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英國男演員都在等一個電話 —— 希望能被選中成為下一任詹姆斯?邦德。這個愛喝馬提尼的特工角色,按理說演了就是終身榮耀,但看看丹尼爾?克雷格這些年的吐槽,就知道這活兒沒那么好干。這位三次金球獎提名者沒少夸邦德,但抱怨起來也毫不含糊。
有人說別把他的話當真,畢竟前幾任邦德演員沒這么多牢騷。可問題是,那些人有克雷格演得好嗎?在各種 “最佳邦德” 榜單里,他只排在康納利之后。所以要是有人想接下這套西裝、開上阿斯頓?馬丁,最好先看看克雷格到底在哪兒栽了跟頭。
1. 身體根本扛不住
米高梅有的是錢請頂級特技演員,但演邦德總得親自比劃幾下 —— 揮揮拳頭、跳個車什么的。要是沒練過這路子,受傷是遲早的事。克雷格就沒少遭罪。
拍《大破天幕殺機》時他兩條小腿肌肉撕裂,拍《幽靈黨》摔斷了腿,拍《無暇赴死》又崴了腳踝。其實把這些傷寫進劇本里說不定更帶感 —— 畢竟克雷格版邦德最講究真實感。
不過他后來有點后悔把受傷的事說出來。“我特懊惱自己提過這些,” 他跟《洛杉磯時報》說,“動作戲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他也承認,拍邦德片時創作上的成就感早就蓋過身體上的累,早知道就不瞎抱怨了。
2. 太耗時間,拴住人
克雷格前四部邦德電影拍了九年。演這種標志性角色,時間肯定耗得多 —— 畢竟是全球最火的 IP 之一。
他在《Time Out》那篇 “不如割腕” 的采訪里爆過粗口,說拍完《幽靈黨》死也不演了。后來氣消了,也承認 “邦德徹底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機會確實多了,但 “這角色太占時間,想干點別的都難”。
不過外人可能不太理解:2006 年演邦德到 2015 年放狠話那段時間,他還演了 15 部非邦德電影。這還不夠?難不成想比哈羅德?米勒演得還多?有意思的是,2015 年后他作品更少了,邦德也只多演了一部,非邦德電影也就五部。
3. 媒體圍追堵截太窒息
演邦德會一夜爆紅,但克雷格沒出名前哪經歷過這陣仗。羅杰?摩爾演《圣徒》早就火了,皮爾斯?布魯斯南也有《斯蒂爾傳奇》打底,而克雷格是靠《皇家賭場》才真正體會到 “被盯著” 的滋味。
在倫敦英國電影學院的活動上,他嘴上說 “演邦德的每一秒都愛”(聽聽就行),但又說 “有些時候特別煎熬,家里人也跟著難受。名氣這東西太怪了”。他跟《紐約時報》也吐過槽:“名氣能把人逼瘋,真的。你得拼命抵抗那些誘惑,稍不注意就栽進去了。”
他說的其實挺實在 —— 想逛個超市都被相機懟臉,換誰都煩。外人覺得名人就該享受聚光燈,可多少明星說過這日子熬人?難怪那么多演員紅到頂點反而退圈。
4. 被角色框死,沒法玩花樣
演了邦德,大家就希望你一直待在這個框里。總不能剛演完 007 特工,轉頭就去演小丑吧?克雷格最煩這個 —— 他想多試試別的角色。
他拍《酷兒》(演 50 年代墨西哥的同性戀僑民)時跟《星期日泰晤士報》說:“要是還在演邦德,絕對沒法接這部片。別人會覺得我在刻意秀‘戲路廣’,反而顯得保守。”
很多演標志性角色的演員后來都想突破,超級英雄演員尤其如此 —— 除了塞繆爾?L?杰克遜,他坦言對沖奧片沒興趣。克雷格顯然想被當成 “真正的演員”,這也沒毛病,誰還沒點追求呢。
5. 精神壓力大到崩潰
演邦德這種角色,根本沒犯錯的余地。前面那么多前輩都演得好,哪怕電影本身一般,主角也得撐住。這種 “必須超水平發揮” 的壓力,太磨人了。
克雷格能成 “第二好的邦德”,精神上付出的代價可不小。他跟《泰晤士報》說:“每次拍完邦德片都累到不行,得花半年才能緩過來。”
有人可能會說 “他賺那么多錢,值了”。確實,演邦德既能暴富,又能青史留名 —— 多少演員做夢都想。但心理健康這事兒,真不能用錢衡量。好工作不光要能賺錢,還得讓人活得踏實開心。想接邦德角色的人,可得想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