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這個在十四五規劃中,早已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項目,終于迎來了它的正式開工時刻。
結果不到24小時,印度方面迅速做出激烈反應,7月20日凌晨,印度多家主流媒體,幾乎用警報級別的頭條報道這項工程,甚至有政客直接揚言要采取必要措施。
那么印度為何如此緊張?他們究竟在擔心什么?
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
2020年,中國首次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當時只是一個遠景設想。
直到2024年,項目獲得正式立項,歷經十年生態評估、技術論證與外交協調,終于在2025年7月19日破土動工,可以說這一刻,注定寫進中國基建的輝煌史冊。
該水電站總投資高達1.2萬億元人民幣,設有5座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高達6000萬至7000萬千瓦,相當于三個三峽工程的體量。
年發電量預計將達到3000億到4000億千瓦時,足以滿足3億人用電需求,堪稱高原擎天柱。
但令人震撼的不止規模,還有技術路線,這項工程并不采用傳統高壩蓄水,而是采用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方式,利用雅魯藏布江天然的2000米落差,實現純水力發電。
這意味著工程本質上并不蓄水,不具備制造洪水或斷流的能力,然而工程開工當天,印度媒體卻炸了鍋,一時間,中國戰略武器水源控制布拉馬普特拉河威脅等言論,充斥各大頭條。
印度為何如此激動?
雅魯藏布江出藏后,就成為了印度境內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覆蓋印度東部大片農業區,對水資源高度依賴的印度,顯然對上游的一舉一動格外敏感。
印度媒體甚至稱該工程為定時水炸彈,擔心中國會在關鍵時刻通過控制水量,對印度農業、生態乃至國家安全造成打擊。
但印度之所以有這種擔憂,也是因為印度自身有前科,印度在今年與巴基斯坦的沖突中,頻繁以水為武器,包括季節性蓄水斷流、泄洪制造災難、拒絕履行水協議。
如今中國開工水電站,印度自然也要“換位思考”,他們擔心中國也會復制類似手段,以水施壓。
印度外長辦公室因此發布緊急通告,稱將密切關注中方動向,并保留采取外交與技術反制的可能性,個別政客更直接渲染中國掌控印度命脈,試圖制造國內民族主義情緒。
但事實遠比印度想象的簡單得多,該工程從立項之初,中方就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和平利用,項目不設高壩、不蓄水,不對水量進行人為干預,僅依靠自然落差轉化為電能,這意味著并不存在人為操控水情的空間。
而且中國早在2002年,就與印度簽署了水文數據共享協議,每年定期向印度通報水位、流量、氣象等重要數據。
中國的態度非常明確,這是清潔能源項目,不是地緣政治工具。
更何況,項目所在的林芝市與印度邊境尚有50公里距離,完全處于中國主權范圍之內。
中國新近成立的雅江集團公司,作為項目主導單位,早已就生態影響、技術可行性、國際影響等做了全面評估。
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更是一項西藏發展的重大機遇,工程建成后,將每年為西藏帶來200億元財政收入,占當地財政的七成以上,直接推動就業和基礎設施改善。
通過西電東送,電力將輸往華東、華南地區,輸電距離超過3000公里,為國家雙碳目標注入強勁動能。
至于印度的威脅措施,外界普遍認為更多是政治姿態,一方面,印度在技術、資金、地形等方面并不具備同等規模開發能力。
另一方面,在中印關系剛剛出現回暖勢頭的當下,過度炒作此事,只會破壞來之不易的外交氛圍。
7月中旬,印度外長蘇杰生剛剛訪問中國,參加上合組織會議,展現出改善中印關系的強烈意愿,此時大肆渲染中國水炸彈論,顯然與此前的外交表態相違背。
或許,印度的焦慮更多是對自身能力的無力感,面對中國在基礎設施、能源轉型方面的迅猛發展,印度在技術層面難以望其項背。
類似工程,印度在可預見的未來內幾乎沒有可能實現,這才是其心理落差的根源。
國際輿論對此事的解讀也頗為分化,西方媒體大多持謹慎樂觀態度,認為這是中國綠色能源轉型的重要一步,《紐約時報》甚至稱其為全球最大水電項目。
而在下游的孟加拉國,目前則表現出一種觀望而平靜的態度,作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最終流入國,孟方尚未作出強烈回應,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們對中國承諾的信任。
而印度,或許更應將注意力放在合作之上,如果未來中印能在水資源管理、數據共享、生態保護等領域達成新共識,不僅能緩解疑慮,甚至可能將這一工程變成中印合作的新契機。
信息來源:
2025-07-19 19:41·環球時報 重磅!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