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高中三年,是青春最珍貴的篇章,母校與老師用無私的付出為我們點亮了成長的道路。為引導2025屆畢業生回顧這段難忘的歷程,以文字鐫刻師恩、抒寫校園情懷,淮濱高中特舉辦"感恩母校·感恩老師"征文活動。通過真摯的故事與細膩的筆觸,我們期待見證淮高學子的人文素養與精神傳承,讓感恩之心化作永恒的文字,溫暖彼此,激勵前行。現將優秀作品陸續刊登,與全體師生、家長共饗這份深情厚誼。
跑道與課桌:我的雙線戰場
高中三年,我的青春被清晰地劃分在兩條截然不同的戰線:一條是烈日當空、塵土飛揚的跑道和訓練場,另一條是日光燈下、堆滿書本的課桌。作為一名體育生,汗水浸透訓練服、肌肉酸痛到抬不起腿的日子是常態。但母校給予我最深的烙印,遠不止于此——它更在于那場與時間、與疲憊、與自己意志力進行的、關于文化課的無聲卻異常激烈的搏斗。
訓練場上的苦,是看得見的。每每完成下午的課程,我們便整裝待發,帶上大包小包,走向操場。在炎熱的天氣下,我們熱身一圈又一圈,肺像要炸開,雙腿灌了鉛般沉重。而臨近傍晚,才是正課的開始,教練的哨聲和吼聲充斥著整個訓練過程,是鞭策,也是支撐。每一次沖刺,每一次力量訓練后的精疲力竭,都在挑戰著生理的極限。然而,在速耐中,會有隊員帶著疑惑問我:"王宇輝,你為啥要跑的那么賣力?"我笑著回答說,"我就今年一個冬訓的機會,我不想輸,更不想再來一年,我要考大學!"這份苦,帶著汗水的咸澀,帶著肌肉撕裂般的痛感,是外顯的勛章。
然而,真正刻骨銘心的"難",往往發生在訓練之后。當身體被徹底掏空,帶著一身汗水和疲憊沖進教室,面對的是密密麻麻的公式、晦澀難懂的古文、堆積如山的試卷。這才是最煎熬的時刻。
我記得太清楚了:下午高強度訓練完,肌肉還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顫抖,大腦因為缺氧和疲勞一片混沌。我拖著沉重的身體挪進教室,晚自習已經開始。同桌關切地遞來筆記,我看著那些仿佛在跳動的字符,眼皮卻像墜了千斤巨石。困意像洶涌的潮水,一次次要把我淹沒。 多少次,我狠狠掐自己的大腿,用指甲掐進掌心,試圖用疼痛喚醒一絲清醒。老師的聲音有時像從遙遠的地方傳來,模糊不清。那種身體極度渴望休息,而理智卻拼命吶喊"不能睡!必須學!"的撕扯感,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
身體在尖叫著抗議,要求我趁著沒老師看管的自習,悄咪咪的睡一覺;但心里有個聲音更響亮:不能放棄! 為了弄懂一道數學題,我可能要反復啃課本、問同學。看著文化課成績單上刺眼的分數,那種挫敗感有時比訓練場上跌倒更讓人沮喪。我身為班長,文化課卻時常倒數,這失去了我作為班級領頭羊的的責任感。我心想:即使我累,也要把文化課的分數提升上去,讓同學們見證我的信心與努力。到最后,我的文化課穩步提升,甚至能與班級里的文化生比。那是硬生生從疲憊的身體里、從被訓練擠占得所剩無幾的時間里,一點一點摳出來的!
感恩母校,最深的感觸,恰恰來自于這份"看見"與"懂得"。
感恩我的教練和寬與甘雪,他們不僅打磨我的技術,更理解我的雙重壓力。他們會在我們因考試臨近而焦慮影響訓練時,主動給我們調整計劃;會在訓練后的放松,叮囑我們我"回去認真學習文化課"。在考試后,會主動慰問我們考得怎么樣,鼓勵我們下次能發揮的更好。他們的信任讓我明白,體育生并不是"四肢發達"的標簽,擁有一顆追求卓越的心,無論在哪個賽場都應被尊重。
感恩我的文化課老師們。他們從未因為我訓練遲到、作業偶爾遲交而放棄我,反而給予了我更多的耐心和包容。記得那次月考數學又不及格,我沮喪地坐在座位上。班主任田超沒有責備,只是輕聲說:"訓練那么累,還能堅持坐在這里學,已經很不容易了。來,我們看看錯在哪里,慢慢來。"那份理解,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灰暗的心情。英語老師陳藝丹會在早讀時特意走到我身邊,輕輕敲醒我的腦袋,趕走我的瞌睡蟲;物理老師魏晨暉知道我時間緊,把試卷二次批閱,仔細的替我分析錯因,及時鼓勵并支持我;化學老師劉曉宇不放棄任何一個同學,用心的替大家鞏固零碎的知識點;語文老師董榮榮則會在課前復習古詩,為我們打牢基礎。他們知道我的基礎薄弱,知道我的時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但他們選擇用加倍的耐心和鼓勵,為我鋪就一條在知識荊棘中前行的路。這份"不拋棄、不放棄"的師恩,是我能堅持下來的重要力量。
感恩我的同學們。總有同學愿意關照我吃沒吃飯;總有同學主動分享筆記;遇到難題,總有人愿意放下自己的作業給我講解;考試失利時,一句"沒關系,下次加油"的簡單安慰,也足以溫暖人心。我的同桌金久鈞替我碼好混亂的試卷,負責任的把我物理分提升至及格。在緊張的高中生活里,這份同窗情誼,是疲憊時最珍貴的慰藉。
感恩母校的環境。它為我們體育生提供了相對靈活的課程安排可能,提供了晚自習后還能亮燈的教室,提供了那些默默在食堂為我們留好飯菜的叔叔阿姨。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都是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溫暖基石。
"雙線作戰"充斥了高三一整年,這份在汗水與筆墨交織中淬煉出的堅韌,這份在理解與支持中滋養出的感恩,將永遠銘刻于心。謝謝你,我的母校,你不僅讓我圓夢鄭州大學,更是我人生路上,學會在雙重壓力下依然奮力前行的精神家園。
作為過來人,我想講:體育并不像大眾口中的捷徑,它是另一種充滿艱難,荊棘叢生的登上山頂的方式。所以,在準備走體育這條路前,一定要做好考量,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是否能堅持到底,包括文化課。
最后,為勝利干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