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報記者 劉旭
在國際合作中,中非合作宛如一顆明珠,散發著獨特的光芒。中國外長連續35年年初首訪非洲,這一堅持不僅是外交傳統的延續,更是中非深厚情誼的生動見證,充分表明中國始終將非洲置于外交全局的優先位置,彰顯對中非合作的堅定支持與重視。
在經濟領域,中非合作成績斐然。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同21個非洲國家簽署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為雙方企業減輕稅收負擔營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有力推動了雙邊貿易和投資的增長。
中國積極推進約600個“小而美”項目,涵蓋互聯互通、減貧惠農、醫療衛生、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文交流等諸多領域,基本實現非洲國家全覆蓋。這些項目雖規模不大,但貼近非洲民眾生活,實實在在地改善了當地民生,讓非洲人民真切感受到中非合作帶來的福祉。
在促進非洲優質產品對華出口方面,中國已提供支持非洲出口貿易融資約171.2億元,真金白銀的投入,助力非洲特色產品跨越山海,走進中國市場。同時,中國積極擴大非洲產品對華準入,已同非洲18國簽署了22份農產品輸華議定書,53個非洲國家(地區)的2400余家食品企業在華注冊,讓非洲優質農產品擺上中國百姓的餐桌,豐富了中國消費者的選擇,也為非洲農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為支持非洲中小企業發展,中方已向非方提供20.8億元貸款支持,涉及19個行業,惠及約350家中小企業,創造了約4500個就業崗位。這些資金如同及時雨,為非洲中小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幫助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茁壯成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民眾收入。在基礎設施建設與資金融通方面,中國同樣全力以赴,已向非洲提供或承諾提供開發性金融專項資金、基礎設施融資支持等722.8億元,并搭建資金融通平臺和渠道,向非洲金融機構提供了111.6億元授信支持,非洲進出口銀行在華發行了22億元“熊貓債”,助力非洲完善基礎設施,為經濟騰飛筑牢根基。
在人才培養方面,中非合作同樣成果豐碩。中國為非洲國家培養了超過1萬名各領域專業人才,2025年計劃提供約2萬個研修培訓名額,覆蓋互聯互通、衛生健康、減貧惠農、貿易投資、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20多個領域100多個專業。目前中方已在15個非洲國家建立了17所“魯班工坊”,傳授實用技能,為非洲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為非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展望未來,中非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將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
來源:國際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