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洞唐 拓跋煌岐《前涼國賦碑》(簡體中文,先行預覽版)(有注釋)
當秦西漢未通,新朝東漢未更,魏晉十六國何論?若究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之棼棼[1],必探秦東漢遐荒之闕闕;若綜華夏通史之經緯,須循毫厘之跡以探涼國[2]之樞鑰。魏晉十六國之際,衣冠南渡,士族北上,北方諸國并起。前涼獨峙于西北首府涼州城,承新朝東漢之玄象,繼曹魏西晉之緒遺,護漢地之文脈,開涼國之先聲,實為中古維系洛陽文明火種之源流,亦為后世解北魏南朝宋之轉關,在此乃不可偏廢之章也。昔陳寅恪[3]、齊陳駿[4]、馮培紅[5]等鴻儒教授學者之爬梳,察得隋唐建章之制度,多承前涼姑臧之遺風。今張軌后裔張焜名煌岐化拓跋煌岐乃南京張天錫之后,攜束脩六禮自建康赴姑臧與涼州馮洞唐論道金石[6]。慕容洞唐懷古情殷,文章筆底有風雷,辭賦紙上起云霞,敢自比左思[7]之儔,超越庾信[8]之雅,且不務粉飾,不事雕蟲,豈徒空談風雅哉?實欲起涼國故地之法嗣,明西北涼史之文統也,效顰[9]賦章:
金涼州文士集團者,文明薪火之攸存,此地原乃西北草原之族,強者為尊,萬騎縱橫。日出而射雕,夜行則控弦,銅鍑[10]饕羊,鳴酢[11]皇酒。大塊分肉,大樽傾醪,豈非豪邁?炎黃敕律,洪涯棲神[12];禹甸交運,洪波東注;白虎[13]嘯涼,玄武[14]趨涼,井鬼分野[15],億兆大慶,涼州自上古便為土艮金乾[16]。西漢武帝易雍為涼,新朝王莽復涼為雍,姑臧遂為雍涼之都也。
暨曹魏西晉之世,姑臧仍為涼州刺史部之治所,河右之中權[17]矣。十六國之際,中原鼎沸,而涼州獨守西北漢統。河洛遺民,攜禮器遷西北;中原士族,負典章而北渡。若雷祖霆擊[18],如段颎脅頸[19]。于是金天之奧,藏張諮[20]劉慶[21]《涼記》之書;涼土之心,存江瓊[22]江式[23]蟲篆之體。
張涼州[24]之功,豈止一時之守?實為千載之宗。
古人云:"涼州自古多奇士",史觀張軌雄業,方知非虛。杜預[25]子耽,永嘉時遷居姑臧,仕前涼軍司馬。杜預四子尹,實為杜牧、杜甫之先祖;明季畫師唐伯虎,亦云其先世為張軌婿唐熙[26]。至于陰充、陰澹、陰興、陰據、宋混、宋配、氾瑗等股肱。皆涼州望族,前涼中樞之輔也。才之貴,財之重,河汾傳燈,莫逾于此。修身以成其器,豈可羨他人而怠己身乎?
玄戈既戢,黝圭[27]載陳,武興晉興[28],寓其誠心。綏撫流散,禮樂不墜,涼國春秋,采擷偉闕。宮北市南[29],帝都鼻祖,魏晉天啟,建康奈良。以手指月,見月忘指,夫子博學,豈在修辭?
