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培育鉆石協會宣布解散,天然鉆石協會獲注資——從行業組織命運看鉆石市場分化
引言:行業組織的命運分野
國際培育鉆石協會(IGDA)在今年夏季的突然解散與天然鉆石協會(NDC)獲得非洲聯盟強力支持的對比,成為觀察鉆石產業格局變遷的最佳窗口。這兩個組織的不同境遇并非偶然,而是兩種鉆石價值體系在市場檢驗下的必然結果。當我們冷靜分析全球鉆石消費市場的最新動向,會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消費者對真正價值的追求正在重塑行業格局。
▲IGDA主席Joanna Park-Tonks指,由于財務和運營限制,國際培育鉆石協會宣告解散。
第一章:培育鉆石的成長瓶頸
1.1 從IGDA解散看行業支撐難題
2025年7月的第一周,國際培育鉆石協會(IGDA)發布聲明宣布立即解散,主席Joanna Park-Tonks在給成員的信中坦言:“無償自愿的商業模式已無法維持。”遺憾的是,這個成立于2016年,并旨在推廣培育鉆石的組織,最終卻因為無力組建專業運營團隊而宣告終結。《JNA亞洲珠寶》獲得的內部消息也明確顯示,IGDA的管理人員拼盡全力,但最終仍未能將其發展為具有持續造血能力的商業實體。
針對此事,行業觀察家馬克·約翰遜明確指出:“IGDA的困境反映了培育鉆石行業的根本性挑戰——其商業生態難以形成自我維持的價值循環。當行業領袖都無法從中獲得合理報酬時,這個領域的長期發展確實令人擔憂。”
1.2 產能過剩引發的價格雪崩
根據保羅·金尼斯基鉆石行業報告,2022年至2023年間,培育鉆石零售價暴跌47%,批發價降幅更是達到59%。印度蘇拉特培育鉆石加工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1克拉培育鉆石的出廠價已跌破300美元,距離2016年的初始價格萎縮了近80%。這種價格自由落體直接導致多家培育鉆生產商縮減產能或轉型。
“當消費者發現去年購買的培育鉆今年價格腰斬時,他們的二次購買意愿會大幅降低。”國際珠寶分析師麗莎·懷特評論道,“這與天然鉆石百年穩定的價值曲線形成鮮明對比。”
1.3 技術門檻降低帶來的同質化困局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到培育鉆技術門檻的持續降低也為其帶來了困擾。隨著中國、印度多家新廠商進入培育鉆石生產領域,HPHT(高溫高壓)與CVD(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專利陸續到期。摩根士丹利行業報告指出,到2025年全球培育鉆產能可能超過需求量的300%。缺乏技術壁壘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新加坡珠寶展上就曾出現過不同廠商的培育鉆石在相同證書下色差達三個等級的質量糾紛。
1.4 培育鉆市場快速擴張后面臨的規范缺失問題
同時,培育鉆市場在初期迅速擴張后并沒有及時建立獨立且權威的標準以規范市場也為IGDA的解散埋下了隱患。今年6月,GIA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實驗室研究官湯姆·摩西(Tom Moses)表示:“市場上超過95%的培育鉆石在顏色和凈度上高度趨同,這使得原本為天然鉆石設計的精細分級系統對培育鉆石而言顯得不再適用。”
因此GIA(美國寶石研究院)宣布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GIA 將不再沿用傳統的4C標準(克拉重量、顏色、凈度和切工)對培育鉆石進行分級,而是明確標注送檢鉆石為培育鉆石,并依據顏色、凈度和工藝等綜合指標,將其劃分為“高級”(Premium)和“標準”(Standard)兩個類別。(通過與顏色、凈度等相關的多種指標共同定義),對于品質未達標的培育鉆石,則不予評定等級。
GIA此項政策調整與IGDA的解散雖無直接因果關系,但共同反映了培育鉆石行業面臨的標準混亂與市場分化問題,加劇行業整合難度。也正是因為行業內部缺乏共識,生產商、品牌商和鑒定機構之間未能形成統一標準,才進一步導致組織難以維系。
▲圖源LinkedIn
第二章:天然鉆石的價值深化
2.1 非洲聯盟的戰略賦能
IGDA宣布解散的同月,非洲聯盟宣布向天然鉆石協會(NDC)注資2800萬美元用于全球推廣計劃。這個覆蓋博茨瓦納、南非等主要產鉆國的政治實體明確表態:“支持天然鉆石產業就是支持非洲數百萬礦工家庭的生計。”這項投資將用于改善礦區基礎設施、推動溯源技術研發和可持續開采認證。
“天然鉆石背后是真實的社會經濟發展故事。”NDC新任CEO大衛·凱利在約翰內斯堡的發布會上強調,“每顆鉆石都承載著礦區社區的希望,這是任何實驗室都無法復制的價值。”
▲德比爾斯和安哥拉簽署支票。(DMCC)
2.2 稀缺性價值的科學驗證
根據戴比爾斯集團2018年發布的《鉆石行業洞察報告》可知,新發現的鉆石礦床數量自2000年以來顯著下降,且現有礦山的儲量因開采年限面臨自然遞減。地質學家團隊在加拿大北極圈礦床的研究證實,形成于33億年前的鉆石金伯利巖管正面臨開采難度指數級上升的問題。這種不可再生的稀缺性直接反映在價格上——Rapaport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高品質1克拉天然鉆石的實際年化收益率達到3.7%,跑贏同期通脹率。
2.3 消費心理的理性回歸
貝恩咨詢《2023全球奢侈品報告》揭示了一個趨勢:在經歷培育鉆石的新鮮感后,65%的受訪者表示會更加重視珠寶的“傳承價值”。倫敦哈羅德百貨珠寶部經理艾瑪·伯頓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有位客戶用培育鉆石婚戒的預算補差價換購了更小但天然的鉆石,她說’希望女兒未來能認出媽媽當年的選擇’。”
第三章:市場數據的無聲證言
3.1 零售終端的渠道選擇
美國珠寶商協會(JSA)2023年調查顯示,87%的獨立珠寶店已停止擴大培育鉆石庫存,其中23%完全退出該品類。著名連鎖品牌Kay Jewelers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確認,將把培育鉆石產品從主柜臺移至次要展示區。“消費者終究分清了’價格’和’價值’的區別。”CEO杰夫·杰克遜如是說。
3.2 投資市場的態度轉變
自2024年起,全球最大的鉆石投資基金Diamond Circle Capital宣布不再接受任何培育鉆石作為抵押物。其投資委員會指出:“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與無法預測的貶值曲線,使其不具備資產保值功能。”而與此同時,蘇富比拍賣行創下了12.3克拉藍鉆4390萬美元的成交新紀錄,印證了高端市場對天然鉆石的持續追捧。
3.3 世代價值觀的漸進演變
盡管初期培育鉆石在千禧一代中取得過進展,但麥肯錫《Z世代奢侈品消費白皮書》顯示,18-25歲群體對“真實起源”的關注度比五年前上升了19個百分點。“他們比我們想象的更在意物品背后的故事。”報告主筆克洛伊·杜邦總結道。
結語:時間的檢驗標準
正如上周發布的《WWD天然鉆石白皮書》所說,鉆石行業正經歷著價值重估的自然選擇。當喧囂褪去,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依然是那些承載著地球億萬年記憶的天然結晶。這不是簡單的商業競爭,而是對永恒價值理解的代際對話。在這個故事里,每個消費者都在用自身的選擇進行無言的投票——到底是想擁抱轉瞬即逝的科技產物,還是珍藏歷經滄海桑田的自然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