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硝煙
“存款必須對半分,這房子也得歸我!” 孫大姐情緒激動,聲音尖銳,幾乎是喊出來的,她的臉因為憤怒而漲得通紅,雙眼緊緊地盯著對面的弟弟,仿佛要把他看穿。
“你做夢!這房子和存款都是爸媽留給我的,你休想拿走一分一毫!” 孫小弟也毫不示弱,猛地站起身來,雙手用力地拍在桌子上,桌上的文件都被震得散了開來,他的眼眶泛紅,額頭上青筋暴起,整個人處于極度憤怒的狀態 。
這激烈的爭吵聲在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法院的一間法庭里回蕩,幾乎要把屋頂掀翻。法官班耿齊坐在審判席上,看著眼前這對劍拔弩張的姐弟,不禁微微皺了皺眉頭,他從業多年,處理過無數起爭家產的案件,這樣的場景他并不陌生,但每一次看到親人之間為了利益反目成仇,他的心里還是會有些感慨。此時,他趕緊出聲制止:“請雙方控制一下情緒,吵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是來解決糾紛的。” 說著,他輕輕敲了敲法槌,試圖讓法庭恢復秩序。
矛盾升級與案件源起
這場官司的源頭,是一套價值 300 萬元的拆遷房。時間回到 2007 年,孫大爺一家的生活原本平靜,然而,一紙房產贈與合同打破了這份平靜。孫大爺與兒子簽訂了房產贈與合同,并且進行了公證,本以為這是一份對兒子的關愛與托付,可沒想到,這份合同卻成為了日后姐弟倆矛盾的導火索。贈與人簽字處僅有孫大爺的簽名捺印 ,這一細節在當時并未引起太多關注,卻在多年后成為了關鍵的爭議點。
時光匆匆,王大娘的離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而孫大爺在臨終前,心中依舊牽掛著子女,他放心不下,于是又將房產過戶給兒子,還留下了一份滿含深情與期望的聲明。聲明中,孫大爺提及 “女兒是收養的,但我們視同己出,90 年代因房生隙后,我們雖住樓上樓下,卻很少往來,彼此隔閡近三十年。我們晚年靠兒子照顧,房子給兒子,他要給姐姐補償,希望你們能和親姐弟一樣和睦相處”。泛黃的紙頁上,“和親姐弟一樣” 幾個字被老人用紅筆圈了又圈,筆鋒幾乎要戳穿紙面,可見老人對子女和睦的殷切期盼 。
但孫大爺萬萬沒想到,他的離世非但沒有讓姐弟倆更加親近,反而讓他們對簿公堂。2024 年 3 月 13 日,班耿齊第一次組織開庭,孫大姐的代理人在宣讀完起訴狀后,又提出了新的訴求:“除了銀行存款,我們要求分割父親孫大爺名下價值 300 萬元的房產。因為贈與合同只有他一人簽字,母親的份額應當作為遺產處理。” 這一訴求讓孫小弟瞬間暴跳如雷,他猛地拍桌而起,眼眶通紅,大聲吼道:“這房子是爸媽留給我的,誰也別想搶走!” 面對劍拔弩張的雙方,班耿齊放下手中的筆,身體微微前傾,嚴肅地說道:“房產問題原本不在訴訟請求里,如果現在調解,還能一并解決。如果無法達成調解,因為這套房屋已完成贈與過戶,依法不屬于遺產范圍,只能另案處理。” 可雙方都在氣頭上,誰也不肯讓步。孫小弟梗著脖子說:“那就分案!” 孫大姐一方也表示:“如果這樣,那我們也不同意被告提出的解決喪葬費、撫恤金的分割問題,我們只主張存款,其他訴求另案處理。” 眼看一個案子馬上要變成三個案子,班耿齊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他深知,這樣下去,雙方當事人的訴累會大大增加,而且三場官司打下來,姐弟倆恐怕真的就再也無法修復關系了。考慮到這一點,班耿齊再次堅定了 “調解為先” 的審理思路,他希望能在法庭上化解這對姐弟的矛盾,讓他們重拾親情 。
身世驚天反轉
調解進行到家庭情況調查環節時,氣氛原本就有些壓抑,孫大姐的代理律師突然站了起來,表情嚴肅,動作沉穩地拿出一份公安機關出具的載有孫小弟信息的戶口簿復印件 ,聲音清晰而有力地說道:“孫小弟也是收養的。” 這話一出口,就像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打破了法庭原本緊張但還相對平靜的氛圍 。
“不可能,父母從沒告訴我這事,我不相信這是真的!” 孫小弟的情緒瞬間被點燃,他激動地從座位上猛地站起來,雙手用力地揮舞著,像是要把這個消息趕走,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滿了震驚和憤怒,死死地盯著那份復印件,仿佛那是什么可怕的怪物 。可當他的目光落在戶口簿 “備注” 欄里赫然寫著的 “收養” 二字時,他的身體像是被抽去了力氣,整個人瞬間僵住,瞳孔急劇收縮,隨后雙腿一軟,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 。他的嘴唇微微顫抖,不停地念叨著:“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無助,原本堅定的信念在這一刻徹底崩塌,這個隱藏了幾十年的秘密,像一把鋒利的刀,狠狠地刺痛了他的心 。
班耿齊看著情緒崩潰的孫小弟,心中滿是不忍,他輕輕地走過去,輕拍著孫小弟顫抖的肩膀,試圖給予他一些安慰,同時遞過一杯水,語氣溫和而誠懇地說道:“收養不影響繼承權,這一點法律明確規定。但你父母把你們養大,這份情可比血緣重得多。” 可此時的孫小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根本聽不進去任何話 。
