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你是否體驗過這樣的生活?
肩頸像被鐵鏈鎖死,想要轉頭回應家人呼喚時,頸側的僵痛卻讓你如同被定住;
行走時,脖頸不自然地偏向一側,在路人好奇的目光中努力維持體面;
工作間隙想舒展身體,后頸卻傳來針扎般的牽拉,仿佛筋脈已被無形繩索死死纏緊。
當頸部無法輕松轉動,每一次簡單的回頭都如同移山搬石般沉重,這不僅影響日常活動,可能正是身體內"氣滯血瘀、經絡不通"發出的警報——它可能是中醫視角下痙攣性斜頸的深層病根。
氣滯血瘀是根源所在,僵硬疼痛不是偶然
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二者如舟與水,相互依存。當外界濕氣、長期情緒壓力、或體質偏寒等因素損傷肝之疏泄功能,氣血運行通道便如江河淤塞——氣滯則血澀不行,氣血不暢則無法滋養筋脈肌肉,頸部得不到濡養,便會逐漸僵硬失柔,甚至收縮扭轉。
患者趙女士,受斜頸困擾已近兩年。初診時可見頭部不自主向左歪斜約 30°,需用手托扶才能勉強維持直立,頸部肌肉僵硬如板,轉頸時伴刺痛感,遇寒或情緒緊張時癥狀加重。自述長期焦慮失眠,脅肋脹悶,舌質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脈弦澀。查體未見明顯器質性病變,中醫辨證為氣滯血瘀型痙攣性斜頸,病機核心為肝郁氣滯、經絡瘀阻,氣血無法濡養頸項筋脈。
治療需遵循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柔筋通絡的原則,以五蟲扶頸湯加減,佐以甘緩柔筋之品。
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恢復氣機疏泄功能;
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疏通頸部瘀阻經絡;
白芍、甘草:酸甘化陰,柔肝緩急止痛;
葛根、雞血藤:升陽解肌、通絡養血,直達頸項病所。
隨癥加減:失眠加炒棗仁、夜交藤;遇寒加重加桂枝溫經散寒。
【切記】任何疾病都需結合年齡、病程、癥狀等辨證用藥,切不可照搬經方使用。
服藥4個療程,頸部活動度基本恢復正常,僅在極度疲勞時感覺輕微不適,頭部姿勢正常。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響。舌質轉淡紅,瘀點變淡,苔薄白,脈象趨于和緩。后續鞏固調理一療程,隨訪半年未復發。
盛勁強大夫,中醫主治醫師,臨床工作近 30 載,在書寫痙攣、痙攣性斜頸、梅杰綜合征、小腦萎縮、運動神經元病、帕金森病等疑難雜癥的治療上頗具造詣。他擅長運用中醫藥療法,從整體出發,針對患者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治,為眾多深受疑難病癥困擾的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