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32歲的杰奎琳·肯尼迪作為美國第一夫人,首次踏上英國土地。這位憑借一襲金色無袖晚裝在就職典禮上驚艷世界的時尚 icon,在白金漢宮的國宴上,與35歲的伊麗莎白女王上演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時尚暗戰”。然而,這場看似和諧的外交會面背后,卻藏著杰奎琳對女王的諸多不滿,甚至在回國后吐槽白金漢宮“像破舊的鄉下小旅館”。
作為美國最年輕的第一夫人之一,杰奎琳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白宮重新裝修成“藝術宮殿”,她親自挑選畫作、古董家具,甚至邀請法國設計師參與改造。在她看來,白宮的新貌是自己的得意之作,自然要與有著900多年歷史的白金漢宮一較高下。
訪問英國前,杰奎琳早已憑借設計師卡西尼為她定制的簡約風格禮服坐穩“時尚偶像”的位置。卡西尼曾說:“杰奎琳的身材平板,肩寬,但她的美是希臘雕塑式的,需要用線條和剪裁來凸顯。”
因此,杰奎琳的出訪服裝總是以純色調為主,摒棄歐洲王室繁復的花紋,比如這次訪問英國,她選擇了一件淡藍色抹肩絲綢禮服,僅在肩部和腰部用同色系緞帶點綴,簡約中透著干練。
而伊麗莎白女王自1952年即位以來,早已是歐洲王室的“優雅標桿”。她深知杰奎琳的時尚地位,也顧及美國“自由奔放”的文化,特意選擇了一件深藍色吊帶禮服,胸前用同色系蕾絲裝飾,寬大的裙擺搭配藍寶石項鏈和胸針,既保留了王室的威儀,又不失女性柔美。
當兩位身著藍色系禮服的女性在宴會廳相遇時,記者們的閃光燈幾乎要將整個房間照亮。杰奎琳的高挑身材讓淡藍色禮服顯得格外輕盈,而女王的深藍色禮服則在珠寶的映襯下更顯尊貴。
表面上,兩人全程保持微笑,交談甚歡,但杰奎琳回到美國后,卻向閨蜜吐槽:“女王的發型像上世紀40年代的老古董,禮服顏色太沉悶,她本人更是無趣得讓人想睡覺。”
杰奎琳對女王的不滿,并非單純的“時尚分歧”,而是源于訪問前的一場“外交博弈”。當時,杰奎琳的妹妹李·拉齊維爾剛剛二婚,嫁給了波蘭王子斯塔尼斯瓦夫·阿爾伯特·拉齊維爾(這位王子此前已有過兩段婚姻)。杰奎琳希望妹妹能以“波蘭王妃”的身份出席白金漢宮晚宴,借此提升家族的國際地位。
然而,英國王室以“王室成員配偶需經官方認可”為由拒絕了這一請求。盡管最后女王松口同意李參加非官方活動,但拒絕她進入核心宴會。
這讓一向好勝的杰奎琳覺得“丟了面子”。她在日記中寫道:“他們(英國王室)總是用那些老掉牙的規矩來限制別人,卻忘了美國不需要王室的‘施舍’。”
正是這場“入場券之爭”,讓杰奎琳在訪問期間對女王處處“挑刺”。她覺得女王的衣品“過時”,實際上是不滿王室對妹妹身份的輕視;她吐槽白金漢宮“破舊”,實則是想用白宮的新貌證明美國文化不輸歐洲傳統。
面對杰奎琳的吐槽,伊麗莎白女王的反應耐人尋味。據女王的私人秘書后來回憶:“女王得知后只是笑了笑,說‘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
事實上,女王并非第一次遭遇類似評價。當年愛德華八世為辛普森夫人退位時,辛普森也曾嘲笑女王“土氣”,但最終辛普森被王室終身禁止踏入英國。
而杰奎琳的“口無遮攔”,恰恰暴露了她與女王的本質區別:一個是靠個人魅力上位的“時尚符號”,一個是從小接受王室訓練的“責任化身”。女王的助理曾透露:“女王每天早餐前會花一小時閱讀各國文件,她的禮服永遠考慮場合是否得體,而非是否時髦。”
盡管杰奎琳在背后吐槽不斷,但她的時尚影響力確實推動了美國文化的輸出。而女王則用長達70年的統治證明,真正的優雅從不依賴服裝,而是源于責任與擔當。正如英國《泰晤士報》當時的評論:“杰奎琳帶來的是美國的活力,而女王展現的是英國的從容,兩者沒有高下,只是不同。”
杰奎琳對女王的吐槽,更像是兩個時代碰撞的縮影:一個是新興超級大國的自信與張揚,一個是古老王室的堅守與從容。
杰奎琳去世后,她的白宮裝修方案被列為“美國文化遺產”;而伊麗莎白女王則在2022年以96歲高齡辭世,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兩位女性都在各自的時代留下了深刻印記,只是一個用時尚定義了一個時代,一個用責任守護了一個王朝。
資料來源:
1. 《杰奎琳·肯尼迪:白宮歲月》,美國國家檔案館,1978年
2. 《伊麗莎白女王傳》,英國《每日電訊報》,2016年
3. 《1961年英美外交檔案解密》,美國國務院歷史文獻辦公室,2011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