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經歷一場戰后最劇烈的政治地震。7月20日揭曉的參議院選舉結果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徹底擊碎了自民黨自 1955 年成立以來從未動搖的執政根基 —— 執政聯盟僅獲 47 個改選席位,加上非改選議席總計 122 席,距離參議院半數門檻還差 2 席。這是自民黨歷史上首次在眾參兩院同時失去多數地位,標志著日本正式進入 “少數執政” 時代。
消息傳出,東京街頭的大屏幕前圍滿了人,有人舉著 “70 年統治該結束了” 的標語,有人沉默著搖頭,仿佛在見證一個時代的落幕。
首相官邸,石破茂正對著鏡頭說 “要繼續承擔執政責任”。這個表態讓不少人覺得諷刺:就在選舉前,他的內閣支持率已跌至 20.8%,創執政以來新低,不支持率飆到 55%;大米價格翻倍、實際工資連續 5 個月下降,民眾早就用民生困境投了反對票。可他死死抓著權力不放,核心籌碼只有一個 ——8 月 1 日到期的日美關稅談判。
石破茂的算盤打得很清:美國威脅要對日本汽車加征 25% 關稅,一旦談崩,豐田、本田等巨頭將損失慘重,550 萬相關崗位岌岌可危。他反復強調 “不能因政權更迭中斷談判”,試圖用 “國家利益” 給自己續命。
但自民黨內早就不信這套了。前首相麻生太郎在黨內會議上拍了桌子:“再讓他干下去,自民黨就得散伙!”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自民黨權力結構的崩塌。2024 年的黑金丑聞導致安倍派、岸田派等主流派系解散,麻生派成為唯一幸存者。這種 “派系真空” 讓保守勢力趁機崛起,前首相岸田文雄頻繁約見前安倍派議員,試圖組建 “反石聯盟”。有消息稱,若石破茂拒絕辭職,麻生派可能聯合公明黨提出不信任案,迫使國會提前改選。
連原本中立的干事長森山裕,也開始回避 “是否支持石破茂” 的問題。
在野黨更是沒打算給臺階。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放話:“若他硬撐,我們就提不信任案。” 如今執政聯盟在兩院都沒了多數,任何法案都得看在野黨臉色,石破茂想推進政策,幾乎等于 “求著別人賞飯吃”。有議員私下說:“現在的自民黨,就像沒了地基的房子,一陣風就能吹倒。”
比黨內逼宮更棘手的,是極右翼勢力的抬頭。極右翼政黨 “參政黨” 這次從 1 席沖到 13 席,成了參議院第三大黨。這個喊著 “日本人優先” 的政黨,靠排外主張吸走了大量保守派選票,甚至有人提議 “修改和平憲法”。《朝日新聞》評論稱,這股勢力的崛起,像一把刀插進了日本政治的心臟 —— 它不僅分流了自民黨的基本盤,更在推著整個國家向右走。
石破茂的死撐,說到底是在賭。他賭自己能在 8 月 1 日前搞定美日關稅談判,用 “外交成果” 換喘息空間;賭黨內各派斗到最后,還是得靠他穩住局面;賭民眾會暫時忘記物價和工資的爛攤子,聚焦 “國家穩定”。可現實早已不給他留余地:豐田等車企已開始削減在日產能,準備把工廠搬到美國避稅;東京超市里,主婦們對著翻倍的大米價格嘆氣,罵聲比選舉時更兇;連美國都在催他 “別耗著,趕緊給個準話”。
這場潰敗從來不是偶然。自民黨賴以為生的 “派系平衡”,在安倍派因黑金丑聞垮臺后早就散了架;曾經引以為傲的 “經濟牌”,在物價飛漲、工資下跌的現實面前成了笑話;所謂的 “穩定執政”,不過是靠著慣性撐到了今天。石破茂的死撐,更像一場困獸之斗 —— 他不是在拯救自民黨,只是在拖延自己下臺的時間。
就像《讀賣新聞》社論所言:“自民黨的失勢,是 70 年積累的矛盾總爆發。石破茂留不留,改變不了日本政壇已經天翻地覆的事實。” 而這場天翻地覆的背后,是一個更殘酷的問題:當曾經的 “穩定器” 失靈,日本該往哪里去?
(據新華社、環球時報、央視網、中國新聞網、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