拔幽滯[30],太學崇文,非止章句之傳,實為道統之續;黜讒邪[31],水利通流,豈惟田疇之利,亦寓陰陽之調。若北斗之指玄極,若參商之守天垣。課農桑,沃野千里而稼穡豐稔;通商旅,金帛盈庭而貨殖流通;鑄新泉[32],若龍蟠鳳翥以濟蒼生;建紫閣[33],如民諫通箓[34]以視天聽。
前涼西平郡,張軌后花園。玄齡等修《晉書》,知太宗先祖李弇[35]嘗仕張軌麾下,故于前涼功業,推崇備至。北宮純勤王赴難,三救洛陽,故而涼州鐵騎,名揚海內,豈非孤標絕塵者哉?觀其馬隆征涼[36],磁石置陣八陣圖;謝艾守城[37],智退敵鋒而染旌旗。此誠危難之際,猶懷忠義之烈,非獨護一隅之土,實欲扶晉室之傾頹。洛陽人謂“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然其效命非為私利,實乃存中華之大義也。誠哉斯言,前涼之忠勇,豈他方所能及乎?趙郡馮忠,涼國忠勇之典范也,其節烈忠貞可媲美漢臣金日磾[38],誠千載之下,凜然不朽焉。
天梯祆祠[39],懸鏡第五巒;敦煌鑿壁[40],初啟前涼僧。
西夏西都西涼府,樹碑銘德仰前涼。前涼遺烈,豈獨大云[41]階墀?實為西北中樞,胡漢同風[42]之錫瑞[43]:風流婉轉,樓蘭遺牘傳李柏文書,筆勢遒逸,可為右軍[44]高師;焉耆[45]龍使通前涼,信而有征。高昌設郡,絲路烽燧列戍;粟特信札傳書,姑臧商衢輻輳。中亞九姓,胡商絡繹于道;涼州形勝,駝鈴震蕩于關。
觀靈鈞臺出青白玉臥羊[46],嘆涼州畜牧天下饒;覽陰漢妻郭富貴衣物疏[47],驚涼州緋色天下最。前涼靈華紫閣,金錯泥筩昭示;涼中作部之工[48],青銅成體系焉。綦毋懷文灌鋼[49],肇于家學淵源[50];梁舒墓表書體,世所罕有者也。司馬金龍[51]襲之,源溯此地無疑。前涼之盛,非張氏獨力所致。弘毅之襟[52],兼容天下士;海納之懷,廣聚八方賢。
繼之者,駿、重華父子,承軌遺烈。南逾河湟,東控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士馬強盛,威震遐邇。文治武功,臻于極盛。彼時學風浩蕩,蔚然成林;商賈獻瓶[53],樂舞新聲,琵琶橫吹,醉里聽來。然盛極而衰,重華[54]既歿,如刃剜心。終苻堅覬僭涼城,煙消淝水[55]。然前涼七十六載基業遺澤,桑棋甘香,雞鴉革響,淳酪養性,人無嫉心,陳寅恪先生贊其“承前啟后,繼絕扶衰”,誠不虛也。
嗟乎!天運循環,人事代謝。前涼國湮,其魂猶烎。赤烏故地[56],今為臥龍[57];大豫[58]復涼,竟成虛愿;天錫[59]南遷,清樂隨行[60]。雷臺銅馬[61],列陣儼然。臨紫山[62]以望姑臧,勝跡畢現。史冊昭昭,永銘青簡;涼州明月,長照古今。
文脈萬卷可通幽,力破苦心萬仞山。吾輩涼州后學,紹繼前徽。愿為浪漫宗,肇啟前涼;敢作執行極,以承文明。俾涼州之人廣蒙文業之利,當以'前涼'之品牌復興為始基[63]焉。武威子民,華夏龍人,宜竭心智以振斯文,同力共濟以光國粹[64]。今以作文,略陳管見[65],若或疏漏未周,伏愿明達君子,不吝賜教焉。
乙巳夏 慕容洞唐書丹于涼州雷臺雷祖殿壁 拓跋煌岐潤筆 勒石立碑于姑臧紫山獸文石側
本文部分參考注釋:
^棼棼: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這段歷史很多人都感覺分不清楚甚至斷代都搞不明白,故用“棼棼”表示雜亂很難理解。
^涼國:此次特指五涼之首的前涼(公元301~376),十六國政權之一。前涼對之后的后涼、南涼、北涼、西涼、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的政治、軍事、宗教、建筑、藝術等方面都有深遠影響。同時前涼也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涼州學”和“五涼學”的研究核心之一就是前涼。
