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了3年多,歐洲和美國都快干了,為啥俄羅斯還這么能打?”
隨著特朗普7月14日宣布將通過北約“武裝”烏克蘭之后,也就意味著俄烏距離和平談判解決沖突更加困難。
而美國也沒有那么好心,特朗普軍援的方式是,他們提供武器但是北約需要付錢。
對此特朗普的就類似于“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畢竟美國近些年來,不打仗的時間還沒打仗的時間多,也正因如此美國武器造的多,用的也多。
可因此也就有人好奇,美國都快供不起的烏克蘭了,俄羅斯還能源源發起進攻?
近段時間根據俄羅斯媒體《The Insider》報道,俄方接收到了一臺大口徑的炮管鍛造機,而這臺機器的來源居然是一家西班牙公司。
要知道,西班牙可是在1982年起就成為了北約國家,可他們卻為俄方提供了十分關鍵的支持。
根據信息顯示,這臺機器是奧地利公司生產的,總重量更是達到了110噸,而如此龐大的設備也就意味著產量十分“恐怖”,這也意味著俄軍前線的火力可以更加的“肆無忌憚”。
畢竟就單拿坦克來說,一個炮管的使用壽命也就是500-1000發導彈左右,如果環境惡劣加上持續開火的話,就需要更加頻繁的更換。
而且炮管會直接影響到炮彈的精準度,現代戰爭的作戰距離動輒就是上千米,如此遠的距離炮管存在一丁點的瑕疵就會讓炮彈的散落范圍增大,導致精準度下降。
并且十分重要的一點是,在機器被引進之前,俄羅斯這邊對于炮管的制造確實存在了技術瓶頸,而這臺機器直接解決了燃眉之急。
要知道,按照美國出口的價格來算,一根155毫米榴彈炮的炮管最少都要賣到70萬美元,而俄烏戰場上迄今為止最少也打廢了1萬根炮管,這個可是足足價值70億美元的損耗。
這也難怪前段時間俄軍方會夸下???,要在短時間內把T-90A坦克的產量翻上數倍!
而炮彈的問題對于俄羅斯來說則更不用擔心,前段時間韓國的情報機構放出風聲,聲稱朝鮮已經為俄羅斯量身打造了足足1200萬枚導彈!
而且除此之外,根據他們所說還會額外派3萬名朝鮮士兵去前線,盡管這個說法直到如今都沒有得到驗證,但是俄羅斯近期的火力確實遠勝之前。
早在7月初的時候,美國的五角大樓就宣布暫停對烏軍援的大量武器,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則是,美國在伊朗和中東參與了戰爭,導致自己也不夠用了。
而當初被暫停的軍援則包括:30枚愛國者導彈、100多枚“地獄火”導彈以及千發左右的155毫米榴彈炮導彈。
這些軍援暫停的后果就是,烏克蘭包括基輔在內的幾天里遭到了大量的襲擊,烏軍的防空力量已經岌岌可危,各種主要城市內燃起戰火。
見此情形沒過多久,特朗普就以不滿普京的態度為由,宣布要再次武裝烏克蘭,還象征性的送了幾枚愛國者導彈給烏方,而這些炮彈其實也就夠一天晚上消耗的。
而其他的軍援武器,則是全部都需要北約來報銷,這其中德國就表現的十分積極,他們不僅提供了許多導彈給烏方,甚至還督促讓美國盡快把武器交付給烏克蘭,錢由他們來出。
不過,雖然德國主動愿意為烏克蘭買單,不代表所有北約國家都希望踏這趟“渾水”。
根據央視報道,迄今為止已經有5個北約國家拒絕加入武裝烏克蘭的計劃了。
這五個國家分別是:法國、意大利、捷克、匈牙利以及波蘭。
捷克和匈牙利這種小國不愿意牽扯進入俄烏沖突之中可以理解,畢竟均攤軍費義務對他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且匈牙利雖然是北約和歐盟國家,但是他卻一直和其唱反調,尤其是在俄烏問題之上。
所以這兩國家的反對可以理解,而意大利和法國這兩個歐洲大國的反對就讓人有點好奇了。
法國馬克龍的主張很簡單,他認為只有提高自己的國防實力才最可靠,所以他不想花錢在烏克蘭身上,而意大利這邊則是我可以軍援烏克蘭,但是絕不是直接向美國購買。
這倆國家就屬于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自身的實力足夠,所以也有說不的底氣。
反觀一直把自己當做“反俄先鋒”的波蘭,他們的反對尤其讓人驚訝,不過他們的理由則是更加的“極端”:波蘭外長建議用凍結俄羅斯的海外資產買武器,而不是要北約國家買單。
這個提議可以說是“火上澆油”了,明明近期就是因為俄烏沖突加劇,美國才提議要重新武裝烏克蘭,如果動用俄羅斯海外資產顯然會讓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拉大,形勢更加嚴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