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打起來,中國沿海被炸了咋辦?
戴旭上校這句話,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如果中美兩國開戰,美國有能力把中國的海岸給拆掉,中國也可以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給拆掉,中國作為一個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轉移重心,而美國將失去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
最近網上有個話題吵得沸沸揚揚——要是中美真打起來,中國沿海被轟炸了怎么辦?這種焦慮情緒其實不難理解,畢竟美國在亞太部署了大量軍事力量,航母戰斗群、軍事基地密密麻麻。
但咱中國有位軍事專家戴旭上校早就撂下狠話:“美國能拆了中國沿海,中國也能掀翻美國在亞太的勢力。”
這話可不是吹牛,背后有實打實的戰略底氣支撐。
先把時間撥回到1994年,那年美國派“小鷹號”航母戰斗群闖入黃海,跟蹤中國潛艇,甚至起飛戰機挑釁。
結果中國海軍直接出動殲-8和蘇-27戰機,用雷達鎖定美軍航母,逼得美軍灰溜溜撤退。
這件事讓中國徹底明白:靠忍讓換不來和平。
此后20年,中國軍工卯足勁搞反艦導彈研發,東風-21D、東風-26等“航母殺手”相繼問世。
這些導彈能以10倍音速俯沖,末端還能變軌規避攔截,專門對付美國航母編隊,說白了,現在美國航母敢靠近中國海岸,就等于把脖子伸進絞索里。
再看美國在亞太的“命門”,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日本橫須賀港、韓國釜山港,這些美軍核心據點看似固若金湯,實則漏洞百出。
中國火箭軍的東風-26導彈射程覆蓋關島,東風-21D能把日本海變成“禁區”。
更絕的是,中國還發展出“區域拒止”戰略,用反艦導彈、隱形戰機、衛星偵察組成立體防御網。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報告也承認,在西太平洋近海沖突中,中國已經占據優勢。
換句話說,美國想靠軍事威懾逼中國讓步,現在得先掂量自己的“命門”夠不夠硬。
有人可能會問:美國有11艘航母,中國拿什么對抗?答案就在中國的不對稱戰術里。
美國航母戰斗群造價上百億美元,中國用東風導彈打航母,成本只有航母的零頭。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反艦導彈不是單打獨斗,而是依托衛星、無人機、網絡戰組成的體系作戰。
比如,“北斗”衛星能實時定位航母位置,無人機蜂群可以干擾航母雷達,最后東風導彈致命一擊,這種打法讓美國航母在西太平洋成了“活靶子”。
再往深了看,中美經濟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年銷售額超過7000億美元。
要是真打起來,美國蘋果、波音這些巨頭得損失慘重,環球網一篇文章就指出,中美貿易沖突可能導致全球價值鏈斷裂,美國農業、科技行業首當其沖。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也警告:“中美脫鉤會讓雙方經濟倒退30年。”說白了,美國打得起軍事仗,卻輸不起經濟仗。
歷史經驗也證明,中國從來不怕外部壓力,1994年黃海對峙后,中國加速潛艇技術升級,從俄羅斯引進現代級驅逐艦,為后來的航母研發積累技術。
2016年南海仲裁案期間,中國三大艦隊齊集南海,用實彈演習粉碎了美國的挑釁,這種“越壓越強”的韌性,讓任何想通過戰爭壓垮中國的企圖都注定失敗。
當然,我們始終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的發展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和美國爭霸。
但這絕不意味著中國會在核心利益上讓步,戴旭上校的話其實是給美國劃了條紅線:你要敢動中國沿海,我就端了你在亞太的老巢,這種戰略威懾,正是中國維護和平的底氣所在。
說到底,戰爭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任何沖突都是雙輸局面。
但中國有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主動挑事,但也絕不怕事。
美國要是真把中國逼到墻角,那對不起——東風導彈的射程之內,就是中國的戰略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