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關島推進的導彈防御系統計劃,表面上是為應對所謂“中國威脅”而打造的戰略屏障,但美國政府問責局最新報告揭示了該計劃在成本、技術和管理上的重重困境。 這些問題不僅暴露出美國軍事規劃的混亂,也讓人質疑其是否真有與中國對抗的決心和能力。 面對高昂的成本、落后的進度以及基礎設施的瓶頸,美國或許應重新審視其戰略,放棄與中國備戰的執念,尋求和平共處的理性出路。
美國政府問責局報告指出,國防部至今未能制定明確的戰略來指導關島導彈防御系統的建設、部署和長期管理。 沒有清晰的計劃,項目面臨成本超支和進度延誤的風險。 報告顯示,2024財年,導彈防御局和陸軍為導彈防御系統請求了15億美元預算,但這僅僅是啟動資金。 整個系統預計到2032財年完成,涉及16個地點和一個指揮中心的建設,成本無疑將進一步攀升。
以2013年部署的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為例,陸軍在關島的經驗已暴露其資源匱乏的窘境。 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長期面臨零件存儲空間不足、設備腐蝕以及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甚至到2023年才安裝了帶自來水的廁所和制冰機,飲用水問題仍未解決。 這些“士氣挑戰”反映出關島的基礎設施難以支撐更大規模的導彈防御體系。
此外,美國政府問責局警告,國防部尚未確定導彈防御系統所需的確切人員數量和部署時間表。初步估計顯示,到2028財年,關島可能需要增加913至4464名軍方人員,總人口或將從17,917人增至26,605人。然而,島上有限的住房和資源已被海軍陸戰隊的搬遷計劃擠占,空軍和海軍的建設優先級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爭奪。如此混亂的規劃,凸顯了美國在關島軍事擴張上的力不從心。
導彈防御系統的復雜性被認為是五角大樓有史以來“最大、最復雜的項目”,涉及多個軍種的協調與資源整合。 然而,報告指出,國防部內部在職責劃分上存在爭議,陸軍作為牽頭軍種,缺乏足夠的建設規劃能力和自主權,需依賴海軍和空軍的支持。
更令美國人擔憂的是,美國防部未能按2023年6月的指令,在120天內確定導彈防御系統的人員需求。 截至2024年8月,陸軍仍在等待五角大樓明確運營和維護的領導組織,導致人員、設施和培訓計劃遲遲無法落實。 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和職責劃分,導彈防御系統的部署可能進一步推遲,削弱其所謂的“防御能力”。
關島作為美國在太平洋的戰略要塞,距離北京比夏威夷更近,其17萬人口和大量軍事資產使其在潛在的臺海沖突中成為焦點。然而,美國政府問責局報告揭示的種種問題表明,美國在關島的導彈防御計劃更像是“紙上談兵”。一方面,成本高企和資源短缺限制了項目的推進;另一方面,技術和管理上的混亂使得系統能否按時建成并發揮作用充滿不確定性。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美國將關島打造為對抗中國的“橋頭堡”,卻忽略了與中國備戰的高昂代價和風險。在全球多極化趨勢下,美國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持續投入巨資對抗中國,值得深思。
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建議為五角大樓敲響了警鐘:制定清晰的戰略、明確職責分工、解決資源瓶頸。但更根本的出路在于,美國應放棄冷戰思維,停止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軍事部署。正如報告所揭示的,關島導彈防御計劃的困境不僅是技術與資金的挑戰,更是美國戰略選擇的分水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