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燦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前言: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茨威格
我很少在文章中對行業中某些恰爛錢的人或者現象做評價,因為現在行業太難了,只要吃相不那么難看,其實都沒什么,生活本不容易,大家都能理解,畢竟在這個風云(參數丨圖片)際會的時代,如何不下桌是從業者最為期望的事。
但是,緊盯著汽服店的仨瓜倆棗去割韭菜的行為就有點過分了,實在讓人不吐不快。
難以理解的是,2025年都過半了,短視頻運營的產業鏈都成熟到這個程度了,還有一幫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高知人士在教汽服店老板如何拍短視頻,從拍攝花絮來看,內容幼稚可笑,對于這樣的課程,一般我都是免費教,因為太簡單了,就好比你教別人1+1=2就要收費。
你把草繩賣成麻繩的價格情有可原,但你賣成黃金的價格那不就是妥妥的割韭菜嗎?
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還有一幫汽服店老板捧其臭腳,你要問他們什么原因,最常見的理由就是短視頻我堅持不來,需要有人陪跑盯著。
我就搞不懂了,活到四五十歲了,還需要有人盯著?
賺錢的事情都需要別人盯著,說明你也不合適做生意,早點打工去最好,省得被別人割韭菜。
本文,就吐槽一下汽服短視頻的魔幻之事。
一、四五十歲后的困境:汽服老板的“短視頻焦慮癥”
凌晨三點,一個針對汽服店的高端微信群還在刷屏,隔壁老王的大眾變速箱故障案例剛發出來,就被一條“短視頻陪跑月入十萬”的廣告吸引住了。
發廣告的頭像頂著“某某EMBA+短視頻導師”頭銜,簡介里寫著“曾幫三線城市汽修廠3個月變現50萬”,配圖是九宮格截圖:某賬號點贊量從0到1萬的“逆襲曲線”,以及幾張某汽修廠老板通過短視頻賺了多少錢的截圖以及繳費圖片。
“王老板,您這廠子抖音號再不動起來,明年就得被同行搶完生意了!”某導師在群里@老王,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緊迫感,“我們的‘七日短視頻總裁班’專門針對汽后老板,從賬號搭建到直播團購全鏈路陪跑,您這月報名還能送價值9800元的‘同城流量密碼’課程包。”
老王盯著微信上“陪跑”兩個字犯了愁,他的廠子開了快20年,從邊角巷子里的兩間門面熬到如今帶烤漆房的1000平綜合性汽修廠,舉升機換了好幾次,卻沒摸透短視頻里的算法邏輯。
上周徒弟用他手機拍了個修空調的視頻,配標題“寶馬5系空調為什么不涼的解決方案”,播放量剛過百就被系統提示“涉嫌廣告營銷”。
此刻導師口中的“全鏈路陪跑”像根救命稻草,可1.98萬的學費讓他想起上個月剛付的供應商的貨款。
他覺得短視頻真是要搞,但不知道如何搞起,只恨自己的爹媽那時候沒錢供他上學,可馬上又要發工資了,如果明天生意不怎么樣,可能工資都還打一點缺。
想到這里兩頭為難,隔壁老王不禁越來越焦慮起來。
二、高知智囊團的“標準化鐮刀”:從PPT話術到流量玄學
在汽后培訓圈,這類“導師”的標配行頭是:定制西裝+牛逼的案例+三頁制造焦慮的PPT循環放,開口閉口必須是張三跟著我做短視頻,一個月多賺4萬-5萬,李四交的學費第一個月就賺回來了等等。
課件首頁必是“2025汽后產業短視頻轉型趨勢”,配圖是某咨詢公司的柱狀圖,用紅色箭頭標出“短視頻滲透率從19%飆升至67%”;第二頁是“成功案例解剖”,永遠是“某縣城張三汽修廠”短視頻客戶從日均1單到日均20單的暴漲故事,配幾張打碼的聊天記錄;第三頁便是價目表:“基礎陪跑班”1.48萬,“進階操盤班”2.98萬,“合伙人定制班”6.8萬等等。
“老板們記住,短視頻不是技術活,是‘人性操盤術’!”某導師在公開課上拍著講臺,金句頻出。
“拍什么換機油、修變速箱?用戶根本不關心!要拍‘揭秘4S店黑幕’‘教你省下修車錢’,標題要帶‘震驚’‘內幕’‘90%車主不知道’——記住,情緒價值永遠比專業價值值錢,實在不行,就跪下要飯,或者吃機油,吃積炭,用機油炸土豆,怎么博人眼球怎么來!”
