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鋼筋水泥堆砌的城市,越來越多的幸福感開始聚焦到自然生態環境上,公園成了當代人愈發熱愛的茶余飯后休閑之地。
近些年來,沈陽其實也沒少在生態建設上發力,從一河兩岸的濱水漫道到街邊口袋公園的“見縫插綠”,整座城市逐漸被層層的綠意包裹。
5.4億生態工程引熱議,一個公園要建5年
前不久,沈陽鐵西區正在建設中的云溪湖公園成為市民熱議的焦點。這個總投資5.4億元的生態工程位于經開區核心區域,具體在渾河四街西側,毗鄰多條規劃道路和渾蒲總干渠與細河的交匯處,由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一公司負責施工。
雖然項目早在2022年就被列入建設計劃,但進展一直較為緩慢。最近有市民通過官方渠道咨詢工程進度,得到的回復是:“由于需要配合自來水公司的管線施工,加上項目涉及范圍廣、征遷工作復雜,整個公園建設周期預計需要5年左右。”
這個回復引發了網友的不同反應。有人擔心“五年工期會不會變成空頭支票”,也有人質疑“沈陽公園已經不少,這筆錢是否該優先用于其他民生項目”。但換個角度看,云溪湖公園的生態價值確實是不容小覷的——它建成后將串聯起兩大水系,打造面積相當于57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城市綠洲。
這樣的濱水生態空間不僅能調節區域氣候,還能為周邊的產業園和住宅區提供優質的休閑場所。就像給城市裝了一個"綠色空調",既美化了環境,又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雖然建設周期較長,但考慮到其約41萬平方米的規模和復雜的配套設施,這樣的工期在大型市政工程中其實也屬于正常范圍。
超越傳統綠地,公園背后的“產城融合”
面對這種大型公園的建設,今年年初時沈陽在相關政府報告中也提及到,要全力以赴構建北方特色公園城市。
像云溪湖這種生態公園的定位其實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綠地空間。更深層來看,這座總投資5.4億元的生態工程建設,可以說是鐵西經開區轉型的“秘密武器”,讓公園來當“磁鐵”,要吸來產業、人才和城市活力。
區別于“見縫插針”式的小型口袋公園和傳統老牌公園,云溪湖公園更注重的是系統化,多維度的組合發展。
·生態層面:改造渾蒲總干渠和細河,織就活水網絡。
·商業層面:直連杉杉奧特萊斯,讓逛公園更加游刃有余,同時也讓逛街購物多了一個近距離的戶外延展選擇,相輔相成。
·交通層面:地鐵3號線+大堤路快速路雙通道護航,無論是自駕,還是地鐵都能肆意暢達。
這種“公園+”的模式就像搭積木一樣,把生態、商業以及交通這三大重點城市資源配套鏈接在一起,形成黃金組合。
其建成后還能夠為中德產業園、中關村等高精尖“鄰居”打造生態會客廳。河邊長椅上談項目,或許比令人局促的會議室更靈活自由一些,這種環境優勢,也正式吸引高端企業和人才的“軟實力”。
雖然5年建設期看似漫長,但就像裝修毛坯房要先埋電線水管一樣,公園地下正在悄悄完成管線遷改等"隱蔽工程"。這種"先地下后地上"的智慧,正是沈陽建設公園城市的超前眼光,今天的耐心等待,換來的可能將是未來十年區域價值的持續攀升。
“一河多園”生態升級,鐵西經開重塑城市界面
其規劃建設也更好的契合了鐵西經開核心發展區濱水特色這一功能定位。放眼整個板塊,除了這個在建的云溪湖,區域內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細河悠谷公園、西峽谷生態公園,以及亞洲最大的泵道公園,也是區域內引以為傲的自然生態資源。
這些已建成的公園將來也會與云溪湖共同構建鐵西經開“一河多園”的生態格局,細河悠谷公園通過濕地修復打造了沉浸式自然課堂,西峽谷公園憑借原生態地貌成為戶外運動勝地,泵道公園則以專業級設施吸引著極限運動愛好者。
未來云溪湖的加入也將進一步升級區域生態能級,與現有公園共同構建多層級公園體系。同時區域板塊也已經吸引萬科、華潤等一眾優秀品牌房企,逐步打開宜居宜業的全新格局,經開區也從傳統工業區轉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現代新城區。
而且現在地鐵3號線西段這一網紅線路也已通車,鐵西經開這片生態矩陣的輻射范圍還將擴大,屆時市民從主城區出發,半小時即可抵達這片"城市后花園",體驗工業文明與自然生態的奇妙共生。
隨著生態建設的持續推進,沈陽西部必將呈現更多精彩的生活空間,讓我們共同期待這片區域的美好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