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懸崖村,修起了酒店、民宿,走上了農文旅融合的路子,不少村民從中獲得可觀的收入。這些都離不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7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昭覺召開“再訪懸崖村”新聞發布會,在答記者問環節,昭覺縣古里鎮懸崖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代表莫色格服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5年前,懸崖村村民搬遷到昭覺縣城的沐恩邸、昭美等社區生活。就在發布會當天,“錦繡天府·安逸四川”之紅色旅游央地媒體聯動采訪活動來到昭覺縣,探訪部分搬遷群眾居住的社區,了解搬遷群眾生活狀況。
在莫色格服所在的昭美社區,有38戶197名懸崖村村民住在這里。當記者問起5年來最大的變化時,搬遷居民吉巴日洛脫口而出:“搬進新房住的條件好了,娃兒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幼兒園。”
懸崖村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搬遷新居,居住條件發生了質的飛躍。“除了住房改善外,懸崖村的‘變化’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昭覺縣古里鎮黨委書記帕查有格給出一組數據:2018年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到2024年已達到19600元,村集體經濟從2018年以前的2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23萬元。
當天,記者還來到縣城沐恩邸社區。惹記伍果是沐恩邸社區的一位樓棟長,平時承擔著數據收集、政策宣傳、衛生管理等工作,閑暇時還參加社區開辦的繡娘工坊,工作時間靈活,可以把活兒帶回家干。她的新家是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有陽臺。“住在懸崖村山上的時候,我每個月至少要下兩趟山去鄰鄉買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現在只需要一個電話,大米就能送到家門口。”她說。
村民搬遷了,但懸崖村乘上了文旅發展的快車。涼山文旅集團在該村開展“天空之谷”項目,探索“國企+村集體+村民”農文旅融合模式,每年向懸崖村分紅不低于38萬元。項目建設中,優先選用懸崖村及周邊村民務工。項目試運營之后,已吸納懸崖村12名村民進入酒店工作。
“2024年,懸崖村、三河村、火普村全年接待游客10.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100萬元。”昭覺縣人民政府縣長白此聯在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以來,該縣累計投入資金36.5億元,實施產業項目506個,帶動脫貧群眾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鼓起增收“錢袋子”。
對于搬遷安置社區留守婦女就業,在寧波余姚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下,昭覺搭建電子廠、服裝廠、彝繡工坊等7個幫扶車間,提供就業崗位,留守婦女月均增收2500元以上,真正實現“守著家、抱著娃、掙著錢”。
28歲的莫色格服,是懸崖村的第二個大學生,走出大山的他,后來又回到家鄉,現在是昭美社區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發布會結束,他急忙趕回社區工作崗位上。他說,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懸崖村的建設中,讓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讓懸崖村變得更加美好。(川觀新聞記者 何勤華 涼山觀察 李思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