眼見此景,班耿齊無奈地嘆了口氣,宣布暫時休庭。面對依舊充滿敵意、劍拔弩張的雙方當事人,班耿齊知道,再這樣面對面地調解下去,只會讓矛盾進一步激化,于是他決定改變調解方式,由 “面對面” 轉為 “背靠背”,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讓雙方冷靜下來,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想法和訴求 。
調解與最終結果
休庭后,班耿齊先來到孫小弟所在的房間,此時的孫小弟正癱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失魂落魄,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氣。班耿齊在他身邊緩緩坐下,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知道這個消息對你來說很難接受,但你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這幾十年的養育之恩不能因為這一個消息就被抹去。他們是愛你的,這份愛不會因為血緣而改變。現在和姐姐爭這些財產,就算贏了,以后心里能踏實嗎?親情一旦破裂,就很難再修復了 。” 孫小弟低著頭,雙手不停地揪著自己的頭發,沉默了許久,他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我現在腦子亂得很,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爸媽的親生兒子,他們怎么能瞞著我這么多年……” 班耿齊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先別想太多,冷靜一下,想想你和姐姐這么多年的感情,別讓金錢毀了這份親情 。”
隨后,班耿齊又來到孫大姐那邊。孫大姐正坐在椅子上,眼眶微紅,顯然也在剛剛的事情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班耿齊耐心地勸解道:“你和弟弟都是父母辛苦養大的,不管是不是親生,這份養育之恩都比天大。現在你們為了財產鬧成這樣,父母在天上看到,得多傷心。大家各退一步,好好商量,既能解決問題,又能保住親情 。” 孫大姐嘆了口氣,說道:“我也不想鬧成這樣,可他太過分了,什么都想獨占 。” 班耿齊笑了笑,說道:“他現在也不好受,你是姐姐,就當讓著他點。咱們一起想想辦法,把問題圓滿解決 。”
經過長達 3 個多小時的耐心調解,在班耿齊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姐弟倆的態度終于有了轉變,雙方的情緒也逐漸平復下來 。最終,他們達成了一致調解意見:房產歸孫小弟所有,孫小弟支付姐姐 55 萬元補償款 ;喪葬費、撫恤金扣除實際支出后,由姐弟倆均分 。
事件背后的深思
這起遺產糾紛案件,以一種極其戲劇化的方式落下帷幕,可它留給人們的思考,卻如漣漪般在社會中不斷擴散。在這個事件里,親情與利益就像天平的兩端,被遺產這塊沉重的砝碼打破了平衡 。原本親密無間的姐弟,因為房產和存款,從血脈相連的親人變成了法庭上針鋒相對的對手,這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脆弱 。
親情,本應是最純粹、最無私的情感,是在風雨中相互扶持的溫暖力量 。在孫大爺和王大娘的心中,收養的兒女和親生的并無二致,他們傾注了全部的愛與心血,將孩子們養大成人 。可當父母離世,那原本被親情包裹的遺產,卻成了引發矛盾的導火索 。姐弟倆為了爭奪財產,不惜對簿公堂,曾經的手足之情在利益的驅使下變得不堪一擊 。這不禁讓人感嘆,金錢和物質真的能如此輕易地摧毀多年的親情嗎? 這場紛爭,也讓我們看到了家庭關系的復雜性和脆弱性。多年的隔閡、誤解,在遺產面前被無限放大 。孫大爺和王大娘或許從未想過,自己的離世會讓孩子們陷入這樣的紛爭,他們生前對子女和睦的殷切期盼,也在這場遺產爭奪中化為泡影 。
從社會層面來看,這起事件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財富不斷增加,遺產繼承問題也日益凸顯 。如何在法律框架內合理分配財產,如何避免親情在遺產面前破裂,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提前規劃財產分配,通過遺囑等方式明確自己的意愿,不僅能減少家庭糾紛,也是對家人的一種負責 。像孫大爺雖然有自己的安排,但在一些細節上的疏忽,還是引發了這場風波 。同時,這也提醒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重視親情的維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親人之間多一些溝通、理解和包容,多珍惜在一起的時光,遠比金錢和物質更加重要 。
這起事件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親情和社會現實的諸多問題,促使我們在面對遺產和家庭關系時,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份思考,用愛和理解去化解矛盾,守護那份珍貴的親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