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艦隊不動聲色,鋒芒盡露。
為了向全世界“亮拳頭”,美國聯合澳大利亞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軍演。
但是還沒等到美西方展現他們的“影響力”呢,中國解放軍艦隊就一路南下,讓美軍遭遇“恥辱一刻”。
護身軍刀”演習開幕式
2025年7月,一支中國海軍艦隊悄然駛向南太平洋,靠近了美澳主導的“護身軍刀2025”聯合軍演區域。
這場軍演由美國與澳大利亞主導,從7月13日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4日。
地點在澳大利亞東西海域,橫跨超過6500公里,是該系列自2005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參演國家達19個,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印度、加拿大等,總兵力超過3.5萬人,出動300多架軍機、30余艘艦艇。
演練內容涵蓋了兩棲登陸、聯合空襲、特種滲透、后勤保障、電子戰和網絡防御。
不難看出,整個演習就是一場典型的“全域作戰”布局,實質對手直指中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澳此次重點演練了后勤保障系統的“前置化”。
什么是“前置化”?就是把補給、維修、醫療等保障系統,從后方基地搬到更靠近前線的位置。
演習中,美軍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和珊瑚海等地,部署了多個臨時后勤節點。
包括海上浮動補給站、野戰維修艙、機動指揮車等,還模擬了無人島上的補給投送。
同時,美國和澳大利亞首次試點“多國后勤數據鏈聯通系統”。
有消息稱,此次演習強化了印太地區的后勤投送能力,并建立聯合戰區配送中心,以驗證分布式后勤支援體系。
這意味著不同國家軍隊的后勤系統有望實現互聯互通,從而提高資源調配和指令響應速度。
就在演習之初,澳大利亞國防軍聯合作戰負責人瓊斯就公開表示,他預計中國海軍,將會對這場由美澳主導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進行監視。
澳方這么刻意表態,說明這次演習就是存在著針對中國的目的。
對中國來說,面對這樣的布局,行動,是最直接的回應。
這完全就是中國在正常行使“航行自由”權利,其余國家無權質疑。
815A電子偵察船
7 月 14 日,中國海軍 815A 型電子偵察船 “天王星” 號已抵達澳大利亞昆士蘭附近海域,且由 052D 型驅逐艦 “桂林” 號護航。
中國海軍的這艘電子偵察船是為了監視 “護身軍刀 2025” 演習。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實際上,中國的電子偵察船已是 “護身軍刀” 系列演習的常客,此前在 2017 年、2019 年、2021 年、2022 年的演習期間,中國電子偵察船都曾前往相關海域進行情報收集工作。
這類艦艇并非為了展示武力,而是完成一次對演習全過程的電子情報收集。
815A系列是中國現役主力電子偵察船,自2017年起已連續多次“打卡”該系列軍演。
這艘815A型電子偵察船,具備超視距雷達和導彈引導能力,可以在數百公里之外,鎖定敵方航母戰斗群。
該船型還采用了隱身技術,裝備有多種先進的電子和雷達系統,能夠被動接收敵方艦艇和飛機的雷達信號。
可以說,哪里有演習,哪里就有信號;哪里有信號,哪里就有它的目標。
澳大利亞試射海馬斯多管火箭
而這一次,它的目標之一,是剛剛完成實彈發射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
“海馬斯”系統是美國近年來力推的地面遠程打擊平臺,在烏克蘭戰場聲名鵲起。
但這一次,是首次在澳大利亞本土進行實彈發射。
在815A型強大的偵查能力下,美西方所重視的海馬斯導彈電子參數、各國交流的無線電頻率及波段等關鍵信息及數據,全都被中方輕易收集到手。
技術參數一旦掌握,戰場上的“意外”就會大大減少。
美軍軍官
電子偵察船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收集他國軍事活動的電磁信號,因此中國艦隊可能還對演習期間的多國通信網絡、演練節奏、艦隊協同方式進行全面監聽。
誰先發指令?誰響應最快?哪個節點存在延遲?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信息,在實戰中卻能起到關鍵作用。
特別是在數據主導、節奏制勝的現代戰爭中,信息本身就是武器。
中方這種主動出擊的舉動,無疑讓美澳等19國聯盟“目瞪口呆”。
這場信息戰,美方幾乎無從應對。
澳大利亞國防部雖然早就預料中國艦艇會來,卻也只能默認它的存在。
“天王星”號始終在國際水域活動,未越界、未干擾。
對西方而言,這就陷入了尷尬:不驅逐,數據可能被全部帶走;強行驅逐,則可能制造沖突。
從2017年開始,中國對“護身軍刀”演習的態度就逐年發生變化。
行動模式從早期單艦抵近偵察,逐漸發展為伴隨護航的協同行動(如 052D 型驅逐艦提供掩護)。
長期跟蹤特定系列演習,有助于積累對手的戰術數據(如兵力部署規律、指揮流程、武器使用習慣等),為己方戰略預案和戰術模型提供參考。
“你演你的,我收集我的。”
一句話,足以概括解放軍此次行動的精髓。
美方高調演練,中國低調收集,但結果卻是后者獲得了更多實際價值。
美澳這場演習看起來規模盛大,但“作秀”居多,一些參與的國家與美澳等國的實力差距過大,更多只是為了“撐場子”。
很明顯,美澳之所以召集這么多國家,主要是為了達到政治宣傳、以及“戰略威懾”的目的,在真正的作戰層面,這些國家不僅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甚至會影響軍隊的整合進度。
這種情況下,中方直接派出815A型電子偵察船,直接打破了美西方的幻想。
《南華早報》報道
如今,“護身軍刀”軍演可能還會繼續擴大。
未來是否還會加入更多北約國家、是否常態部署遠程火力平臺,尚不明確。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演習,中國的電子偵察船就會如約而至。
而隨著中國海軍造艦速度不斷推進,這類“靜默出擊”的能力也將愈發體系化。
最近幾年,中美之間的軍事較量越來越白熱化。
美國專家格雷厄姆·艾利森說,解放軍在過去30年里憋著一口氣,這些年摸透了美國空軍的套路,殺傷鏈體系被研究透,還有針對性的招數。
眼下,解放軍就是在等機會,只要中美真打起來,美軍可能要吃大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