這套話術的魔幻之處在于邏輯閉環:當老板們按“劇本”拍了視頻卻沒流量,導師會甩出“賬號權重不足”的診斷書,建議“投1000元DOU+測試標簽”;若投流后咨詢量依舊寥寥,便歸咎于“內容垂直度不夠”,推薦報名“精細化定位課”。
等到老板們醒悟過來要求退款,話術又變成“成功需要時間沉淀,您看某學員堅持半年才爆發,我每天都要堅持到一兩點”,眼眶還時不時擠出兩滴鱷魚的眼淚——至于那個“爆發學員”是否真實存在,誰人又知道?
三、被割韭菜的底層邏輯:當生存焦慮遇上認知鴻溝
某二線城市的中年汽修廠女老板(被割韭菜的女老板很多)算了筆賬:她去年花1.98萬報了某汽服短視頻培訓機構的“短視頻運營速成班”,課程內容包括“三天學會剪映”“五分鐘寫爆款文案”,附贈的“同城流量秘籍”竟是“每晚12點發布作品,系統會推送給失眠車主”。
實操三個月,賬號漲了100粉,其中80個是親戚朋友,真正來店的客戶只有32個,還都是沖著“視頻里說的19.9洗車”來的,賠本賺吆喝。
“不是不想學,是真看不懂,這個說這樣做有道理,那個說那樣做也行。”女老板翻出手機里的課程筆記,上面歪歪扭扭記著“人設=專業+親民+反差”“選題公式=痛點+好奇+利益”,“老師說要做‘汽車醫生’人設,可我連抖音的團購鏈接怎么掛都弄不明白,每次問助教,對方就發個自動回復鏈接,讓我自己看教程。”
這種認知鴻溝的本質,是互聯網原住民對傳統從業者的降維打擊。當95后運營用“算法黑話”(標簽權重、完播率、轉粉率)構建話語體系時,四五十歲的老板們還停留在“發視頻=打廣告”的原始認知層。
據調查,被短視頻割韭菜的汽服店老板中,62%是“初中文化+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傳統老板,這類人群的共同特征是:有固定客源但流量焦慮嚴重,對“成功案例”缺乏驗證能力,容易上頭。
四、破局之道:從“被割韭菜”到“精準自救”
其實,短視頻代運營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甚至“汽后短視頻代運營”成了學生創業熱門項目。
比如某城市的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為汽修廠提供“基礎套餐”:每周3條原創視頻(含拍攝剪輯)+賬號日常維護;“進階套餐”增加直播陪播和團購核銷。
“我們懂年輕人喜歡看什么,比如用‘沉浸式修車’鏡頭配魔性BGM,比老板們干巴巴講技術管用多了。”
這個創業團隊曾幫一家輪胎店策劃“輪胎花紋深度檢測”科普視頻,用游標卡尺測量對比的畫面登上同城熱搜,單周引流到店37組客戶。
找大學生兼職幫你運營,價格便宜服務還好,你只需要稍微學習一點短視頻的運營邏輯就可以了,撐破天一天時間足矣,未必這點時間都拿不出來?
五、汽服市場的終極問題:誠信與流量,誰才是不下牌桌的關鍵?
某短視頻導師在朋友圈曬出“學員喜報”:某汽修廠通過短視頻月入30萬。評論區有位老板留言:“我按您說的拍了揭秘同行暴利視頻,結果被周邊幾家修理廠聯合抵制,機油廠家也不愿意給我供貨,這算哪門子成功?”這條留言很快被刪除。
在流量至上的時代,總有人想走“捷徑”。
但汽后產業的本質仍是服務——當老板們沉迷于“人設包裝”時,別忘了扳手擰出的螺絲力矩比腳本設計的“反差人設”更靠譜;當導師們吹噓“月入十萬”時,或許該想想:在某個深夜,那位被“陪跑”收割的老板,正對著空蕩蕩的車間抽煙,手機里是剛收到的銀行催貸短信。
對于汽修廠老板來說,我認為真正的破局,從來不是學會“流量密碼”,而是找回“技術自信”。就像某汽修廠墻上的標語:“把每臺車當自己丈母娘的車修,比任何短視頻都管用。”
當扳手的光澤蓋過手機屏幕的光,當客戶的口碑壓過直播間的喧囂,或許我們才能明白:在如今的汽服市場,最該被置頂的從來不是宣傳,而是那顆對服務的敬畏心。
文章最后,要聲明,本文是吐槽目前汽服的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亂象,請諸位割韭菜的鐮刀們不要對號入座。
最后要給這幫鐮刀一句忠告:不要緊盯著陷入困境從業者的一點生活費打轉,要記住,信譽丟了,比丟臉還可怕。
我是黃燦,祝諸位汽服從業者生意興隆,萬事如意!
本文系投稿,不代表汽車服務世界觀點和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