^陳寅恪:陳寅恪(1890—1969)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與語言學家之一,被譽為“三百年來僅此一人”的學術巨擘。他的一生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信條,其學術成就與人格風骨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學術走向。其著作《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等,將涼州文化置于隋唐制度與中原文明的重要源頭地位,并系統闡釋了其承前啟后的文化意義。故很多人提及涼州(武威)的時候就會想到陳寅恪。
^齊陳駿:齊陳駿(1936—2022),蘭州大學敦煌學學科創始人,其學術生涯以涼州文化為核心,其著作《五涼史略》曾是筆者的案頭書之一。
^馮培紅:馮培紅(1973——),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兼職研究員。馮教授是“五涼學”的創始人,筆者曾多次與其交游。
^論道金石:討論文史哲相關的內容。
^左思:左思(約250年—305年),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是西晉時期最具批判精神與文學成就的文學家之一。他出身寒門,貌丑口訥,卻以雄渾剛健的詩風和深刻的社會批判聞名,被譽為“左思風力”,其作品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是南北朝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家之一。他歷經南梁、西魏、北周三朝,其文學創作以42歲出使西魏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后期風格迥異,最終成就“窮南北之勝”的文學地位,被清代紀昀譽為“駢偶之文集六朝之大成”。
^效顰:“效顰”是漢語成語“東施效顰”的簡稱。
^銅鍑:武威市博物館的青銅鍑文物。
^鳴酢:“酢”古同“醋”,指酸味液體或調味品。在《漢武帝內傳》中,“鳳林鳴酢”被記載為西王母獻予周穆王的“仙藥”,實指甘肅涼州熏醋的前身。而酒是醋的前身。
^洪涯棲神:洪崖先生,又稱“洪涯先生”“洪先生”,《呂氏春秋·古樂》稱洪崖先生曾為黃帝作律,洪崖先生來到昆侖山腳下,根據鳳凰的叫鳴區別了十二律,以三寸九分的竹管為基準,制成十二律管,后與榮將鑄造十二口銅鐘,以和五音,被尊為“中華樂祖”。《真誥》曰:“吞瑯玕之華而營丘墓者...洪崖先生是也...洪崖先生墓在武威姑臧縣(今武威市涼州區)。
^白虎:白虎與青龍、朱雀、玄武并稱“天之四靈”,代表西方方位,對應秋季與五行中的金屬性,象征剛強、決斷與肅殺之氣。古代星宿學家認為西方七宿(奎、婁等)連綴成白虎之形,是宇宙秩序的體現。
^玄武:玄武源于古代北方星空觀測,對應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其形態最初為龜蛇合體,象征深邃的宇宙力量與水元素。商周甲骨文中已有“玄冥”記載,指代北方神與冥界使者。
^井鬼分野:筆者的《武威賦·其二》有記載,“在天文,東井、輿鬼分野于涼州,處鶉首之次;在地理,伐北開西,涼州固河右之心。”這個涼州的天文分野的記載,我參考的是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五涼考治六德集全志》。
^土艮金乾:艮為山,屬土,象征靜止、蓄藏與穩固,是先天八卦的西北涼州;乾為天,屬陽金,象征剛健、創始與尊貴,是后天八卦的西北涼州。
^河右之中權:“河右之心”既為“河右中權”。河西走廊,故稱河右、河西、涼州、雍州,涼州州治,雍州州治所在。武威古稱涼州、雍州、雍涼,是河右的關鍵所在,故武威為河右之心。《儀禮注疏》有載:凡門出,則以西為右,以東為左。“河西”既為“河右”。
