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
鄒韜奮,本名恩潤,乳名蔭書,曾用名李晉卿,祖籍江西鷹潭余江區潢溪鎮渡口村委會沙塘村,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建永安下渡村。1921年7月,上海圣約翰大學文科畢業;1922年,經黃炎培介紹、擔任中華職業教育社編輯部主任,開始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
1926年起,鄒韜奮接任《生活周刊》主編,1928年開始使用筆名"韜奮";他曾對好友說:“韜是韜光養晦的韜,奮是奮斗的奮。一面要韜光養晦,一面要奮斗。”他之所以選用這個筆名,意在自勉延志。從擔任《生活周刊》主編起,他就用犀利之筆,力主正義輿論,抨擊黑暗勢力。
1930年,為滿足讀者需求,鄒韜奮成立了“書報代辦部”,專辦讀者服務業務,后逐步發展為在全國擁有分支店及辦事處達五六十處的生活書店(三聯書店的前身;1945年,抗戰勝利后,重慶的生活、讀書、新知三店合并稱“三聯書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上海的鄒韜奮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為十九路軍等愛國志士籌集資金,使《生活周刊》成為宣傳團結抗戰、譴責投降賣國的輿論陣地。1933年1月,鄒韜奮加入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發起組織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并被選為執行委員;之后,他更加積極投入到爭取民眾自由權利的民主運動中。
這招來了反動勢力對鄒韜奮和《生活周刊》的迫害;1933年6月18日,愛國人士楊杏佛,被國民黨藍衣社特務暗殺,鄒韜奮的名字也被列入黑名單。當年7月14日,鄒韜奮開始了海外流亡;年底,《生活周刊》被國民黨政府查封。
接下來兩年的海外考察和參觀,使鄒韜奮的思想、立場、觀點和方法逐步轉變到馬克思主義上面。1935年5月,國民黨政府封閉了《新生》雜志(杜重遠在《生活周刊》被封后創辦的反帝抗日雜志),逮捕了主編杜重遠,鄒韜奮深表不滿、離開美國回到中國,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中。
鄒韜奮
鄒韜奮和妻子沈粹縝,孩子鄒家華、鄒競蒙、鄒嘉驪
1935年11月16日,鄒韜奮在上海創辦《大眾生活》周刊;并在“一二九運動”后,接連發表評論,痛斥國民黨當局的賣國行徑,大力宣傳并高度贊揚了學生的救亡運動:“這是大眾運動的急先鋒,民族解放前途的曙光!”
他呼吁人們:“共同擎起民族解放斗爭的大旗以血誠擁護學生救亡運動,推動全國大眾的全盤的努力奮斗!”1935年12月,《大眾生活》銷售量達到20萬份,打破當時中國雜志發行紀錄。
同年12月,鄒韜奮又與沈鈞儒、厲麟似等人,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并當選為執行委員。這導致了反動勢力再次對鄒韜奮本人的攻擊,《大眾生活》遭到嚴格限制,被禁止在各地發售及從郵局郵寄。反動勢力還接連派出政壇說客,拉攏、利誘鄒韜奮;對此,鄒韜奮明確表示:“不參加救亡運動則已,既參加救亡運動,必盡力站在最前線,個人生死早置度外。”
1936年2月29日,《大眾生活》出至第16期被查封。鄒韜奮于1936年3月前往香港,在香港出版了《生活日報》,影響所及甚遠;但鑒于香港偏安一隅,信息閉塞,故于8月1日起移至上海出版。
1936年5月31日,鄒韜奮、沈鈞儒等響應中共統一戰線的號召,在上海發起成立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共同聯合起來抗日救國”。
8月,移至上海的《生活日報》,因國民黨政府的干涉而未能復刊;鄒韜奮遂將該刊的副刊“星期增刊”復刊,并擴充、更名為《生活星期刊》,繼續在上海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
1936年11月,國民黨為了撲滅抗日烈火,以所謂“危害民國”罪逮捕了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鄒韜奮等七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該事件遭到全國人民,包括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流的強烈反對。
七君子和馬相伯
鄒韜奮之子鄒家華與厲麟似之子厲聲教
1937年“七七事變”后,在全國人民的強大壓力下,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將7人釋放。同年8月19日,鄒韜奮在上海創辦《抗戰》三日刊;次年7月,該刊與柳湜主編的《全民》周刊合并,更名為《全民抗戰》,宣傳抗戰救國、爭取民主權利,銷售量突破30萬份,居全國之冠。
1939年4月起,國民黨當局陸續對各地的生活書店封店,所出圖書,一律禁止或沒收。到1941年2月,除重慶分店外,生活書店在國統區內的50余家分店全被封閉,所有職工均被逮捕或遣散。
1941年2月15日,國民黨政府組織的第二屆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行將開幕之際,鄒韜奮憤然辭任國民參政員,離開重慶、抵達香港,決心“愿以光明磊落的辭職行動,喚起國人對于政治改革的深刻注意與推進”。
1941年5月17日,鄒韜奮在香港重辦《大眾生活》,大聲疾呼:“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緊急問題,就是如何使分裂的危機根本消滅,鞏固團結統一,建立民主政治,由而使抗戰堅持到底,以達到最后的勝利。”該刊發行后,銷數很快達到10萬份。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鄒韜奮再度流亡。在中共幫助下,鄒韜奮前往東江、蘇北抗日根據地。他悉心考察了根據地的狀況,參觀、訪問了許多學校,并和當地軍民一起勞動;這讓他深為觸動,說:“過去十年來從事民主運動,只是隔靴搔癢,今天才在實際中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1942年3月,鄒韜奮不幸查出罹患耳癌,不得不從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回上海就醫;1944年7月24日,他不幸逝世于上海醫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
彌留之際,鄒韜奮口授遺囑,鄭重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申請:“請中國共產黨中央嚴格審查我一生奮斗歷史。如其合格,請追認入黨。”
后及:
鄒韜奮的兒子是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鄒家華的妻子葉楚梅是葉帥的女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