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的表態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他明確表示:如果俄羅斯對北約成員國采取軍事行動,德國軍隊愿意殺了俄羅斯士兵。
這句話看似沒有什么問題,畢竟如果俄羅斯和北約發生直接沖突,德國軍隊肯定不會束手就擒任由俄羅斯宰割,發生士兵傷亡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但德國近些年的軍事動作讓人懷疑,德國可能想親自下場?那么,德國防國防部長為何要在此時拋出這樣的言論?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
德國近年在俄烏沖突中,因軍事支援力度有限、部署行動遲緩,時常遭英法等盟友詬病“立場弱化”,德國在聯盟內部的話語影響力已悄然減弱。
德國此番言論,事實上是向各盟友釋放清晰信息,在集體防御事務中,德國會堅守強硬姿態,以此重塑自身在聯盟中的核心位置。
目前,德國政府正全力推進“歐洲最強常規軍隊”建設,不僅設立了5000億歐元的防務基金,還計劃在2029年前將軍費占比提升至GDP的3.5%,擴軍與裝備更新工作也在同步推進。
德國軍隊
這一系列計劃要想實施,德國國內軍費就要提高,軍費提高意味著德國政府需要減少民眾的相關福利待遇,對此德國民眾和議會肯定不會答應。
那么,要想獲得民眾與議會的認可,“外部安全威脅”就成了關鍵的合理性依據,渲染“應對俄羅斯潛在風險”,恰好能為軍費增加與軍力擴充掃清障礙。
而德國國內執政聯盟也陷入困境:援烏政策引發部分選民質疑,民調支持率隨之走低,俄烏沖突已持續三年,作為北約聯盟的重要成員國,德國政府為了支持烏克蘭,一邊持續向戰場輸送軍火和資金,一邊也只能咬牙對莫斯科追加制裁。
這樣的持續輸送讓德國國內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政府在外交上對烏克蘭慷慨解囊,用德國人民的稅金購買美制武器支持烏克蘭,而民眾卻在為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苦苦掙扎。
早年德國向烏克蘭援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聚焦外部安全議題展現強硬態度,既能轉移公眾對國內矛盾的注意力,也能塑造政府“果斷應對挑戰”的形象,為執政聯盟減輕壓力。
隨著德國國防部長言論的發酵,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方早已多次否認“計劃進攻北約”之說,這一指控完全沒有根據,并直言“德國正再次變得危險”。
佩斯科夫
之所以用“再次”一詞,是因為歷史教訓,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構建起以“軍事克制”“和平主義”為核心的國防理念,在對外軍事相關的言辭與舉措上,始終秉持審慎態度。
如今,其國防部長公開提出“殺死俄羅斯士兵”這一帶有對抗意味的說法,與其軍事理念形成了鮮明對比,佩斯科夫用”再次“一詞,是暗示德國或許已偏離長期堅守的和平軌道,軍事思維中的對抗傾向明顯增強。
讓俄方更為警惕的是,德國在海外的駐軍行動,今年5月,德國在立陶宛完成旅級常駐部隊的組建與部署,這是二戰后德國首次向境外派遣如此規模的常駐軍力。
德國軍隊
從地理位置分析,立陶宛與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相鄰,此次部署的“對俄防御”目標十分明確,打破了德國戰后“不主動在海外大規模駐軍”的慣例,直接對俄羅斯構成了軍事層面的壓力。
況且俄方已多次說明,所謂“計劃攻擊北約”純屬不實言論,強調這只是北約為擴張尋找的托詞,但德國依舊以“俄羅斯威脅”為借口,持續推進軍事建設與部署。
佩斯科夫那句“德國正再次變得危險”,“再次”既是對當下局勢的判斷,更是對德國未來走向的嚴肅警示,不要走二戰的老路。
德國駐軍立陶宛
復雜博弈背后,歐洲安全何去何從?
德國國防部長的表態及俄羅斯的回應究其根本,是大國在歐洲安全事務中角逐體現,北約持續東擴,俄烏沖突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歐洲正慢慢演變為全球安全態勢里的“敏感地帶”。
德國做為歐洲經濟與政治層面的重要國家,軍事策略的轉變,不光會改變自身的國際定位,還會對全歐洲的安全產生深遠影響,不管德國是為了強化自身國際地位、落實國內規劃所做的盤算,還是俄羅斯對安全風險的警覺反應,都展現出各國在復雜形勢中對利益的追求。
然而,過往的歷史早已證明,軍事上的對峙、陣營間的相互敵視,從來都不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
俄羅斯與德國博弈
在歐洲這片土地上,和平同發展依舊是各國百姓的共同愿望,借助對話與協商來搭建平衡、高效且可持續的歐洲安全體系,才是能長久維持穩定的辦法。
眼下,俄烏沖突的戰火還未完全熄滅,國際社會更該對任何可能加劇對立的言語和行動保持警惕。
德國軍事方面的動向會不會觸發新的連鎖效應,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較量會有怎樣的結局,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不過有一點能夠確定,只有堅守多邊主義理念,拋棄零和博弈的想法,才能讓歐洲乃至全世界擺脫戰爭的威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全與穩定。
信息來源:環球報,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