^雷祖霆擊:涼州雷臺觀的雷祖就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神霄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的化身。涼州(武威)雷臺觀,就是以雷部大神為主。涼州雷臺上主體建筑沿中軸線布局,依次為風伯雨師殿、雷祖殿、三星斗姆殿。過風伯雨師殿即為涼州雷臺觀內主殿雷祖殿。雷祖身披鎧甲,坐九鳳丹霞寶座,居九天應元府,一派威嚴肅穆。雷祖右手執雌雄金光如意鞭,左手作掐訣狀。頭生三目,中間一目神通,白光數寸,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段颎脅頸:段颎(一說為“段炯”),東漢中后期最后一位萬戶侯,《后漢書》《后漢觀記》《太平預覽》《北軒筆記》等皆有記載。東漢時期,武威郡姑臧縣人段颎對漢恒帝劉志說,狼子野心是不能被恩惠所感動的,所以會投降之后再反叛。對付敵人,只有拿長矛挾持他們,把刀子架在他們的脖子上,他們才會乖乖聽話。
^張諮:張諮(生卒年不詳),前涼時期官至著作郎,受命編修國史。其《涼記》共八卷,已散佚。
^劉慶:劉慶(生卒年不詳),完成《涼記》十二卷,是前涼官方修史的重要成果,已散佚。
^江瓊:江瓊很善蟲篆詁訓。古篆之法埤蒼、方言、說文之義,當時并收善譽。《北史江式傳》《江式論書表》(“蟲書”是篆書的變體,秦書八體中有“蟲書”,王莽六書中有“鳥蟲書”,施用于旗幟和符信。也有采用作印章文字的)等。西晉永嘉(永嘉共7年,即公元307—313年)之亂發生后,江瓊棄官投奔張軌,子孫因居涼州,世傳家業。祖父江強,字文威,北魏平涼州,遷至代京(今山西大同),奉獻他家五世藏書經史諸子一千余卷,同時上了“古篆八體之法”,于是拜中書博士。卒,贈敦煌太蘇父親江紹興,任北魏秘書郎,掌國史20余年,以謹慎忠厚著稱。后任趙郡太守,卒于任。
^江式:江式,訓詁學家,精通“古篆八體之法”。江式子孫因居涼州,世傳家業,江式成為武威江氏望祖。《北史·江式傳》《魏書術藝傳》。江式少承家學,對古文字學有專門研究。初拜司徒長兼行參軍、檢校御史,后任符節令。他的篆書寫的極好,洛陽宮殿諸門板題,都是他寫的。延昌三年(514年)三月,江式上表,論述了中國文字的發展演變過程,請求寫一部文字學專著。詔命對這項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工程,從組織到物質給予了大力支持。書名為《古今文字》,共40卷,體例依許滇《說文》,上篆下隸。可惜此書后來沒有完成。
^張涼州:“張涼州”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奠基人張軌的尊稱。
^杜預:杜預(222年—285年初),字元凱,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學家和律學家。杜預一生文治武功兼備,被后世譽為“杜武庫”,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在明代之前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歷史人物。他的后代曾來武威投奔涼州刺史張軌。
^張軌婿唐熙:張軌其女嫁予涼州名士唐熙(唐伯虎先祖),唐熙后代因功受封“晉昌公”,形成唐氏在涼州的分支。唐伯虎在書畫落款常題“晉昌唐寅”,以追慕先祖顯赫事跡。
^黝圭:黑色的玉器。
^武興晉興:前涼張軌于永嘉五年(311年)上表請求安置中原流民,在姑臧(今甘肅武威)西北設立武興郡,統轄武興、大城、烏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監等縣。同永嘉五年(311年),張軌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寧)界置晉興郡,統晉興、枹罕、永固等縣,安置流民,郡名取“晉室中興”之意,寄托張軌復興晉室的愿望。
