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豪華該如何去解釋?奇瑞風云A9L上市,售價區間為13.99-19.79萬元。除了價格帶來的驚喜感,令外界注目的,是奇瑞頗具標志性的營銷動作。從亮相到預售,再到上市,所有人都看到,圍繞風云A9L這款車,奇瑞在與世界頂級豪華品牌邁巴赫貼臉肉搏。拋開輿論泛起的復雜漣漪不談,這種「大膽」的舉動讓風云A9L陷入一種“既擔心又認同” 的審視。
擔心者聚焦于產品力的鴻溝。要知道,在豪華分級體系中,一般分為入門級,例如奧迪A4、寶馬3系等,中級錨定五六梯隊,如奔馳E級、寶馬5系,高級則直指 S 級以上乃至邁巴赫。相比之下,風云 A9L 的定價本屬主流消費區間,其硬實力是否真的能夠觸碰頂級豪華的門檻?
認同者卻看到另一種邏輯,自主品牌沖擊豪華的浪潮里,「越級對標」早已成為共識。從車身尺寸到造型氣場,風云 A9L 已跨越入門級的邊界,產品力幾乎與中級豪華陣營平起平坐,這種實打實的越級突破,是今天風云A9L在與邁巴赫進行「關聯」,似乎也太多邏輯阻礙,可以被理解。
之所以,奇瑞能夠圍繞風云A9L這款車做到頂格,首先是在3個基礎條件上做到完善和補齊。在這個過程中,但凡關注過奇瑞的讀者,都不難看到,在這款車上奇瑞過往價值的復現和復利。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1
奇瑞在風云A9L上打出的「3張牌」!
很多人都知道,風云A9L是風云品牌獨立后的第一款產品,也是奇瑞寄予厚望的一款產品;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99年,奇瑞造出的第一輛轎車,正是風云!盡管由于業務線調整后期停產,但對于整個奇瑞來說,風云不僅僅是奇瑞悉心打造的一把「利刃」,更在當時那個年代擔任了「老師」的角色,真正教會奇瑞應該如何造車,以及品牌應該怎么走。
有細心的人拿風云A9L與過往做參考。1999 年的初代風云,作為奇瑞叩開家轎市場的先鋒,平直的線條、方正的輪廓,一切以空間利用率和制造成本為核心,是那個年代對于造車最務實的表達。而在吸收過往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風云A9L則完成了「功能優先」到 「簡約高級」的蛻變,在契合其新能源身份同時,賦予整車簡潔大氣的視覺印象。
比如,在車尾部分貫穿式的尾燈設計,不僅在視覺上簡潔明快,點亮后還具備極高的辨識度,加上隱藏式的排氣布局,不刻意強調高級感,卻以低調姿態展現自身定位。就像當年教會奇瑞如何造車,如今風云的設計底蘊也正在詮釋 「如何定義豪華」。
除了造型上的經驗積累,品牌獨立則奇瑞圍繞風云A9L是更具戰略意義的第二張牌。發布會上,伴隨著臺下的陣陣掌聲,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正式宣布將風云從新能源序列升格為風云品牌。
從一款產品的成功,到豪華序列新能源序列,再到一個承載歷史、面向未來的獨立品牌。這種身份的轉變,一方面,在集團內部資源的傾斜和應用上,為后續風云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巧妙地滿足了作為豪華品牌不可或缺的歷史傳承感和故事性需求,不僅支撐起風云A9L對標邁巴赫的合理性,也為其進一步沖擊高端奠定了堅實的身份認同基礎。
當然,豪華的本質,從來都以核心技術為基石。「凡豪華必技術」,風云A9L敢于對標邁巴赫的最大底氣,源自于奇瑞近年來厚積薄發的技術實力的全面賦能。從瑤光2025戰略以來,奇瑞迅速完成了從火星架構到鯤鵬動力,從雄獅智艙到智駕等多個技術層面的全面進階,構建起一整條面向新汽車時代用戶需求的技術價值創新鏈。
尤其是,作為奇瑞核心技術成果的鯤鵬體系,其在長期迭代過程中混動效率、動力性能、靜謐平順等方面的突破,為風云A9L提供了對標傳統豪華燃油車甚至超越的硬實力。這些放到當前仍然經得起推敲的技術底色,使得風云A9L不僅有豪華的「面子」,更有豪華的「里子」。
2
像邁巴赫一樣造車,才撐起風云A9L的「精致感」
除了品牌、技術帶來的底氣外,衡量一款車的豪華感的最直觀的層面在「精致感」,即一眼看上去這款車是不是足夠貴氣。
