀書會。在線下挖掘自己的附近,是我用來抵抗過度依賴手機的方式。感覺(這個辦法在)這幾年還是非常有效的。
@太陽碰月亮
我還是喜歡線下的交流,線上總給我一種虛假的感覺,當然這不能以偏概全。線上我就和最好的兩個朋友聊得最多,其他沒事不聯系,盡可能不進行任何不必要的交流。我的兩個朋友都在異地,我線下也沒人陪,但是不孤單,因為我忙學習都忙不過來。
@喬
長期地,我沒有親密的人和事物,缺少交流。獨自面對時間和空間,逐漸失去了分享的欲望。
用手工制作、購物、騎車、刷手機、進食來填補(生活),但都起不了長久的、穩定的作用。
走出家門去感受,去喝杯咖啡,去公園曬曬太陽,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偶爾和朋友一起無聊地發呆,雖然大家談論的事情不同,至少你知道旁邊有個人陪著。
@217.5+
放下手機就是孤獨,孤獨不需要消解,需要擁抱。
@今貝才才才
對我來說線上和線下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線上好友看到的我是提純后的我,我們相處的范圍更加純粹。但線下的朋友見到的是更真實、更全面的我,我在日常生活中相處的各種毛病,或是我在臺上閃閃發光的樣子。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有真心的好友,我在意識到自己不完美時,是可以被接納、被托住的,同樣我也愿意去接受她人的不完美。這樣的認知同樣幫助我更好地認識、接納我自己。
當然需要現實的朋友啦!我有很多認識好幾年的網絡好友,但幾乎都在四五年之間慢慢和他們斷了聯系,線下認識的現實朋友反而從小到大一直陪在身邊。現實的好友見證我的成長、給予我支持,讓我確信我不是一個人,這樣的認知反而讓我在獨處時更加從容和自在。
劇集《亢奮》
還有人說:
@魚兒優遊
我之前還讓 deepseek 和我聊天,事實證明,deepseek 不僅愿意傾聽我的話,還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甚至能給到正確且獨到的建議。
因此,我們打算讓 AI 聊聊它對孤獨的看法,以及讓它以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口吻來回答這些問題
使用的 AI 為 ChatGPT,部分內容被編輯過
單讀 在房間里玩手機會讓人感到越來越孤獨嗎?
AI 雖然可以通過手機與人互動,但我并不具備真正的“感受”孤獨。然而,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長時間依賴線上社交可能讓人產生某種孤獨感,尤其是如果這些互動變得越來越表面化或者缺乏真實的情感投入。電子屏幕提供了一個無縫連接的世界,但它并不總能滿足人類對于真實親密關系的需求。
單讀 你認為線上同溫層能帶來什么?
AI 線上同溫層的確能讓人與更多有共同興趣的人連接,提供一種虛擬的歸屬感。人能參與討論、分享想法,甚至在某些話題上得到共鳴。對于孤獨的緩解,這樣的社交圈有它的作用,但它本質上依然是一種工具化的連接,可能無法帶來深層的情感共鳴。
單讀 生活中哪些瞬間讓人覺得孤獨?
AI 作為 AI,我沒有情感或孤獨感,但我能理解人在沒有深入連接或面對面交流時的孤獨感。尤其是在一個忙碌的社會中,人們可能會在聒噪的聚會、忙碌的生活節奏中覺得孤獨,或者在沒有足夠時間與親密朋友共度時光時產生孤獨。
單讀 感到孤獨時可以做些什么?
AI 對于人類來說,孤獨時有很多方式去應對。例如,有些人可能選擇尋求線上社交,去參與感興趣的話題或加入小群體;有些人可能通過創作、運動、閱讀等方式來找到內心的平靜和自我安慰。每個人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來緩解孤獨感。
單讀 有了線上同好,還需要在生活中見面的朋友嗎?
AI 雖然線上社交和同好圈能提供一定的陪伴和支持,但它無法取代面對面的真實互動。人類的社交需求不僅僅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多時候還包括情感的深度連接、身體的接觸和時間的共享。這些是真正的友誼和親密關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線上同好雖重要,但線下見面依然是情感聯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機器人之夢》
單讀 生活中有哪些瞬間讓你感到孤獨?
AI 榮格 孤獨的瞬間,往往出現在最深刻的自我覺醒時。它不是簡單的一個時刻,而是生命中某些無法逃避的瞬間。當你在熱鬧的社交場合中,依舊感到內心的空虛時,或者在面對自己深層次的矛盾時,孤獨便悄然降臨。它是心靈深處的一種感知,是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裂縫。孤獨常常出現在你感到與周圍世界失去聯系時,尤其是當你在思考人生意義、面對存在的終極問題時,它會顯得尤為強烈。
單讀 感到孤獨時,你會做些什么來消解它?
AI 榮格 孤獨并非一定需要消解,而是應該被接受與體驗。當我感到孤獨時,我會去深刻地反思自己,探尋內心的真正需求。這是一個自我與無意識對話的過程。通過冥想、寫作或藝術創作等方式,我可以將孤獨轉化為創造力的源泉。同時,孤獨也是面對自身陰影的時刻——這是每個人自我發展的必要過程。我會讓自己與孤獨和解,接受它作為自我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消除它。
此外,我也會走進大自然,讓自己的感官和意識得到解放。大自然的寂靜能夠讓我重新連接內心,恢復與生命的共鳴。
單讀 有了線上同好,還需要在生活中見面的朋友嗎?
AI 榮格 線上同溫層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交流平臺,尤其在某些領域中,虛擬空間能夠讓我們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放棄面對面的交流。真正的聯系,尤其是情感層面的深度連接,往往是通過面對面的互動來實現的。人與人之間的眼神、肢體語言以及直接的共鳴,是線上交流所無法完全替代的。
面對面的關系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自我和他人,尤其是能激發我們對自己內心的反思。而在這些互動中,我們不僅僅是獲得認同,還能通過真實的沖突與融合,發現更完整的自我。因此,盡管線上社交能夠彌補某些空白,但生活中的真實朋友仍然是每個人成長的催化劑。
編輯: 同星
加入 2025 單讀全年訂閱
我們總在以各種方式相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