^宮北市南:“宮北市南”是中國古代都城規劃中的一種重要布局模式,指宮城位于都城北部,市場與民居集中于南部。這一建筑格局最早由五涼時期姑臧城(今武威)開創,對后世北魏洛陽、隋唐長安等都城營建產生了深遠影響。
^拔幽滯:選拔隱居未被任用的賢能之士。
^黜讒邪:罷黜讒佞奸臣。
^鑄新泉:涼造新泉是十六國時期前涼張軌鑄造的方孔圓錢,是中國古代第一種以國號為名的貨幣。
^建紫閣:紫閣,即涼州閣。前涼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是目前唯一可確認的十六國時期前涼宮廷用器的文物。也是“涼州紫閣”真實存在過的武威史物證明。
^民諫通箓:堯設“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士大夫將諫諍視為“踐道”的途徑,如唐代補闕、拾遺“察朝廷之不察”,體現“從道不從君”的精神,故筆者寫為“民諫通箓”。
^李弇:李弇,姑臧李氏(趙郡李氏),原名李良,前涼張駿賜名弇。李弇在前涼張軌麾下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李弇是李昶的父親、李皓的祖父、李歆的曾祖父、李重耳的高祖父、唐獻祖李熙的六世祖、唐懿祖李天錫的七世祖、唐太祖李虎的八世祖、唐世祖李昞的九世祖、唐高祖李淵的十世祖。李弇也是十六國中的西涼和后來的大一統李唐王朝皇室的直系祖先。西涼李皓追尊李弇為涼景王。引自《太平御覽·卷362》《北史·序傳》《澳門大學李憑:李弇后裔的遷徙經歷與文化傳承—— <北史?序傳> 讀后 》
^馬隆征涼:咸寧四年(278年),河西鮮卑首領禿發樹機能攻殺涼州刺史楊欣,切斷晉朝與西域聯系。晉武帝司馬炎憂心忡忡時,馬隆主動請纓,提出“募勇士三千,自選兵器,三年軍資”的要求,并獲任命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
^謝艾守城:謝艾(?—353年)是十六國時期的前涼著名軍事將領,以文武雙全、屢次以少勝多著稱,被譽為“十六國版的諸葛亮”。
^金日磾:金日磾出身武威郡休屠縣,其父休屠王為匈奴休屠王部的核心首領。
^天梯祆祠:涼州石窟壁畫中隱約可見祆教符號(如火焰紋、日月圖案)及胡人供養人形象,于是有很多學者認為武威天梯山石窟最早是祆教窟。
^敦煌鑿壁:P .2691《沙州歸義軍圖經略抄》,“從前涼永樂六年(公元352年)癸丑歲創寺建窟,至今后漢乾祐二年(949年)己酉歲,算得伍佰玖拾陸年記。”莫高窟,由前涼桓帝張重華下令修造,承序姑臧遺風,僅次于姑臧東城銅佛生毛。
^大云:涼州大云寺始建于東晉十六國前涼升平七年(363年),由前涼王張天錫舍其宮殿改建為寺院,初名宏藏寺。
^胡漢同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胡漢政治融合的巔峰,遷都洛陽、改漢姓(拓跋氏改為元氏)、禁胡語、推廣儒家經典,同時通過均田制與三長制強化中央集權。北魏的改革,多用涼州文士。
^錫瑞:天降祥瑞,恩澤深厚。
^右軍:“右軍”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303—361/321—379)的代稱,王羲之因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其書法成就超越政治生涯,使“右軍”成為他的專稱。
^焉耆:《漢書焉耆國傳》記載:“焉耆國,王治員渠城。去長安七千三百里,戶四千,口三萬二千一百,勝兵六千人”,境內出土的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無聲的展示著中國最早的情景劇本。公元328年前后,前涼西域長史李柏為平定高昌戊己校尉趙貞叛亂,曾致信焉耆王龍熙尋求支持。現存《李柏文書》(京都龍谷大學藏)兩封信稿,以隱晦措辭暗示軍事意圖,反映了前涼與焉耆間的微妙關系。