之所以對標邁巴赫而非其他品牌,某種程度上正是出于這一原因。要知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邁巴赫早已將「精致感」作為品牌DNA的一部分,這種「精致感」并非流于表面的裝飾,而是藏在車身的每一處線條、每一個接縫里,來自于其百年造車積累下生產技術與工藝精度的具象化呈現。
比如,在車身間隙方面,風云A9L就展現出對于制造工藝極強的嚴謹性和精細度,甚至在部分細節處處理得還要更好。一般來說,邁巴赫機蓋與翼子板之間的間隙通常為3.1mm,而風云A9L做到了3.0mm;邁巴赫前門與后門間隙為3.8mm,而風云A9L做到3.5mm;全車平均間隙更是來到2.59mm,相比之下,邁巴赫的平均間隙為3.01mm。
這種對均勻性的極致追求,是今天風云A9L呈現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整體感和精致感的核心所在。并且,從功能性的角度來看,間隙對于車輛表現的影響也客觀存在。例如,越小的引擎蓋間隙,實際上也越有助于提升整車的空氣動力性能,降低燃油消耗,以及增強線條流暢感和美觀度。
再比如,沖壓精度方面,風云A9L的關鍵部件公差更是控制在±0.01mm,相當于在人類頭發絲的1/5的區間進行操作。要知道,沖壓作為汽車制造的四大工藝之一,其精度直接決定車身制造質量,一輛普通轎車需要約1500套模具,其中沖壓模具占比超60%。相比之下,邁巴赫生產線采用的伺服沖壓機,如舒勒9100噸級沖壓線,可實現±0.02mm的模具公差,確保覆蓋件的曲面過渡平滑。
至于為什么風云A9L能夠做到如此精細化的工藝表現,離不開其重金打造的智能工廠。據了解,負責風云A9L生產工作的奇瑞智造一工廠,其沖壓車間擁有四條全自動高速生產線,均是行業領先的「黑燈產線」,不僅能滿足年產30萬臺整車生產需求,更可確保關鍵部件「0誤差」一次成型,配合30萬次/年的零誤差沖壓測試,確保車身精度達到毫米級標準,保障了風云A9L的超剛性車型與流暢的豪華感受。
時至今日,很多車企對于「豪華」的理解,認為簡單的配置堆疊,就能去和百萬級豪車對標,但往往忘記了豪車之所以是豪車,并不來自于無限制的冗余,而在于其精益求精的細節。
3
越級對標,攪動中國豪華轎車市場的風云!
一般來說,在傳統汽車市場的定價邏輯里,尺寸與價格始終呈現強關聯。C 級車的價格門檻往往定格在 30 萬以上,B 級車則在 20-25 萬區間,15-20 萬似乎天然屬于A級車或入門B級車的領地。而風云 A9L 的出現,卻用13.99-19.79 萬的售價區間做到真C級,真正打破和重構了中國傳統轎車的級別規則。
這種「破局」的底氣,首先來自于風云A9L對于「真 C 級」標準的堅守。從車身尺寸看,風云A9L的長、寬、高以及軸距分別為5018mm、1965mm、1500mm和3000mm,比同級合資 B 級車平均長100mm 以上,軸距多出 150mm 左右,基本滿足C級車「532」的核心標準。
相比之下,一些定位C級轎車的車型,其真實尺寸存在折扣。比如,同樣定位于C級轎車的漢DM-i,雖然其車身長度達到5m級別,但整車的軸距卻僅為2900mm,與真C級存在80mm的差距。
同時,風云A9L采用的「短前懸、長后懸」的設計,也將更多尺寸讓渡給座艙,配合純平地板,徹底消除了傳統燃油車傳動軸帶來的空間浪費,讓消費者在 15-20 萬區間也能真實感受到真C級的空間奢侈感。
此外,不同于一些所謂C級轎車以麥弗遜結構的前懸架進行替代的做法,風云A9L選擇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懸架結構。要知道,前者通常是在緊湊級轎車或B級轎車中常用的規格,而后者通常應用于豪華或越野車型,帶給整車的操控性、舒適性都要更加突出。
市場的反饋則進一步印證了這種價值重構的成功。數據顯示,風云A9L在上市前的盲訂階段,僅 72 小時訂單便突破 1.2 萬輛,截至正式上市,累計盲訂、小訂訂單超過 5 萬輛。這組數據背后,不僅是消費者對于這款產品本身的認可,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饋出,市場對于過去尺寸與價格畫等號的舊規則的摒棄。
用15-20萬元,給到市場真C級的尺寸、技術支持以及比肩頂級豪華品牌的精致感,風云A9L不是真的要和邁巴赫掰手腕,而是證明風云A9L可以用C級車的硬件實力,將價格拉回主流消費區間,重新定義中國豪華轎車的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