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育碧(Ubisoft)在業績報告中披露了一項引發行業關注的數據:旗下新作《刺客信條:影》的開發成本超過一億歐元(約8.35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與主流3A大作的平均水平相當。與此同時,公司明確表示將繼續強化游戲內的“微交易”系統,并稱這類設計能“讓玩家體驗更有趣”,比如:通過自定義外觀或加速進度提升樂趣,但強調所有付費內容均為“可選”。
這一表態在玩家社群中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報告中,育碧一方面強調所謂的“黃金法則”是讓玩家無需額外付費即可享受完整內容,另一方面又將微交易描述為“尊重玩家體驗的長期策略”,這種看似矛盾的表述被許多玩家視為“話術游戲”。事實上,近年來育碧在《刺客信條》系列等付費游戲中持續引入外觀商店、戰斗通行證等機制,早已讓部分玩家感到不滿。有玩家直言:“花70美元買斷游戲后,還要為虛擬服裝掏錢,這種設計更像是在考驗錢包而非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育碧的微交易策略并非孤例。例如:《消逝的光芒2》曾因更新后加入內購系統導致玩家大規模差評,而《星際公民》近期推出的“飛船性能升級”付費道具同樣引發抵制。這類案例顯示,即使是免費游戲中常見的微交易,在付費3A大作中也可能成為雷區。
對于微交易的爭議,育碧試圖通過“玩家可選性”來淡化風險,例如:在《刺客信條:影》中,玩家可通過游戲內貨幣解鎖大部分外觀,付費僅為加速獲取過程。但這種設計仍被批評為“變相鼓勵肝度”。有玩家就調侃:“要么花錢,要么花時間,這哪是樂趣,分明是選擇題”。事實上,微交易的本質是用來平衡商業利益與玩家體驗的。免費游戲中,微交易是維持運營的必要手段;而在付費游戲中,若過度依賴此類設計,可能削弱玩家對品牌的信任。正如一位行業分析師指出:“當開發商開始用微交易填補成本缺口時,往往意味著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在下降”。
從業績報告數據來看,育碧正處于轉型關鍵期。2024年其凈預訂額同比下降20.5%,而微交易收入占比持續上升。這種戰略選擇能否持續,或許取決于兩點:一是《刺客信條:影》等新作能否通過口碑和長線運營收回成本;二是微交易設計能否真正做到不影響核心體驗。
玩家們對于育碧的言論也回應道:“這確實像他們會說的話”、“很討厭微交易,但事實卻是很多人都會花錢買”、“微交易只會吸引那些自制力差的兒童和成年人而已”、“現在堅持不微交易的人,已經成為少數了”等。博士個人表示理解,畢竟回顧當年《刺客信條:英靈殿》加入微交易系統時,雖然曾引發許多老粉絲的不滿,但該作最終仍成為育碧史上最賺錢的《刺客信條》系列作品。
過去一年,育碧的市值持續探底,甚至跌至十多年來的最低點,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刺客信條:影》也未能挽回頹勢。期間,公司將轉為私人或出售股份的謠言四起,最終公告會由騰訊出資,與 育碧共同成立一家子公司,專門負責開發《刺客信條》、《孤島驚魂》及《彩虹六號》三大IP,此舉在全球玩家間掀起熱議!微交易肯定會持續存在,直到沒有玩家來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