^青白玉臥羊:涼州靈鈞臺遺址曾出土一件重要的前涼時期青白玉臥羊。
^陰漢妻郭富貴衣物疏:陰漢妻郭富貴衣物疏是前涼時期重要的隨葬文書,現藏于美國伊利諾伊州麥克林氏博物館收藏。其內容目前僅見于河南大學張立東發表的《美國伊州麥克林氏所藏前涼郭富貴衣物疏》一文。
^涼中作部之工:“涼中作部”是十六國時期前涼(301年—376年)設立的官方手工業制造機構,專司宮廷禮儀用器、青銅器、金銀錯工藝品等的制作。例如,現藏于武威市五涼文化博物館的“前涼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底部銘文明確記載其為“涼中作部造”,并詳細列出了督工、匠人等職銜。
^灌鋼:灌鋼法通過將生鐵(含碳量高、熔點低)與熟鐵(含碳量低)合煉,利用生鐵熔化后滲碳至熟鐵中的過程形成含碳量適中的鋼。其核心在于“生熟相和”,既保證硬度又兼顧韌性。
^家學淵源:學問根基深厚,代際傳承有序。
^司馬金龍:司馬金龍為東晉皇族后裔,其九世祖為司馬懿之弟司馬馗,父親司馬楚之因劉裕誅殺司馬氏而投奔北魏,受封瑯琊王。司馬金龍先后娶鮮卑貴族源賀(涼州禿發鮮卑)之女欽文姬辰(474年去世)及北涼王沮渠牧犍之女(武威公主之女)為妻,子女亦與北魏皇室聯姻,形成“父子鎮云中,三代尚公主”的顯赫家族傳統。
^弘毅之襟:“弘毅”出自《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此處強調士人應具備遠大抱負與堅韌品格,以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商賈獻瓶:《太平御覽》卷七五八《前涼錄》中:“張軌時,西胡致金胡瓶,皆拂菻(指古羅馬,拂菻是拜占庭人對君士坦丁堡的簡稱),奇狀,并人高,二枚。“
^張重華:涼王張重華。
^煙消淝水:“煙消淝水”指的是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深刻影響了南北朝時期的格局。
^赤烏故地:先秦時期,烏孫族在河西走廊游牧,于武威郡建立原始聚落“赤烏鎮”。
^臥龍:《水經注》引王隱《晉書》載:“涼州有龍形,故曰臥龍城,南北七里,東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姑臧城依地形而建,整體呈龍形,故得此名。
^大豫:涼王張大豫。
^天錫:涼王張天錫。
^清樂隨行:“太清豐樂”是前涼張天錫于“太清”(363-376年)年間鑄造的青銅錢幣,因其獨特的錢文、歷史背景及存世稀少性,成為古代錢幣研究與收藏的重要對象。
^雷臺銅馬:武威雷臺銅奔馬是前涼時期的文物。
^紫山:紫山,既“姑臧紫山”,也就是今天的涼州蓮花山(武威蓮花山)。
^以'前涼'之品牌復興為始基:前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Qianliang Holding Group Co., Ltd.)聯合三夷物產商府會社有限公司(SANYI WUCHAN SHANGFU HUISHE LIMITED)、中國寶土商事有限公司(CHINA BAOTU CORPORATION LIMITED)和魏勒全球旗下魏勒工業化學和油事業部(隸屬于魏勒工業)、魏勒亞洲投資有限公司(WEHRLE ASIA INVESTMENT LIMITED),在上海積極開展“涼州IP”的開發,為產品出海做準備。積極把涼州(武威)的作為品牌作為IP,為城市帶來積極的正向流量。
^國粹:"國粹"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文化遺產。涼州雷臺銅奔馬和唐詩《涼州詞》,就是其中之一。
^略陳管見:謙虛地陳述自己粗淺的見解,表示所言僅是個人有限的看法,可能不夠全面或深刻。
閱讀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