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媒體大規模曝光并引起關注之前,售賣「0 公里二手車」已經成為行業心照不宣的秘密很多年了。
二手車商們往往更愿意在平臺和朋友圈中將這類「行駛里程在 0 至 1000 公里內,但手續齊全、已經投保過的車輛」稱為準新車。
在傳統能源時代,這種「準新車」就屢見不鮮。
在傳統的 4S 店模式下,廠商會給經銷商一個月度或者季度的銷售目標,達成目標之后,會給經銷商相對應的返利,這部分返利往往是很多經銷商重要的收入來源。
一些經銷商沒賣夠車,但又想拿到返利,于是就有可能把這些車先上好牌交了購置稅,然后再低價賣給汽貿城或者其他的小型經銷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二網。
在之前的銷售壓力不大的市場情況下,「準新車」們多為半年以上的庫存車,整體數量也并不多。
但是在新能源時代的產能高速擴張與政策激勵相互交織下,「0 公里二手車」的數量開始逐漸增加,各種亂象也層出不窮。
▲汽車 4S 店
汽車銷售體系長期以銷量為核心評價指標,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也格外關注銷量數據。在高強度競爭和資本的追逐下,企業為了吸引更多資本,不得不頻繁「優化」銷量數據,給經銷商的業績指標也一升再升。
為了完成銷量目標,經銷商們不得不開始頻繁向「二網」出售低價車輛,甚至部分廠商也開始直接向「二網」發貨來增加銷售渠道。
另外,為了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來紛紛出臺各種財政補貼措施,最高時單車補貼可達數萬元,長期存在的高額補貼,讓企業嘗到了甜頭,想盡辦法套取補貼。為了避免補貼政策調整帶來損失,車企和經銷商只能在特定時間節點前提前上牌注冊車輛,大量庫存車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名義上的「二手車」。
公開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二手車交易約 1961 萬輛,其中登記未滿三個月、里程在 50 公里以內的「零公里二手車」占比達到 12.7%,而新能源車型在其中更是占據了超過六成的份額。
▲某二手車市場
「零公里二手車」現象,給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就是消費者。雖說表面上能以更低價格買到近乎全新的車輛,但實際上,消費者購買這類車后,會失去首任車主享有的諸多權益,比如三電的終身質保、保險及貸款優惠政策等。
而且由于中間過了太多道手,甚至存在不少灰色環節,車輛出現問題之后車主想維權也是困難重重,何況日后轉售時還會面臨更大的價值貶損風險。
對于整個汽車行業而言,「零公里二手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定價體系,加劇了惡性競爭,讓合法合規的企業和經銷商難以維持合理利潤,整個產業鏈陷入惡性循環。車企為了追求短期銷量,往往會忽視產品質量和長期研發投入,最終嚴重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期競爭力。此外,這種虛假的銷量數據不僅誤導了投資者和市場,還可能導致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出現誤判,造成行業資源配置的扭曲。
哪吒汽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根據路透社之前的報道,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期間,哪吒汽車通過「提前保險注冊」等非常規手段虛增銷量超 6 萬輛,占據了當時其公布的總銷量(11.7 萬輛)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哪吒汽車真正通過官方手段交付給的車主的只有不到 6 萬臺。
報道中援引經銷商的話說,哪吒從 2022 年底開始采用這一做法,以獲取即將在當年結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哪吒的這類車型,甚至還部分滯留在倉庫里。而哪吒汽車當時的態度則是:「盡管做吧,別人都在這么干」。
無獨有偶,極氪汽車也在周六被《中國證券報》曝出利用「0 公里二手車炮制虛假繁榮」。
在《中國證券報》記者的調查中,極氪曾將將大量已投保過戶的庫存車輛當作新車,以「限時優惠」等話術兜售給不知情的消費者,引發大量投訴。
▲路透社在后來的更新中也加入了極氪
只是極氪銷量數據的異常點卻與哪吒有些相似。
按照《中國證券報》記者的調查,極氪在 24 年 12 月份的銷量為 2.92 萬輛(官方交付數據為 2.72 萬輛),創出年內最高。其中,深圳市和廈門市銷量激增至 4321 輛和 2767 輛,分別環比增長 377.5% 和 647.8%。然而重點是,兩城市公司戶銷量分別達到 3724 輛和 2508 輛,占比超過 86% 和 90%。
這是一個十分異常的數據,此前哪吒汽車在 2023 年銷量前 20 名城市中,有 17 個城市公司戶占比超過 40%,11 個城市公司戶占比超過 90%,遠高于 2023 年國內乘用車交強險公司戶占比的 11.3%,很難不讓人懷疑其銷量的真實性。
極氪方面當即回應稱:
涉及的車輛均為可正常銷售的展車。展車雖已投保交強險,但從未開具零售發票,也未在任何車管所進行新車注冊登記或上牌。這種新能源展車折扣銷售模式,屬于正常商業行為,與「二手車」交易存在本質區別。
「0 公里二手車」不僅在國內肆虐,在國外也嚴重破壞著中國品牌的形象。
早年間「0 公里二手車」的流動方向大多是從海外運往國內,很多豪車由于部分車型未在國內引進,就會有公司專門在海外尋找車源,從海外購入后發往國內,大多通過天津港報關后來到國內。
但伴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和產能提升,這些準新車們換了個方向,開始由國內輸出往國外。
▲天津港某停車場
2019 年 4 月,商務部、公安部、海關總署聯合下發《關于支持在條件成熟地區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的通知》,為二手車出口奠定了政策基礎。
隨后在 5 年時間內,中國二手車出口量從 0.3 萬輛暴增到了 27.5 萬輛,而這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0 公里二手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表示:
具體比例政府沒有披露,有些說法是至少在 60% 以上,也有的說在 80% 左右,至少一多半以上是零公里的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它沒有購置稅,所以買賣一次沒有成本上的明顯增加。
最開始的時候,一臺在國內約 40 萬的理想到中東后可以直接買到 100 萬左右,但后來做出口生意的越來越多,同行之間的價格戰也變得激烈,這就直接影響到了正經做出海的企業。
在俄羅斯某二手車網站上,里程為 1 公里的吉利星越 L 售價為 310 萬盧布(約合人民幣 29 萬元),而相同配置的車型的官方售價則為 383 萬盧布,(約合人民幣 35 萬元)。
▲俄羅斯某二手車網站價格
▲吉利俄羅斯官網價格
況且這些車沒有質保,售后也只憑賣家良心發現,極大的損害了中國品牌在海外的聲譽。
「0 公里二手車」并不是某一兩家車企的個別行為,正如長城魏總所言,「有幾千家車商在做」。你能想到的有名字的車企幾乎多少都有過類似的操作,拿新車當展車賣也已經是各家去庫存的常規做法。
說到底,「0 公里二手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圈越來越無序價格戰的一個側面體現,在各種歪風盛行之下,無良車企對內壓榨員工和供應鏈,對外則不斷攻殲、拉踩、抹黑、造謠。
但是好在,國家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及部分企業本身意識到了不能再這么無序下去,開始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將疏堵結合、綜合施策來有效整治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
希望不久之后,我們真能看到汽車行業如吉利副總裁楊學良之前所說的那樣:
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前提下,打價值戰、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企業道德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