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如今正見證著一座座島礃的崛起,其中,宣德群島的工程更是引人注目。然而,在吹填過程中,多國插手干預,試圖在這片屬于中國的海域掀起波瀾。
歷史傳承,南海主權不容置疑
南海諸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從漢代開始,中國先民就在這片海域捕魚、航行,留下了無數足跡。到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航線覆蓋南海,地圖上清清楚楚標著這些島礃。清代時,海南漁民用《更路簿》記錄了南海的地名和航路,那是他們世世代代討生活的依據。
宣德群島是西沙群島的一部分,離海南島東南大約350公里,由七個小島組成,俗稱“七連嶼”。它的位置很關鍵,既能俯瞰南海航道,又是天然的戰略屏障。
中國人世世代代在此活動,早就把這里當成自家后院。可到了20世紀70年代,麻煩來了。越南、菲律賓等鄰國開始對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礃動手動腳,甚至派兵搶占。更有美國這樣的域外大國,打著所謂的“航行自由”的旗號,隔三差五派軍艦飛機過來晃悠。
面對挑釁,中國從2013年開始,我們啟動了島礃吹填工程,把主權落到實處。宣德群島因為島嶼挨得近,礃盤面積大,成了吹填的重點。2015年,南沙的吹填基本搞定,西沙則繼續推進。
宣德群島的目標是通過連接小島和礃盤,建成一座超過1000英畝的大島,外界管它叫“南海第一大島”。
科技助力,吹填工程穩步推進
要說宣德群島的建設,離不開中國的科技硬實力。最牛的裝備當屬“天鯤號”重型自航絞吸船。2017年下水,長140米,寬27.8米,絞刀頭直徑超過3米,能輕松切開珊瑚礃和硬石頭。它的功率有6600千瓦,一小時能挖6000立方米的海底物質,相當于一個足球場一米深的土。有了這艘船,吹填效率蹭蹭往上漲。
宣德群島的吹填主要集中在永興島、趙述島和北島。永興島是西沙的“老大哥”,早就有3000米的跑道和深水碼頭,地位舉足輕重。趙述島和北島通過吹填分別多了25英畝和7英畝的土地。
2016年,中國試過把北島和中島連起來,可惜臺風“莎莉嘉”搗了亂,毀了一部分成果。不過,工程隊不服輸,馬上調整方案,加固了北島南端的護岸墻,還建了行政樓和其他設施。
吹填出來的土地,工程隊用壓實設備把沙石夯實,再鋪上混凝土,修路、建雷達站、搭港口,樣樣不落。永興島上,一條800米長的水泥堤道連通了旁邊的巖礃島,初步形成了島群網絡。
國際干擾,堅定前行維護主權
宣德群島的建設雖然成績不小,但外面的干擾從來沒停過。美國從2015年開始搞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派軍艦像“威爾伯”號驅逐艦之類的東西,跑到西沙12海里范圍內晃悠,說是要挑戰中國的“過度主張”。
2016年,菲律賓弄了個“南海仲裁案”,裁定中國的“九段線”沒法律依據,我們直接不認。越南也不閑著,在南沙加緊軍事部署,還跟盟友搞聯合軍演,想牽制中國。
面對這些挑戰,中國工程隊改進了吹填技術,用新型水泥漿把珊瑚沙固化成硬邦邦的基底,抗臺風能力更強。2024年,宣德群島扛住了一次強臺風,新建的護岸墻沒掉鏈子。而且永興島的防空系統和巡航導彈都到位了,防御能力杠杠的。
2025年2月,美國拉著菲律賓、日本在南海搞聯合軍演,模擬搶島礃,明顯沖著中國來的。
盡管如此,宣德群島的建設沒停。島上的港口能停大貨輪,跑道能起降軍機,通信網絡覆蓋全島。
“天鯤號”這艘船,真是吹填工程的大功臣。它能挖能填還能抗風浪,效率高。永興島的跑道、碼頭早就建好了,現在還能起降大飛機,??看蟠?。趙述島和北島的面積也在擴大,雖然中間被臺風攪過幾次,但工程隊硬是頂住了壓力,把護岸墻加固,把基礎設施建起來。
現在島上道路通了,雷達站有了,港口也正常用了,活脫脫一個現代化的島嶼雛形。
宣德群島如今港口能用,跑道能飛,通信沒問題,基本功能都齊了。以后可能還得加點東西,比如更大的碼頭、更強的防御工事啥的,但雛形已經有了。
2025年7月,宣德群島的建設還在繼續。外頭還會有風浪,但我們有經驗、有技術、有底氣。南海是中國的家底,宣德群島是明珠,不管多難,我們都會把它擦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